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古代會試又稱什麼?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9.92K

春試或春闈。

古代會試又稱什麼?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因考試在春天舉行,故又稱為春試或春闈。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科舉考試名目之一。所謂會試者,共會一處,比試科藝。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舉行考試。會試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舉行。會試的主考官4人(明代為2人)稱總裁,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

中國的科舉制度起自隋唐,盛於宋元明清。明清時期,窮苦的讀書人進身仕途的唯一路徑就是科舉考試。首先,在縣一級通過院試取得生員資格,也就是俗稱的秀才。不要小看秀才,秀才也是功名,每個月可以從縣裡領到一點聊勝於無的糧食和燈油錢,並且秀才是參加科舉考試的基礎,但是秀才一般不能做官。取得秀才功名的讀書人,每隔三年可以到省城參加一次省級考試,也就是”鄉試“。

明清推行“科舉必由學校”的政策,即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必須先參加府州縣學的入學考試,稱童生試。通過童生試便可入學讀書,稱為生員,俗稱秀才。而錄取秀才所公佈的榜單,稱為“出案”。

按例,童生試分為縣試、府試和院試三級,院試級別最高由各省學政主持,這種考試稱為“案試”、“案臨”,所以公佈錄取榜稱為“出案”。縣試、府試由知縣、知府主持,屬於初試和複試階段,只書寫考生座號,故稱為“出號”、“草案”。

按《大清會典事例》的記載,因正式錄取者按名次先後排序,故童試第一名稱“案首”。生員被錄取後,至於是回縣學,還是進入府學,則在“出案”後由學政決定,並將撥入府學的名單及歸本籍州縣學的名單發至各學,謂之“紅案”。錄取者按“紅案”名單進入各學。

生員經過選撥考試後可參加本省的鄉試,鄉試錄取者為舉人,其第一名稱“解元”。鄉試公佈的錄取榜,則有許多名目。有人簡稱為“鄉榜”,因鄉試在每年的農曆八月舉行,正值秋季,故稱“秋闈”,所以也有“秋榜”之稱。

19世紀80年代後,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發展,科舉制度發生改變。1888年,清政府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1903年,張之洞、袁世凱等會奏漸停科舉,1904年1月,清廷正式批准減額減停科舉的奏章。因科舉為利祿所在,人們趨之若鶩,新式學校難以發展,因此清廷詔準袁世凱、張之洞所奏,將育人、取才合於學校一途。至此,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

Tags:會試 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