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端午節為什麼插艾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3.04W

端午節插艾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在端午節,插艾和菖蒲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具有驅蟲辟邪的寓意。“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莖、葉含有的揮發性芳香油會產生奇特的芳香,可驅除蚊蠅、蟲蟻,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

端午節為什麼插艾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還有個很不起眼的習俗就是在門口插一束帶葉子的新鮮艾草,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就介紹一下關於端午節插艾草的知識:

一、端午節插艾草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插艾草的有這樣一個傳說: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了不少人,所以百姓們都很害怕。這年五月,黃巢大軍兵臨鄧州城下。黃巢便衣去城外勘察地形,在一個村外的路口,遇見一位年輕婦女,背揹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小孩,另一隻手卻抱著一位年紀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

黃巢很不解便上前詢問,這才知原來懷裡抱的大孩子是婦人大哥的遺孤,小孩子是婦人所親生,她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願讓侄兒遭罪,為的是不負大哥託孤之意。黃巢一聽,對這位年輕婦人肅然起敬。於是揮劍砍下路旁艾草,讓她拿回家去掛在門上,並告訴她只要門上掛著艾草就不會被黃巢的人騷擾。

婦人聽後拿著艾草將信將疑的回到家裡把艾草掛起來,並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左鄰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節,黃巢的軍隊打進了鄧州城,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了艾草。黃巢也信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領兵離去未傷害掛著艾草的人家。從此,端午節掛艾草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這也就是端午節插艾草的由來。

二、端午節插艾草的寓意:

1、驅毒

古代有句諺語:“端午到,五毒出”。古人認為,端午節很多有毒的蛇蟲蟻都開始活躍,而艾草因為有獨特的濃郁香氣,被認為可以驅趕走這些有毒的東西,讓各種毒物不敢靠近。

2、辟邪

這裡的邪不是指現代的歪門邪道,而是中醫的邪氣,也就是一些病症的來源。在古代生病靠的中醫,而在中醫學上艾草有驅散邪氣,防病的功效,比如民間有傳染疾病肆虐的時候,都用焚燒艾草來消毒。所以艾草就有了能夠辟邪的寓意。

3、招百福

艾草的形狀像一面小旗子,再加上艾草可以驅毒辟邪,所以古代人覺得艾草是一面可以招百福的小旗子,掛在門口就可以驅毒辟邪,然後招百福,讓家人安康幸福。

三、端午節插艾草的講究:

1、掛艾草要使用紅繩捆住:

端午節插艾草之前要先使用紅色的線繩把艾草捆起來,據老一輩說使用紅繩,就會把艾草真正的捆住,就像挖人蔘一樣,也一定要使用紅繩給捆住,不然就會跑的無影無蹤,然後就不起作用了。

2、家中有孕婦和嬰兒的不要掛。

因為艾草對孕婦和嬰兒不好,可能會帶來不適感,所以不要插艾草。

3、插艾葉的時間宜早不宜晚。

老一輩常說:艾草掛早不掛晚,這是因為古人認為,艾草能招“百福”驅“五毒”,掛得過晚,福氣就跑到別人家去了。另外,新鮮的艾葉味道濃郁,早些掛在自家門口可以很好地驅趕毒蟲,也有避穢之意。

四、端午節所插艾葉的挑選技巧:

1、不新鮮的艾草不要:

端午節懸掛艾草,講究新鮮,古代的時候每到端午時節大家都是一大早就去地裡收割艾草,在太陽沒有升起來之前,就把艾草收割回家。因為剛收穫的艾草,味道最為的濃郁,馥郁的香味能夠持續很久,作用也就更加的持久一些。

2、不完整的艾草不要:

艾草的收割要完完整整,不可缺枝少葉。一來整株的艾草掛起來漂亮美觀,而且作用時間更長。而來是注重圓圓滿滿的好兆頭,缺枝少葉的總覺得少點什麼不安心。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葉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葉

在端午設定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採艾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條?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貼符則據說是為了避邪。現在也有很多人家在端午節的時候買艾大夫艾條在家艾灸用。

為什麼端午節要在門上掛艾草?有什麼寓意呢?

端午“插艾草”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紀念屈原的節日。至唐黃巾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值端午。當地官員於是放出風聲:“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動員民眾逃離家園,是為"走黃巢"。實際是使義軍無法與民眾接觸,以制義軍不斷擴大之勢。

中原地區某戶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一人帶二小孩逃難,揹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已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卻落在後頭。走不多遠,遇一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竟忽不見。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作,並沿途叫逃難之人插艾草可破黃巢之刀云云。因此婦人平時善良,多行善事,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家中過海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家中插艾草的人家,無人打擾,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問疾苦。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前鋒謀士,武藝高強。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義軍無人支援,成了孤軍。謀士知有蹊蹺,化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遇是了婦人。忽然不見,只是縱身跳上大樹隱藏起來了。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了官府的:“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謠言,為義軍獲得民眾支援,又使民眾積德行善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

陸河人為客家人,多為中原遷移到陸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黃巢”“插艾草”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端午節為何要掛艾草

一、端午節主要有以下習俗:

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簷下掛艾草或菖蒲,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5、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採藥,採藥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參與遊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遊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貼葫蘆花

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8、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二、端午節中掛艾草是為了驅瘴避邪,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相傳五月初五這一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這一天被稱為毒日,人們都要以喝涼茶,以艾葉沐浴,系五色彩繩等各種形式來避毒。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意在預防蚊蟲,辟邪祛病。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據瞭解,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鍼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而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吃棕子、帶五色線、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端午節人們佩香囊和戴五彩繩,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 *** ,玲瓏可愛。五彩繩則是用各種色彩的繩子編成手煉!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相傳五月初五這一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這一天被稱為毒日,人們都要以喝涼茶,以艾葉沐浴,系五色彩繩等各種形式來避毒。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意在預防蚊蟲,辟邪祛病。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你是哪國哪省的人,端午節要比賽龍舟和包果蒸棕就真,不幸的是不曾聽聞有“要掛艾草”的習俗!

請問端午節時為什麼要在門口掛艾草、菖蒲?

端午節最標準的習俗就是:吃粽子,古人還會在這一天喝雄黃酒,在門口掛上艾草、菖蒲等,背後其實都有一定的養生意義。端午節前後是一年中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智慧的古人通過飲食、掛艾等行為,都是為了達到驅邪避瘟的作用,為健康保駕護航。艾草菖蒲等芳香類的植物有驅蟲的功效,也有一定的防疫防病的目的。所以到現在端午節仍然有很多人在家門口掛艾草,菖蒲。

端午節為什麼插艾 端午節插艾原因

1、端午節插艾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在端午節,插艾和菖蒲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具有驅蟲辟邪的寓意。

2、“艾”又名家艾、艾蒿,其莖、葉含有的揮發性芳香油會產生奇特的芳香,可驅除蚊蠅、蟲蟻,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

Tags:插艾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