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會試又稱什麼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3.24W

春試或春闈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 ,第一名稱“會元”。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錄取;清代無定額,每科自百餘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年),錄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共取96名。

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

會試又稱什麼

會試揭榜後,中式者於下月應殿試。另有同考官18人(明代初為8人,以後有所增加,多時曾達20人),多由翰林充當。考試時的彌封、謄錄、校對、閱卷、填榜等手續與鄉試一樣。參加會試的舉子應先行複試,道遠不及者,得於會試後另行復試。

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第一場在初九日,第二場在十二日,第三場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場,後一日出場。三場所試專案,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與鄉試同。會試叫春闈,是因為考鄉試在秋季,會試在轉年春季。

殿試也叫廷試,會試考中進士及第才能參加。讀書人上京趕考,考的是會試。春闈,指明清京城會試,均在春季舉行。

宋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引試,而禮部試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試則在四月,於是有春試﹑秋貢之名。元代於八月鄉試,二月會試,明清相沿。

均在春季舉行,故稱春闈。明朝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

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

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干人。

Tags:會試 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