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袋料香菇的配料和種植方法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19W

配料:78%的雜木屑、20%麩皮、1%的糖、1%的石膏,加上120~125斤的水,種植方法:將培養料放在塑料袋中,然後放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中滅菌,在無菌的環境中,將香菇的菌絲接種在菌袋中。將香菇培養袋培養袋放在溫暖、溼潤的環境中,保持溫度在18~23℃即可。

香菇脫袋必須選擇在晴天或者陰天,無西北風,氣溫在15~25℃,最適宜氣溫為20~22℃。用小刀輕輕劃破薄膜並小心撕去,將菌筒按10釐米間距,80度傾斜排放於地面。

香菇脫袋後3~7天內每天通風換氣1~2次,每次20~30分鐘,當菌筒出現淡黃色水珠,可以用噴霧器輕噴細水一次,然後蓋緊薄膜,使黃水均勻分佈菌筒表面。

香菇開袋後經過15~20天,菌筒已經正常轉色,菌絲已儲藏極為豐富的營養,菌絲生命力很強,這時必須給予一定的於溼差,晝夜溫差和光刺激。

袋料香菇的配料和種植方法


香菇袋料栽培(以木屑為例)的技術要點是什麼?

(1)工藝流程

配方→備料→配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脫袋排場→轉色管理→促蕾→出菇→採收

(2)培養料的配製

先把木屑用2~3目的篩子過篩,剔除硬物以防刺破塑料袋。後將麩皮或米糠、石膏等加入,堆成山狀,先幹拌三遍;再將可溶於水的尿素、糖、過磷酸鈣等溶於水後,加入培養料,反覆混合均勻。準確控制含水量是拌料的關鍵,一般用手緊握培養料,指縫間有水跡(含水量60%左右)為宜。晴天高溫水要偏多一些;甘蔗渣、玉米芯、棉籽殼等原料顆粒鬆、易吸水,應適當增加含水量。培養料拌勻後,堆放片刻,待原料吸水稍軟後再裝袋。pH6左右為宜。

(3)裝袋、滅菌

根據生產目的與需要,自行選用聚乙烯栽培袋規格;裝袋時鬆緊度要適宜,以手託裝好的袋中央沒有鬆軟感,料袋兩端不下垂為度,太緊太鬆都會影響培養料氣相、液相和固相的結構。原料要在4~6小時內裝完,並隨即上鍋滅菌,防止發酵變酸。

滅菌原則是“攻頭、保尾、控中間”,即在3~4小時內使鍋中下部溫度上升至100℃,然後維持10~12小時,快結束時,大火猛攻一陣,再燜一段時間出鍋。降溫後運往冷卻室或接種室,晾乾料袋錶面的水分,待袋內溫度下降到28℃時接種。

(4)接種、培養

接種最好選擇在低溫時間(最好夜間)快速完成,動作要快,1000袋力求要在3~4小時內完成。接種時3~5人1組,1人搬袋並排放到操作檯上,1人在接種處擦酒精並用錐形棒打穴(3穴/袋),1人將菌種掰成長錐形快速填入穴中(菌種高出料袋),並貼上膠布。

一般接種後就地培養,減少汙染機率,以“#”字形擺放,堆高視溫度情況而定。排袋結束後通風3~4小時排溼,並調控溫度在22~25℃之間,10天內不要搬動菌袋,促使菌絲定植並快速生長。當接種口菌絲長到2釐米時進行倒堆,同時扎孔;長至4釐米、長滿1/2時分別進行第2、3次倒堆,若有汙染及時隔離。菌絲滿袋10天時,再扎一次孔,孔深以菌袋半徑為宜。

(5)脫袋、排場

菌袋發菌40~50天時營養生長達到高峰,菌絲蘊量豐富,即可進入生殖階段,這時給予散射光照再培養10~20天,總培養時間達50~70天,料袋間逐漸形成菌膜,接著隆起瘤狀物並開始分泌黃褐色色素,這時菌絲已基本成熟。當隆起瘤狀物達50%時就可脫袋、排場(圖4-14)。

