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棕櫚的功效與作用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1W

棕櫚的功效與作用

棕櫚有收斂止血、燥溼殺蟲等功效作用,適宜人群: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下痢者,禁忌人群:出血諸證瘀滯未盡者。

功效詳情:

1.收斂止血:棕櫚皮味苦澀,性平,入肝脾二經,味苦能清熱燥溼,味澀能收斂,能止血,故有收斂止血的作用。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下痢,血崩,帶下,金瘡,腸風下痢。《本革拾遺》:燒作灰,主破血止血。

2.燥溼殺蟲:棕櫚皮味苦澀,入肝脾二經,苦能燥溼,能殺蟲,澀能收斂,所以有較好的清熱除溼、殺蟲止癢的功能。常用於帶下,疥瘡均有較好的功效。且能止瀉止帶,尚可用於久瀉久痢,婦人帶下。如《近效方》治瀉痢,單用本品,燒研,以水調服;治赤白帶下,以本品與蒲黃各等分,用酒調服,如棕毛散《本草經疏》:……溼熱下痢初發;腸風帶下方熾,悉不宜遽用。即用亦無效。

功效詳情:

棕櫚(《本草拾遺》),又名:棕(《山海經》),栟櫚(楊孚《異物志》),棕衣樹、百頁草、定海針。常綠喬木,高達15米。杆圓柱形,不分枝。葉簇生於杆頂,圓扇形,革質,長約70釐米,有皺摺,開展時掌狀,深裂至葉片的中部以上,裂片具主脈,先端2尖裂,兩面均光滑無毛;葉柄長可達1米以上,質堅硬,上面子坦,下面凸起呈稜形,或有時兩面凸起,兩側邊緣具刺,柄基部有抱莖的葉鞘,分裂為棕褐色纖維狀毛(即棕衣),葉鞘脫落後,在杆上留下呈環狀痕跡的節。肉穗狀花序短,自葉叢中抽出,下部有多數大形鞘狀苞;花小,多數,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花被6片,卵形,排列成2輪,外輪小於內輪,鑷合狀;雄蕊6,花葯揹著生,花絲極短;子房上位,雌蕊3,基部合生,1室,胚珠1。核果球形或近腎形,直徑7~9毫米,具短柄,常有宿存的花被片。種子1,扁球形或腎形,暗灰色或淡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栽培於村邊、溪邊、田邊、丘陵地或山地。分佈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根(棕樹根)、心材(棕樹心)、葉(棕櫚葉)、花(棕櫚花)、果實(棕櫚子)等亦供藥用。

Tags:棕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