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有上書請去佞臣者文言文翻譯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87W

貞觀初年,有人上書請求清除皇帝身邊那些佞邪的臣子,唐太宗對上書的人說:“我任用的人,都認為他是賢臣,你知道哪個是奸佞的臣子嗎?”那人回答說:“我住在荒野民間,不能確切知道誰是佞臣。請陛下假裝發怒,來試一試身邊的大臣們,如果誰不怕雷霆之怒,直言進諫,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誰一味依順陛下迎合皇上的意見,那就是佞邪的人。”

有上書請去佞臣者文言文翻譯


唐太宗對封德彝說:“流水是否清濁,關鍵在於源頭。君主是施政的源頭,臣子百姓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詐妄為,卻要求臣下行為忠直,這就好像水源渾濁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樣,這在道理上是講不通的。我常常認為魏武帝曹操為人詭詐,所以特別鄙視他的為人,現在如果讓我也這麼做,還怎麼可以去制定教規和法令呢?”


於是,唐太宗又對上書的人說:“我想使大的誠信在天下實行,不想用偽詐的方法去引導風俗,你的話雖然很好,但我不能採納。”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左轉》上說:‘寧可不要糧食也要保持百姓對國家的信任’,孔子說:‘人沒有誠信就無法安身立命’。從前項羽攻入咸陽之後,已經控制了天下,如果他當時能夠努力推行仁信政策,誰還能奪取他的天下呢?”房玄齡回答說:“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廢棄任何一項都不行。如果能夠勤懇地推行這五常,對國家是大有益處的。殷紂王輕慢侮弄五常,周武王就討伐他,項羽因為沒有仁信就被漢高祖奪了天下,確實像陛下所講的那樣。”



故愧裡令朱雲上書求見 出自哪篇文言文,最好有翻譯

《資治通鑑 第三十二卷》原文:

故槐裡令朱雲上書求見,公卿在前,雲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頭以厲③其餘。”上④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⑤!”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⑥雲下,雲攀殿欄,欄折。雲呼曰:“臣得下從龍逢、比干⑦遊於地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耳?”御史遂將雲去,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於世,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後得已。及後當治欄,上曰:“勿易!因而輯⑧之,以旌⑨直臣。”

【註釋】匡:輔助。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祿,而不管事。厲:激勵,此處有“警戒“之意。上:指漢成帝。張禹:漢成帝的老師。將:拿。龍逢、比干:古代因直諫而被殺的忠臣。輯:連綴。旌:表彰。

翻譯 朱雲上書求見成帝,當時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雲說:“如今的朝廷大臣,對上不能匡扶皇上,對下不能有益於百姓,都是空佔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的人。臣請求陛下賜一口尚方斬馬劍,斬一個佞臣,以此來勸勉其他人。”成帝問:“你要斬的是誰呀?”朱雲答道:“安昌侯張禹。”成帝大怒,道:“你一個小官居於下位而毀謗上級,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師,罪死不赦!”御史拉朱雲下朝堂,朱雲攀住殿上的欄杆,欄杆被他拉斷。朱雲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龍逢(夏桀時忠臣,因諫被殺)、比干(商紂時忠臣,因諫被殺)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滿足了,只是不知聖朝將要怎樣?”御史便把朱雲拉了下去。這時左將軍辛慶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綬帶,在大殿之上叩頭,說:“朱雲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稱於世。假如他說的有理,就不可誅殺;他說的不對,也應該寬容。臣斗膽以死相爭!”辛慶忌叩頭流血。(這樣)成帝的怒氣才消解,然後才饒了朱雲。後來要修治欄杆,成帝說:“不要換了!就把舊欄杆修修,用它來表彰直臣。”

鄒忌諷齊王納諫全文翻譯

文言文的學習最有趣的是,不知道譯文,永遠很難理解文章的真正額的大意,下面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及註釋,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鄒忌諷齊王納諫

兩漢:劉向 撰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謗譏 一作:謗議)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鄒忌身長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豔美麗。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最美的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 又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照著鏡子裡的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讚美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讚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讚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於我。”

在這種情況下,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於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範圍內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有事想求助於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於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朵裡的人,給予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

註釋

鄒忌:戰國時的齊國人,曾任相國。

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的規勸。

齊王:即齊威王,威王。

納諫:接受規勸。納,接受,接納

修:長,這裡指身高。

八尺:戰國時一尺約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麗:光豔美麗。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詞作動詞活用,意為穿戴,在句中作狀語。)

窺鏡:照鏡子。

孰:誰,什麼。

與: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這裡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後一天。

若:如。

孰視之,孰:通“熟”,仔細。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遠甚:遠不如。弗:不。

又:更。

寢:躺著。

美我者:讚美/認為……美

私:動詞,偏愛。

誠知:確實知道。

皆以美於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的後邊省去了“我”。以:認為。於: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圓。