圖4-14 香菇排場

脫料時最好選擇陰天無干熱風的天氣進行,菌袋兩頭各留一點薄膜作“帽子”,以免排場時觸地感染雜菌。排場時棒距5釐米,與地面成70°~80°角,用塑料膜蓋嚴畦床,暫不起拱,排場後3~5天,不要掀膜。

(6)轉色、促蕾

排場後,在光線增強,氧氣充足,溫度、溼度差增大的條件下,4~7天菌棒表面長出白色絨毛狀菌絲並倒伏形成菌膜,開始轉色。促其轉色的方法是:溫度調整在23℃左右,不高於28℃,每天揭膜通風20~30分鐘,創造乾溼差,加強光照,經過14~15天,菌棒轉色結束,此時菌袋錶面形成一層具有韌性的菌膜,具有阻止水分散發和雜菌汙染的作用。菌膜偏薄,水分易散發;過厚,推遲出菇並影響產量。

轉色完畢,再給予一定的乾溼差、溫差和光照的刺激,迫使菌絲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

(7)出菇管理

①秋菇管理 秋季空氣乾燥,氣溫逐漸下降,管理以保溼、保溫為主。白天蓋膜增溫,凌晨掀膜換氣並噴水降溫,形成溫差和溼差,利於提高菌絲活力和子實體的質量。當第一批菇長至7~8成熟時及時採收。採收後通風降溼,養菌5~7天,當採菇部位發白時,再在乾溼交替的環境中培養3~5天后,第二批菇蕾形成。

②冬菇管理 秋季出菇後,菌棒養分、水分消耗很大,入冬後溫度下降快,要做好保溫、噴水(用貯備水)工作,一般不要揭膜通風。為保溫每天換氣應在中午進行,換氣後蓋膜保溼,畦床乾燥時可噴輕水。

③春菇管理 菌棒經過秋冬二季出菇,含水量減少,為提高產量,需進行補水,補水方法有浸水法和注水法兩種。補水後蓋上薄膜,控制溫度發菌,每天換氣,幾天後開始現蕾且菇潮明顯,子實體分佈均勻,當溫度升到23℃以上時原基形成受到抑制,要在早上噴冷水降溫出菇。後期,由於溫度升高加之菌棒養分所剩無幾,菌絲衰弱可告菌棒栽培結束。

代料香菇怎樣種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型別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型別,可按栽培

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型別,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型別。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80天出菇)、遲生種(接種後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幹銷種和鮮銷種,幹銷種相對菇質緊密,

低,出幹率高,適於乾製;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

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

種、中

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釐米,後者4-6釐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

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出菇溫度範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便於栽培者瞭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4、慶元9015(

939)、

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

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10釐米,肉厚1.8—2.2釐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度範圍6-20℃,以12—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溼、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範圍內利用乾溼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

939)該品種由浙江省

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佔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14釐米,柄長3.5—5.5釐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7月接種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品種,出菇期9月—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溼、脫袋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 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13釐米,柄長3—4釐米,易形成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範圍6—18、,以9-13℃為最適;菌齡200天以上,接種期2—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髮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區域性黴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髮育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分別為:241—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4月。我國北方氣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

20%,糖和石膏各1%,

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深度為1.5釐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7釐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釐米,第三次刺孔則在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層。堆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釐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擊木(驚蕈)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精細管理,儘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發生區域性汙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黴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

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範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為3-4個月,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

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粗,稍長,其出菇溫度範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範圍14-28℃,最適14-24℃,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選擇合理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要求有充足的營養,並且碳氮比合適。區域性地區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殼,2%— 3%玉米粉。

②菌絲生長階段進行刺孔通氣,菇木接種口不用石臘或膠紙等材料封口時,刺孔通氣2次,總刺孔量50—60個,先少後多。刺孔結合散堆,加強通風降溫。

③出菇適溫前10天左右,日最高溫度25℃左右的天氣轉場,待菇木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白色瘤狀物軟冗時脫袋。

④脫袋後保溼促轉色,然後拉大溫差催蕾。

(3)雜菌及蟲害預防

夏季高溫高溼,雜菌及蟲害主要發生在脫袋後的出菇管理階段,具體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及消毒殺蟲工作,掌握適宜的排場脫袋時間,降低菇棚溫度,加強通風散熱,發現雜菌汙染可在沒長香菇時用清菌素、撲黴靈噴霧或塗刷,蟲害可用

