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1.81W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有很多種,最主要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相傳屈原跳河以後,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所以紛紛往河裡扔粽子。

慢慢延續下來就變成了在端午節要吃粽子。

端午節和粽子的故事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糵”,蘆葉裹米也。

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

《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

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隋唐時,端午節成為全國性的節日,而粽子作為端午節的標配自然也出現了很多新品種。

最著名的“九子粽”,就是用綵線將九個粽子系在一起,寓意多子多孫,唐玄宗曾用它來大宴群臣。粽子的內裡也早已不止是小米或大米,開始增加了糯米,而且其中還加入了棗、糖、松子、栗子、胡桃、薑桂、麝香之類的多樣食材,甚至還出現了楊梅粽、蜜餞粽,以及內含香料,佐以紅色蜂蜜的“緋含香粽子”。

Tags:端午節 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