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9.95K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相傳在五月初五那天愛國詩人屈原懷抱大石投入了汨羅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入糯米投入江中,所以吃粽子就成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吃粽子的習俗由來:

戰國末期,楚國淪陷,屈原在被流放的途中內心非常悲憤,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懷抱大石投入了汨羅江,江邊百姓聽到這一訊息後紛紛划船追趕,想要將屈原的屍體打撈起來,但並沒有打撈上來,於是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用竹筒裝入糯米投入江中,後來慢慢發展,吃粽子就成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

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也是有闔家團圓的意思,每到端午節各地的遊民便會回家與家人團聚。還有另外一層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諧音中子”的意思,傳聞吃了粽子,就能求得孩子的風俗,寓意家族人丁興旺的意思。

吃粽子的歷史淵源: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Tags:端午節 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