防治。

3,秋栽早生品種

(1)名稱和來源、基本性狀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號等。 ①1.82-2,該品種繫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與

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深褐色,柄較細,中等長,畸形菇少,菇質較好,出菇溫度8—22℃,最適為14-19℃,菌齡60天,適宜接種期為7-9月,出菇期為10月~翌年5月,為秋春多生型。菌絲抗逆性強,宜在不同

的地區應用,適於鮮菇脫水烘乾銷售。

②865,該品種系福建

食品工業研究所引進篩選的早熟高產品種,其朵型圓整,中葉,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茶褐色至黃褐色,肉質肥厚,柄稍長較細;出菇溫度8-22℃,最適14-18℃,菌齡55天,適宜接種期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區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區更理想,適於鮮菇和脫水加工幹品。 ③L9612,該品種由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朵型圓整,大葉,菌肉肥厚,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較疏,柄短而細,菇質優,產量高而穩;出菇溫度12-25℃,最適17-22℃,菌齡55天,但在菌絲不夠成熟時脫袋畸形菇較多,適宜的接種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該品種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均可引用。適於鮮銷和脫水烘乾銷售。 ④133,系

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大葉,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顏色較深,柄較短而細,產量高,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5-22℃,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個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主要適於普通鮮菇或脫水烘乾銷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高產型早熟品種,其子實體中等大小,朵型圓整,菌蓋平整,黃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細;出菇溫度9-23℃,以14-20℃為最適,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為秋春多生型,能適應一般的栽培環境,可適用於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種,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⑥L66,該品種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為早熟型產穩定品種,其子實體中大葉,朵型圓整,肉質肥厚緊實,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長,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3℃,最適為14-20℃,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屬秋春出菇型。該品種適應性較強,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適於保鮮銷售,也適合脫水烘乾。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秋栽早生品種的菇木製作正處在高溫的夏季,要時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按操作程式做好滅菌接種,提高接種成品率。 ②在進行菇木的刺孔通氣時,要注意培養場地的溫度。溫度最高在30℃的天氣不進行刺孔通氣。 ③菇木轉場安排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之後,日最高氣溫低於25℃的天氣。菇木脫袋時需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瘤狀突起物軟化,個別菇木出現菇蕾。 ④脫袋的菇木覆蓋薄膜保溼促其氣生菌絲萌發,然後掀動薄膜降溼促其菌絲倒伏,噴灑清水促其轉色,拉大溫、溼差催蕾。冬季應儘可能提高棚內溫度,每潮菇結束後,視菌棒情況合理養菌,及時補水。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

雜菌和蟲害的預防重點是接種時雜菌汙染(主要有鏈孢黴、木黴、毛黴)、培菌期的悶堆燒菌、脫袋後的木黴和青黴汙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預防的措施有:搞好環境衛生,應用“增溫劑”新技術製作菇木,嚴格接種無菌操作,加套外袋,脫袋後加強通風,發現嚴重汙染的及時處理。脫袋後木黴汙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撲黴靈進行噴霧或塗刷,對菇蚊等可用專用蚊香進行燻蒸防治。

4.地栽品種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Cr04(見春栽夏生品種)。

②L33(見秋栽早生品種)。

③L26,該品種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菌肉肥厚,菌蓋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鱗片或纖毛,菌柄短而細,產量高,菇質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8-22℃,菌齡70天,適宜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各菇區栽培應用,中高海拔地區更優,是覆土地栽的優良品種,也用於秋栽,主要適於鮮菇銷售和脫水烘乾。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早熟高產品種,其子實體中葉,朵型圓整,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肉厚度中等,菌蓋黃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較細,後期菇朵型相對偏小,肉較薄,出菇溫度10-28℃,最適14-20℃,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適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種使用。其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可在各地栽培應用,適合鮮菇和脫水烘乾銷售,也適於製作罐頭。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配製合理的培養料,一般在培養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並適當增加

