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法不阿貴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75W

意思是: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法不阿貴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法不阿貴

成語發音:fǎ bù ē guì

成語解釋: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成語出處:韓非《韓非子 有度》:“法不阿貴,強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成語繁體:灋不阿貴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分句;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阿,不能讀作“ā”。

近義詞: 鐵面無私 法網無情

成語例句:做到法不阿貴可能會遇到種種習慣勢力的阻撓,因此,我們一定執法守法,堅決頂住歪風邪氣的侵襲。

“法不阿貴”是指什麼意思呢?對國家治理有哪些幫助呢?

意思是指法律不會向貴族特權人物低頭,是指人人平等,這是法律能夠被天下人被百姓信任的基礎,只有保證法律的絕對公平公正性,才能夠讓國家安定下來。“法不阿貴”的本質與“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一樣的,這是古時候人們就意識到的一種原則,並且在很多朝代都被施行了。

只不過這種絕對平等的原則,很難在封建社會中紮下根來,因為封建社會的社會制度本身就不是一個人人平等的制度,本身就是一個特權制度,皇帝就是最大的不平等,就是最大的特權。所以“法不阿貴”在古時候,根本難以徹底的施行開來,除非皇帝下臺。

古時候人們就意識到,想要取得人民的信任,想要讓人民信服,就不能“搞特殊”,同樣是偷一文錢,平民百姓就是死罪,王公貴族就是無罪,土豪地紳最多也就是個監禁三天。那麼誰還會去遵守法律?沒有人會去遵守的。

到了現代,推行真正的“人人平等”理念,古時候的“法不阿貴”得到了一個基本的施行,所以現代人才顯得很有安全感。因為人們相信,哪怕自己不小心得罪了那些“權貴”,自己也是有著翻身的可能性的,而不像在古代,得罪的權貴,只能等死。雖然在現代只是一個可能性,但至少是個希望,比沒有強。

“法不阿貴”這一原則,對於國家來說,就像是房子的地基。國家從上到下都執行了,那麼房子可以建造千層萬層,也不用擔心倒塌。可是如果一旦有人不執行,一旦出現了特權階級,那麼房子就算只建造了一層,也很有可能隨意的一場小地震,就倒塌了。

綜合而言,“法不阿貴”是國家的基礎,施行“法不阿貴”的原則,國家才能夠治理得更好。

法不阿貴是什麼意思?

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法不阿貴出自於哪裡?

法不阿貴一詞,出自《韓非子·有度》一文。

原文有“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意思是說,執法應當一視同仁,不分富貴貧賤、不論官職大小,所有人都受到法律所施與的平等獎賞和懲罰。

然而,法不阿貴的思想,並非始於韓非子。商鞅在秦國變法時,已在極力推行法不阿貴的思想。變法之初,為使新法具有權威和公信,商鞅首先“徙木立信”,以示國家有諾必踐、有令必行。

初時,秦國國民,上至公卿貴族,下至販夫走卒,多感不便。於是太子犯法。商鞅說“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依法應當懲罰太子的違法行為。但是,由於太子是未來國家的儲君,不可以施加刑罰,故而將刑罰施加在了太子的師傅公子虔和公孫賈身上。

基本解釋:

讀音:fǎ bù ē guì

解釋: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例句:做到法不阿貴可能會遇到種種習慣勢力的阻撓,因此,我們一定執法守法,堅決頂住歪風邪氣的侵襲。

近義:鐵面無私、法網無情。

反義:徇私枉法、貪贓枉法。

Tags:法不阿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