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物質是如何存在的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18W

物理學上說實物和場是物質存在的兩種形式,意思是實物和場都是客觀存在的,雖然場看不見,摸不著,也沒有質量。物質存在狀態包括固態、液態、氣態、液晶、非晶態(特殊的固態)、超高溫下的等離子態、超高壓下的超固態、超高壓下的中子態、超導態等等。

物質是如何存在的

物質指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相對於意識而言的。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就好比具體與抽象的關係,物質就是一個具體的,可以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而意識是建立於物質之上,抽象的,又與物質相對的東西。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時間和空間則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形象,都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根據學科的不同,“物質”概念的具體指稱有所不同。在化學中,物質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標識的有機物質或無機物質,包括:整體或部分地由化學反應的結果產生的物質或者天然存在物質的任何化合物;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團。化學物質包括元素、化合物(含其中新增劑、雜質)、副產物、反應中間體和聚合物。但不包括混合物、製品(劑)、物品。分子能獨立存在,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物質及其存在方式

運動物質及其存在方式。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是物質的存在方式。任何物質的具體形式都是與一定的運動量分不開的。一切物質都在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運動。只有在運動中,才能維持自身的存在。沒有運動,就沒有物質。所以,運動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是物質存在的方式。

物質的運動不是相對的,宇宙中一切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永恆的,這句話是相對於其它事物來說的。

一切物質的運動,包括我們日常可能看到的任何事物的運動都是相對的,而宇宙的時間與空間本身是絕對的,永恆的。

因為所有物體都在做相對運動,所以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

物質的存在方式6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離開物質的運動和離開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而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又有某種相對的靜止。相對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具體包括兩種狀態:空間的相對位置暫時不變和事物的根本性質暫時不變。運動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變動性、無條件性,靜止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精緻構成了對立統一的關係。

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基本存在形式。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即時間的流逝一去不復返。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即空間具有長、寬、高三方面的規定性。

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以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是

宇宙中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是實物和場。

實物集中在某一空間,佔據空間的一部分具體範圍,一般有比較明確的界限。

場是實物之間進行相互作用的物質形態,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形態,可以充滿全部空間,具有“可入性”(“可重疊性”)。

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是什麼?

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是運動。從微觀世界到巨集觀世界,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無時無刻不處在運動之中。

世界上的物質都處於運動中,即使是那些表面上不動的東西其實也都在一刻不停地運動。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整個世界是永恆運動著的物質世界。

物質的存在注意:

一方面,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若認為存在不運動的物質,就會導致形而上學。另一方面,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

什麼是物質?物質是怎麼產生的?

物質指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相對於意識而言的。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就好比具體與抽象的關係,物質就是一個具體的,可以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而意識是建立於物質之上,抽象的,又與物質相對的東西。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時間和空間則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形象,都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是世界上一切現象(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因而不能把它同自然科學中關於物質結構的學說相混淆。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的惟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世界能為人的感覺和意識反反映,但不可窮盡。物質概念是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20世紀以來自然科學對物質的屬性、結構、形態等的新認識不斷證實和豐富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

列寧的物質定義: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包括意識本身,也是客觀存在。 理解的難點在於:意識的客觀存在性。 意識的客觀存在性,就在於意識首先是由於大腦本身的生理機制產生的。 沒有大腦的生理機制,不會有意識的存在。 產生意識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反映物件:簡單的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物件,用耳朵可以"聽"到的物件,用手可以"觸控"到的物件等等,複雜的包括歷史、文化、心態等等只有用大腦去思考才能"反映"的物件。 所以可以簡單定義為:意識=大腦生理機制+反映物件 大腦的生理機制是物質的,所反映的物件是物質的,所以意識也是物質的。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呢, 物質 不依賴於意識而又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時間和空間則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形象,都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由同一種分子組成的物的最小單位簡而言之,就是組成各種形態,生命,乃至宇宙,的基本元素。 簡單點說就是實物粒子和場統稱物質或者有能量(質量)的統稱物質。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通常是有結構的,但是物質結構在層次上是否具有基本單元,即德謨克利特式的“原子”是否存在?這是一個長期反覆爭論而又常新的課 題。

恩格斯物質概念 “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維創造物和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的事物聯合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就把各種事物的質的差異都撇開了。因此物質本身和特定的存在著的物質不同,並不是感覺上存在著的東西。” 根據恩格斯物質概念,我們可以這樣理解:1.物質是思維的創造物和抽象.2.物質不是感覺上存在的東西,物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3.物質是人的思維所反映,但不依人的意思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Tags: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