②選擇好出菇場地,搭建遮蔭度最好的菇棚。場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溫低,排灌方便,沒有白蟻,棚內不應有直射陽光。

③覆土前7-10天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消毒滅菌和殺蟲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噴福馬林及氣霧消毒盒燻蒸等,殺蟲一般用

噴霧和燻蒸。

④在培菌期視發菌情況需進行1-2次刺孔通孔,總刺孔量為50-60孔。

⑤適時脫袋覆土,脫袋覆土期為接種後50-100天(接種早的發菌較慢,發菌要適當長一些)。當菇已有部分轉色,手握菌棒有彈性,瘤狀突起物已變鬆軟,即為脫袋覆土適期,絕對不可以在已經有大量菇蕾發生時再覆土。

⑥科學的出菇管理:關鍵是降溫、通風、噴水保溼三項工作,覆土後2—3天蓋膜保溼促轉色,之後就一直不蓋膜。但在整個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結束後,停止噴水

一週,後提高畦溝內水位,及時給菇木補水。

(3)雜菌和蟲害預防

雜菌和蟲害預防的重點是脫袋後的木黴,蟲害則為菇蚊、跳蟲、蛞蝓等。預防措施:將有區域性汙染的菇木與好菇木分開覆土,防止傳染,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全面的、徹底消毒滅蟲工作,提高菇棚的遮蔭及四周通風性,防止雨淋菇木。發現有雜菌汙染可用清菌素、撲黴靈等進行噴霧或塗刷,蟲害則可用

對整個菇棚及四周進行噴霧。

參考資料:多了點,慢慢看參考資料:

香菇的種植方法

種植香菇雖然很賺錢,但是香菇不是那麼好種植的。那麼你們知道香菇的種植方法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香菇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香菇的種植方法

一. 菌筒製作

1 備料

培養料參考配方1:幹雜木屑75% 麥皮、細米糠15% 玉米粉5% 石膏粉1% 碳酸鈣粉0.5% 磷酸二氫鉀0.1% 硫酸鎂0.1% 紅糖1%。

也可用棉籽殼、玉米芯等代替部分雜木屑。

2 拌料

2.1 技術要求 配方準確,拌料均勻,含水量適宜(水質應達飲用水標準)。

2.2 工藝流程

(1)不溶性原料幹混均勻。將雜木屑、麥皮、細米糠、玉米粉、石膏粉、碳酸鈣粉等分層加入,用鐵鍬等工具混勻(2~3遍)。

(2)可溶性原料溶於水。把紅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過磷酸鈣、尿素、等溶於水製成營養液。

(3)將營養液加入乾料中拌勻(2~3遍)。

(4)測定含水量。香菇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左右,一般用手感簡易測定法:拌料半小時後,培養料若能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手掌有水印為適宜。並可試裝幾袋,料筒重2.5公斤左右為好(15釐米×65釐米的香菇袋)。若料偏幹,噴灑適量水後拌勻若料偏溼,加適量乾料後拌勻或攤晒蒸發適量水份。

3 裝袋

培養料用裝袋機裝袋,儘量裝緊,且料筒各部分鬆緊一致。袋口留足7釐米,用乾布抹淨袋口內壁,用塑料帶紮緊袋口,反折再紮緊。料筒應儘量避免刺破,認真檢查,發現破洞,即用透明膠布貼補。

4 滅菌

4.1 滅菌裝置

通常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灶或專用鍋爐罩膜式滅菌灶,每灶可供5000~10000料筒進行常壓滅菌。

4.2 裝筒罩膜

料筒“井字式”堆疊於鋼板鍋上或鍋爐旁邊(底部架空透氣),內用薄膜外用帆布(或彩條布)罩密,再用沙袋壓邊,表面用繩索拉緊縛於小鋼筋鉤上。

4.3 滅菌時間

猛火“攻頭”,儘快升溫至100°C,再維持12~15小時,停火後再燜2小時以上。料筒數量越多、堆得越密、氣溫越低,滅菌時間越長反之,滅菌時間可短些。如果料筒滅菌不徹底,以後菌筒易暴發雜菌,形成“花筒”,損失慘重,應儘量避免。滅菌過程中還應認真觀測,及時加水避免“燒鍋”(如果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因蒸氣冷凝水仍流回鍋中,只需加少量水或不加水),也應避免火力過猛造成罩膜炸裂。

