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是什麼?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57W
布魯納的認知發展理論是什麼?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建立或重新組織認知結構,認知結構的形成是通過三個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完成的,即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和評價。學習應是主動地發現,而非被動地接受知識。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還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學生的發現是一種再發現。

這一理論在教學上重視學生的內在動機;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態度,提倡發現學習;強調學習的準備性,教學應適合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特別強調學科的基本知識結構,如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態度。

強調認知結構在學習中的作用,並且認為認知結構是分層次的,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新組織,,強調心學習與原有認知結構的聯絡,即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

過程本質:

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其最終目的是"對題材結構的一般理解。"掌握一門學科的結構,是以使許多其他事物富有意義的和它聯絡起來的方式去理解它。而知識具有一種層次結構,它可以通過一個人發展著的編碼系統或結構體系,在三種再現模式的每一種模式中表達出來。學習或教學要達到的真正目的是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一套概括了的基本思想或原理.這些基本思想或原理構成一種對於理解來說是最佳的知識結構。簡言之,按照布魯納的觀點,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是由學科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或原理組成的。知識結構的結構形式是通過人的編碼系統的編碼方式構成的,並可通過三種再現模式表現出來。一種知識結構的價值,決定於它簡化資料、產生新命題和增強使用一種知識的能力。

布魯納認為,知識的學習包括三種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即新知識的獲得、舊知識的改造、檢查知識是否恰當。

新知識的獲得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認知過程。這種認知過程以已有的有關知識和經驗所構成的認知結構為基礎,或者接受比以前更精練的知識,或者接受與以前的認識相反的知識。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認知活動的概念化和型別化的過程。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方式依賴於一個人的關於他的世界的資訊分類和聯絡的方式。這種方式的總和構成一個人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編碼系統。布魯納把編碼系統解釋為構成一個人的三種再現模式的"一套偶然有聯絡的、非特定的類別"。因此,一個人的編碼系統就構成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一個人的編碼系統決定著人們將以什麼樣的方式構成知識結構。編碼系統是一種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假設構成物,但可以從可觀察到的先前的和隨之發生的事件的性質中推論出來。編碼系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經常發生變化和改組。編碼系統的變化和改組,標誌著一個人理解和掌握知識方式的變化或發展。

布魯納把編碼過程看作是把概念合併到概括化的知識結構中去的過程。編碼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正式的編碼,即採取某種邏輯原理的形式,或者把它歸入某種邏輯原理。總之,正式的編碼是按照某種邏輯關係或邏輯原理進行的編碼。另一種是非正式的編碼,它的基本形式是概括,或者是通過歸納獲得的概括,或者是直覺地概括。

編碼的方式和編碼系統不僅決定著知識的獲得、理解、掌握和組織,還能幫助人們演繹出新的資訊和遷移。一個人的編碼系統能使他超越一定的資訊,即有所創造。布魯納提出,當一個人超越一定的資訊時,他可能這樣做:他能夠把可用的有經驗根據的事實納入一種更-般的編碼系統中。然後,他根據學得的可能發生的結果,或者根據所學的有關材料的原理,從他的編碼系統中演繹另外的資訊。

關於編碼系統對學習遷移的作用,布魯納認為,所謂學習的遷移就是能夠富有成效地把一個人學得的編碼系統應用到新的學習上。正遷移就是指一種適當的編碼系統被應用到一系列新事件的學習上;負遷移是一個人錯誤地把編碼系統應用到新的學習上,或者面對新的材料沒有可以應用的編碼系統。

理論意義:

布魯納主張根據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並提出"認知—發現"學習理論。這一學習理論對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和借鑑作用。

從教學手段、過程、內容、情境設定及教師運用等方面來闡述認知—發現學習理論對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幾點啟示,以期對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事業提供一點探索和研究價值。

Tags: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