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什麼意思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17W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意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什麼意思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或後悔的事。哲學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出處

戰國·子思《禮記·中庸》。

原文: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譯文:

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

《禮記·中庸》的介紹:

《中庸》出自《禮記》,原本是《禮記》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由漢宣帝時人戴聖根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編而成。

《中庸》一書,共三千五百多字,按照朱熹的分法,分三十三章,四大部分,傳的是自上古大聖以來的儒家道統心法,其內容涉及為人處世之道、德行標準及學習方式等諸多方面。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內容著重從多個角度論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章承上啟下,從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處理政務的方法一事著手,通過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與加強人自身修養之間的密切關係,並進一步闡明天下通行的五項倫理關係、三種德行以及治理國家的九條原則。

在此章的最後引出全書後半部分的核心誠”,並強調要做到誠”的五個具體方面。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內容,便是圍繞誠”來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