4.4 掀膜卸筒

滅菌溫度和時間達到要求並適當降溫後,即可掀開塑膜。

5 接種

開放式接種技術工藝如下:

5.1 接種場所

乾淨、乾燥、經過消毒的菇棚內和室內場地皆可作接種場所。可以在菇棚內(新菇棚為佳)接種、培養,可省去菌筒多次搬運用工,也不佔用室內場地,但應加厚棚頂覆蓋物,潮溼地面鋪薄膜。

3.5.2 料筒冷卻

將滅菌後的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一邊(或中間),堆疊成長方體(兩端井字式堆疊,中間平行堆疊),通風冷卻。

5.3 燻蒸消毒

將完全冷卻的料筒和菌種、酒精棉球、酒精燈、一端削尖呈圓錐體的打穴木棍等在密閉條件下(一般用大塊薄膜罩密)用氣霧消毒劑多點燻蒸6~12小時(一般1000料筒用500克氣霧劑)。

5.4 開放式接種不封口技術的接種方法

接種前可通風排盡消毒劑藥氣。2~3人先把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另一邊(或兩邊)1~2人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料筒接種面,再用經酒精和火焰消毒的木棍尖端打接種穴,單面打4~5穴多人用酒精棉球消毒過的手撕開經0.25%新潔而滅表面消毒過的菌種袋,將菌種掰成錐形菌種塊,將其儘快接入穴中。菌種應將穴填實,填滿,高出穴口,蓋密穴口,用薄膜封接種穴口。一般一袋菌種(菌種袋規格:14釐米×27釐米)可接20~25料筒。這樣邊消毒、邊打穴、邊接種,分工協作,直至全部料筒接完。

6 菌筒培養

6.1 翻堆疊筒

菌筒培養階段應進行3~4次翻堆。菌絲圈直徑達5~7釐米時掀膜進行第一次翻堆,菌筒改為“井字式”堆疊。隨著菌絲數量的增加和氣溫的升高,菌絲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急劇增加,特別強調通過多次翻堆,不斷疏散菌筒,加強通風,嚴防“燒菌”。

6.2 刺孔増氧

結合翻堆對菌筒刺孔2~3次(俗稱“放氣”),增加菌筒內部氧氣,極有利於香菇菌絲正常生長髮育。(1)“放小氣”:一般結合第二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周圍用細竹籤刺3~4個孔,注意刺孔不能太深太邊,偏鬆偏乾的菌筒可暫不刺孔,避免感染雜菌。(2)“放中氣”:一般結合第三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外圍用較粗的竹籤再刺5~6個孔。(3)“放大氣”:香菇菌絲髮滿菌筒後進行。將一塊長約60釐米寬約8釐米的木板的一端製成柄狀,用10~15枚鐵釘打穿木板,從木板反面伸出3~4釐米。手握柄狀部分拍打菌筒三個面(接種面不“放大氣”)。注意偏溼偏緊的菌筒多刺孔,刺深孔,偏幹偏鬆的菌筒少刺孔,菌筒長雜菌的部分不刺孔。菌筒刺孔増氧後呼吸作用大為增強,溫度急劇升高,特別注意疏散菌筒和通風,嚴防“燒菌”。氣溫28°C以上不宜大規模 “放大氣”。如果菌筒及時割縫排場,也可不“放大氣”。

二、 菇場搭建

1 選場 重點選擇夏秋季節溫度較低的場所。

1.1 環境衛生,地勢較高,林木茂密的山溝最好。澆灌水菇場要求平地,噴灑水菇場可用平地或緩坡地。

1.2 水源充足,水質乾淨(達飲用水標準),最好有泉水或井水。

1.3 土質疏鬆,易灌易排,方正大塊的沙壤土農田很好。有噴灑水條件的旱地(平地或緩坡地)也行,樹木排列整齊的茂密人工林地更佳。但不宜選擇河溝畔低窪地,避免菌筒被洪水沖走。

