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包子的由來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2.5W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麵食,起源於三國。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覺得戰士們吃饅頭沒有營養,便將牛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裡蒸熟,讓士兵們食用,後來人們把這種“饅頭”裡邊裝上肉餡的食物稱為“包子”。

包子的由來

相傳,諸葛亮七擒七縱收服孟獲後,行到瀘水時,軍隊無法渡河,於是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頭模樣,祭祀後大軍順利渡。

這種祭品被稱作“蠻首”也叫作蠻頭,後來稱為“饅頭”。

到了唐宋年間,饅頭逐漸成為殷富人家的主食。

到了南宋,《夢粱錄》中的“酒肆”記載:酒店內專賣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等。

這裡稱呼的“包兒”應該就是方言中的“包子”。

這時包子的餡料已經非常豐富了,不過依舊是饅頭、包子不做具體劃分的。

到了清代,饅頭和包子終於有了明確的區分。

《清稗類鈔》中記載:饅頭,一曰饅首,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餚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Tags:由來 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