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垓下之圍描寫了哪三個場面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57W

垓下之圍描寫了哪三個場面的答案是:霸王別姬;東城快戰;烏江自刎

垓下之圍描寫了三個場面:霸王別姬、東城快戰、烏江自刎。《垓下之圍》記敘的是項羽這位悲劇英雄的最後生涯,主要表現他失敗時的英雄風采。作者通過霸王別姬、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面的描寫,多角度、多層次地刻畫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別姬的兒女情長,又有東城潰圍的勇猛善戰;既有陰陵迷道、歸敗於天的寡謀、自負,又有烏江拒渡、贈馬亭長、賜頭故人的知恥重義、純樸仁愛。

作者還善於在歷史事實進行藝術加工,寫出了許多生動傳神的細節,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紿曰”的生宕機緣、愧對父老的知恥良心、贈馬賜頭的臨終義舉等,使這篇文字達到雄奇悲壯的美學境界,讀之令人蕩氣迴腸。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樑地的彭越對楚兵發起騷擾斷其糧道,項羽率領軍隊狙擊了彭越後返回。這時候鍾離昧正被漢軍圍困,漢軍因為害怕項羽都開始逃竄。這時齊王韓信開始率領軍隊對楚軍發起攻擊,項羽開始感到害怕。於是,雙方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鴻溝和議”,以戰國時魏國所修建的運河:鴻溝為界,劃分下。九月,西楚霸王項羽率十萬楚軍繞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迴線路向楚地撤軍。劉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當劉邦打算率軍西返之時,張良、陳平卻建議撕毀鴻溝和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後發動偷襲。張、陳二人認為:“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劉邦於是採納二人建議,遂背約,向楚軍突然發起戰略追擊作戰。大軍追至夏南時,劉邦約集韓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圍楚軍。由於韓信及彭越未如約出兵合擊楚軍,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敗。劉邦慌忙率軍退入陳下,並築起堡壘堅守不出,而楚軍又一次合圍了劉邦。堅守壁壘的劉邦向張良詢問:“諸侯不從約,為之奈何?”張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垓下之圍描寫了哪三個場面

劉邦採納張良的意見,將陳以東直到大海的大片領土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就這樣,劉邦以加封土地為報酬,終於搬動了韓、彭二人,使他們盡數揮軍南下,同時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軍共同發動對項羽的最後合圍。垓下之戰隨之開始。

戰爭結果

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劉邦稱帝於汜水北岸,建立西漢政權。(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也即漢高祖五年的第1個月為十月,接下來為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二月為當年的第5個月。)

垓下之圍描寫了哪三個場面 第2張

垓下之戰,漢軍適時發起戰略追擊,積極調集援兵,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便全殲十萬楚軍,創造了中國古代大規模追擊戰的成功戰例。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