2 整畦 畦面寬1.4米,畦溝寬0.5米,畦高0.15~0.2米。整平畦面(略呈龜背形更佳),澆灌水菇場要求畦面同一水平。

3 建蔭棚

一般每兩畦立一排柱於畦溝邊,柱高3米,入地0.5米,棚高2.5米。棚頂架竹木,再蓋遮陽網,網上鋪稻麥草、玉米秸稈等,菇棚四周圍遮陽網或草簾。最好再栽種長藤蔓的小豆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增氧,遮陰度為“三陽七陰”(山溝)或“二陽八陰”(開闊地)。

4搭薄膜棚

幾乎所有香菇產區都在菇畦上拱竹片蓋薄膜,只要能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皆可。採用屋脊形蓋膜方式較好:將兩塊4米寬的薄膜同時固定在同一排柱頂的樑上,隔兩畦的兩排柱與柱之間都固定一根橫竹,橫竹距棚頂0.8米,距畦溝1.7米,薄膜上下兩面都用塑料帶或小尼龍索將樑和橫竹連起來,這樣兩塊4米薄膜就將四畦的菇棚上部圍成屋脊形。也可一排柱立於畦中央,相鄰兩排柱立於相鄰兩畦的畦溝邊,兩塊3米薄膜就將3畦的菇場上部圍成屋脊形。這種技術能始終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又節約成本(完全不用竹片),便於操作,並且薄膜不用翻動不粘泥沙比較耐用,特別是更適於微噴。

6. 出菇管理

著重調節溫、溼、氣、光等環境因子,儘量使之適合香菇生長髮育對環境條件的需要。

6.1 調溫

香菇屬於低溫變溫結實性食用菌,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盛產夏秋菇,著重於夏秋季節的降溫工作。香菇菌筒應始終保持通風狀態,便於散熱。還可適當加厚蔭棚覆蓋物,在蔭棚外圍栽種藤蔓較長的豆科、小瓜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増氧。中午和下午高溫時段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棚頂實行微噴。

6.2 調溼

應保持菌筒適宜的含水量。可採用乾溼交替的調溼措施,一般在一潮菇採收完後,對菌筒噴灑水,補足菌筒水份,出菇後一般不補水(採收前更不能補水),這種調溼方法出菇潮次明顯,菇體含水量較低。亦可經常對菌筒噴灑少量水(採收前不補水),這種調溼方法出菇潮次不很明顯,出菇較稀。應改用灑水壺噴灑清潔水(水質按飲用水標準),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菌筒實行微噴。現將微噴技術簡介如下:在菇畦一端溝底安裝一根較粗的塑料管作為主管,在每個畦端中點的主管通過變三通→塑料管→閥門→塑料管→彎接→塑料管,最後一小段較細的塑料管作為出水口,出水口與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釐米即可。取一根與菇畦等長的黑色塑料管作為支管,支管一端與出水口連線,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1米朝上安裝1個微噴頭,支管由揷於菇畦中央的小竹支撐,並用一小段細鐵絲或廢鋁線繞支管一圈後將兩端插入竹洞中固定,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釐米。再將主管與自來水管(引自深井水為佳)連線。

微噴的突出優點是:

(1)省工。不用澆水或灑水。

(2)刺激出菇。高溫季節井水或泉水的溫度比氣溫低得多,能刺激出菇,提高夏菇的產量和質量。

6.3 調氣

香菇為好氧真菌,夏秋季節子實體生長極快,消耗的氧氣劇增。覆蓋薄膜只為避雨,應確保通風,高溫高溼季節更應確保大通風,才能防止爛筒,延長出菇期,提高產量和質量。只有冷天才可考慮短時間覆嚴薄膜。

6.4 調光

香菇為喜光食用菌,出菇最適宜的光線為“三陽七陰”。夏季為降溫可調至“二陽八陰”或“一陽九陰”,冬季為増溫可調至“四陽六陰”,日照時間較短的山溝菇場也應相對陽一些,夏季調至“三陽七陰”較適宜。個別菇場由於光線太暗,長出的香菇菌蓋小而薄,菌柄長而粗反之光線太強溫度高不適宜出菇。