宮婦:宮裡的姬妾。

左右:身邊的近臣。

四境之內:全國範圍內(的人)。

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蔽:形容詞用作動詞,指受矇蔽。

善:好。

乃:於是,就。

面刺:當面指責。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受上賞:給予,付予。通“授”

謗譏於市朝: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諷喻。謗譏,在這裡指“指責,議論”,沒有貶意。市朝,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

聞:這裡是“使……聽到”的意思。使動用法。

時時而間(jiàn)進:有時候偶然進諫。間進:偶然有人進諫。間,間或,偶然,有時候。

期(jī)年:滿一年。期,滿。

朝於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

而形貌昳(yì)麗:而,表並列關係。

劉文正公當乾隆中久居相位原文及翻譯

劉文正公當乾隆中久居相位原文及翻譯

劉文正公①當乾隆中久居相位,頗為上所倚任。嘗有世家子任楚撫者②,歲暮賂以千金,公呼其僕入,正色告曰:“餘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歸告汝主,贈諸故舊之貧者可也。”有貲郎④昏夜叩門,公拒不見。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責曰:“昏夜叩門,賢者不為。汝有何稟告,可眾前言之。”其人囁嚅而退。薨⑤時,上親奠其宅,門閭湫隘⑥,去輿蓋⑦然後入。上歸告近臣曰:“如劉統勳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節選自《嘯亭雜錄》,有刪改)

【註釋】①劉文正公:劉統勳,諡號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撫者:任楚地巡撫的大家族的子弟。③承乏:謙辭,指暫時擔任某職。④貲(zī)郎:官名,因捐資而得。⑤薨(hōng):古代稱諸侯或大官的死。⑥門閭湫(jiǎo)隘:家門低下狹小。⑦輿蓋:車上用以遮陽避雨的傘形篷子。

13、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2分)

(1)汝可歸告汝主      歸:_______

(2)有貲郎昏夜叩門   叩:__________

14、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如劉統勳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15、請結合原文分析,劉統勳具有哪些可貴品質。

13、(1)返回   (2)敲,打

14、像劉統勳(這樣的人)才不愧是真正的宰相,你們應該效法他。

15、劉統勳面對世家子賄賂的千金,斷然拒絕,體現了他的清正廉潔;對於貲郎夜晚的拜訪,拒訪後次日特意在政事堂加以斥責,體現了他的光明磊落;久居相位,位高權重,然而住宅的大門卻低下狹小,他死後,前來祭奠的皇帝的車都無法正常通過,體現了他的清廉儉樸。

《趙括紙上談兵》原文加翻譯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

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選自《史記》)

譯文: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

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麼?”

(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當時做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裡的事。

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裡,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趙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麼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趙括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後,全部更改(原有的)紀律和規定,並撤換重新安排軍官。

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引誘趙括做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佯裝失敗,卻斷絕他的糧道,分段兩軍,士卒的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詞多義

①括母問奢其故:原因,緣故

②故漁者歌曰:因此

①以天下莫能當:認為

②以此誇能:用

③記日以還:來

④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以是,因此

⑤俯身傾耳以請:表修飾,相當於同樣用法的“而”

⑥以此自終:憑藉

①數十萬之眾遂降秦:於是

②遂迷,不復得路:終於

①而括易言之:輕易

②易置軍吏:撤換

①然不謂善:好,對的事

②吳兒善泅者數百:善於

①奢不能難,然不謂善:然而

②屋舍儼然:·····的樣子

①趙括自少時學兵法:從

②並自為其名:自己

①嘗與其父奢言兵事:曾經

②險阻艱難,備嘗之矣:經歷

①而絕其糧道:隔斷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

古今異義

①秦將白起聞之:聞 古:聽說

今:用鼻子嗅

②兵,死地也:兵 古:戰爭

今:士兵

③破趙軍者必括也:破 古:滅亡

今:使······破碎

詞語解釋

(1)少時;小時候。

(2)言兵事:議論用兵打仗的事。

(3)以天下莫能當:認為天下沒有人抵得過他的。以,認為。

(4)奢:趙奢,趙括之父,趙國名將,曾多次率趙軍破秦軍。

(5)難:駁倒。

(6)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死地,生死存亡之地。

(7)易言之:把它說得很輕易。

(8)趙:趙國。

(9)廉頗:趙國良將。廉頗對秦作戰,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深溝高壘的防禦戰。後趙王中了秦的離間計,用趙括代廉頗。

(10)悉更約束: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定。約束,規矩。

(11)坑(kēng):活埋。

(12)嘗:曾經。

(13)卒:步兵,士兵。

(14)將:使……為將,使動用法。

(15)佯:假裝。

(16)奇兵:戰爭中用於引用敵人作出錯誤判斷的小股部隊,也稱“餌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