6.5 催菇

夏季高溫出菇困難且菇價較高時,可用竹片輕輕拍打菌筒,通常能催出一潮菇。但不宜頻繁多次採用,過重過頻催菇,菇小而密,且易導致爛筒,大菇場應分批催菇。

6.6 採收

(1)冰菇:選菇蓋圓整,菇體較大,菇肉厚實,菌膜未破或微破的優質菇,速送有冰庫的收菇站收購,保鮮出口(或內銷),夏秋季一般每天可採收多次。

(2)菜菇:達不到冰菇質量要求的香菇,可長至菌蓋邊緣內卷呈銅鑼邊時採收,供烘乾(或就近鮮銷)。採收首批菇,有時菇腳會帶出一塊菌筒料,影響產量,原因是菌皮太薄不夠硬。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將菌柄輕輕搖一搖再採下。如果菌筒轉色後適當推遲洗刷出菇常可避免。

6.7 補充營養

出菇後期,菌筒營養嚴重消耗,可噴施適當濃度的營養物質,有顯著的增產作用。例如:2%的葡萄糖或蔗糖,0.2%的尿素或酵母粉,0.05%的味精,3%的草木灰,0.3%的磷酸二氫鉀,0.1%的硫酸鎂,5~10%的香菇腳煮出液,10ppm維生素B1…… 上述物質除香菇腳煮出液通常單獨施用外,最好按碳源、氮源、無機鹽各選一種混合噴施(顯蕾期噴施效果最佳),出菇後期每採收一潮菇就可補充一次營養。

香菇的種植要點

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 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

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空氣溼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溼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 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

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 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採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 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淨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新增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新增尿素補充氮源。

袋料香菇最新種植技術

香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香味宜人,是中式菜餚中的珍品。香菇中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人們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膳食纖維,它一方面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等。藥用價值體現在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如延緩衰老,防癌抗癌,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等;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輔助治療作用。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河南臺灣等地均有大量栽培種植,年產量約350萬噸以上。隨著現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葷一素一菌一湯逐漸成為品質生活的象徵,進而食用菌的人均消費量逐年增加,生產香菇的企業和個人也逐年增多,本文主要介紹香菇的栽培技術要點。

一、香菇的分類

根據香菇原基分化的最適溫度範圍,生產中將栽培菌株分為5種發生型:

低溫發生型(5-15℃) ;

中低溫發生型

中溫發生型(10-20℃)

中高溫發生型品種

高溫發生型(15-25℃)

生產中應充分調研當地的發菌及出菇環境,選擇適合的香菇品種,保證充足的發菌和出菇時間。

二、香菇常規配方

常規配方1:雜木屑78% 麩皮20% 糖1% 石膏1%

配方2:雜木屑79.5% 麩皮12% 玉米粉5% 豆餅粉2% 糖1% 石膏1%

配方3:雜木屑68.5% 棉籽殼15% 麩皮15% 糖0.5% 石膏1%

配方原則:充足的營養,合適的碳氮比,保水又透氣。

培養料含水在55%左右(即用手緊捏培養料手掌有水印而無水溢位)。加水過多可補加乾料,而不可放置晾晒,否則培養料內麩皮會發酸變質,影響菌絲萌發。

常壓滅菌98-100 ℃ 10h以上;高壓滅菌121-126 ℃ 4h以上。

三、生長髮育條件

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1.碳源

天然培養基常用碳源:麥芽浸膏、酵母粉、馬鈴薯、玉米粉或可溶性澱粉。

2.氮源

營養生長階段,適宜的C:N= 25~40∶1

生殖生長階段,適宜的C:N= 63~73∶1

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的分化。

3.礦質元素

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4.維生素類

香菇菌絲不能合成維生素B1,需人為新增。適宜濃度為0.1mg/L培養基。

5.溫度

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

變溫結實性:是指香菇等食用菌在出菇期間,需要一定的晝夜溫差刺激才能結實的特性。

擔孢子萌發:最適溫度22—26℃

菌絲生長髮育:最適溫度24—27℃

原基分化:8-21 ℃範圍,最適10-12 ℃

子實體發育:在5-24 ℃範圍,最適 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