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黑天鵝影評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9.16K

《黑天鵝》講述了一個有關芭蕾舞的超自然驚悚故事。女主角是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她發現自己被困在了與另一個舞者的競爭狀態中。隨著一場重大演出的日漸臨近,許多的麻煩也隨之加劇。並且她不確定競爭對手是一個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現了錯覺。

黑天鵝影評

《黑天鵝》影評

(一):

整個影片完全沒有外景拍攝,訓練廳、化妝間的長廊、黑暗的地鐵、舞臺、晃動的鏡頭,沒有白天明亮的光線,沒有天空。從開始到結束,故事始終被拘納在昏暗甚至黑暗中,正如情節對主人公內心的反覆壓迫。娜塔莉·波特曼以瘦骨嶙峋的身體、蒼白的臉、驚恐不安的眼神,完美地詮釋了那個清教徒般的舞者妮娜。影片舞臺上的分裂促成了現實中隱性人格的曝露,現實中的裂變反過來成就了舞臺上兩種極端角色的塑造。而芭蕾舞者追求至純至美藝術境界的瘋魔勁頭,令故事的主題更加濃縮經典。

(二):

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將《黑天鵝》的格局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無論是在故事、角色、內涵上都沒有太大的野心,觀眾只要認真欣賞,注意細節,片中所涉及的懸念就不會有含混不明的地方,這樣就容易拍出一部比較完美的小巧精緻的作品,讓藝術氣息充滿整部影片。在精神分裂和角色關係的種種懸念設計上,導演採用了一種“快速解謎”的方法,那就是製造懸念和驚悚之後,迅速揭示謎底向觀眾挑明,不讓觀眾產生虛實不分、晦澀難懂的感受。



黑天鵝 影評

劇情剖析

一、意象: 1、顏色和衣飾 顏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顯 白色、粉色:白天鵝、妮娜。黑色:黑天鵝、母親、莉莉、貝絲。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團藝術總監托馬斯。 白色:妮娜的枕頭是黑白花紋的,在多個夢醒的俯看鏡頭中,她的頭顱都正好擱在黑色藤蔓花紋盤繞糾纏的中心;她的雪白圍巾,呈絨毛狀,既是白天鵝羽翎的象徵,又像是雛鳥新生未豐的遍體軟茸。(以這種絨毛狀服飾象徵純潔,不久前在《單身男子》中也見過:尼古拉斯-霍爾特飾演的代表救贖天使的肯尼,就穿著這樣的軟絨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間幾乎全部佈置成粉色;開場的第一個早晨,母親端上來的早餐是切成兩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機多次出現,可以看到她的手機螢幕上出現“MOM”字樣時,底色是粉紅色的。 當妮娜獨自蜷坐在甬道中練習手臂動作時,圍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選為“天鵝皇后”之後,那條絨毛狀的圍巾就不見了,即雛鳥褪毛的象徵。 ——不過,當妮娜受到托馬斯誘惑又被拋閃後,曾坐在鏡前哭泣。彼時絨毛圍巾再次出現,應是喻意她此際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縮雛鳥的狀態。 灰色:當她頻頻出現幻象之後,她練舞時穿的上衣從白色變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滲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給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藥物後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徹底變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時期”,她的鞋子是圓鈍、無侵略性也無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與她形成對比的是“黑天鵝”莉莉那冶豔的黑色皮靴。 2、天鵝 天鵝是個複雜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純潔,卻也可以是肉慾的化身:眾神之神宙斯,為斯巴達王廷達瑞俄斯之妻麗達的美貌所傾倒,變為天鵝與其野合。天鵝雪白的胴體、柔媚的長頸、軟滑的羽毛、飽滿肉感的身軀,亦可看做女子性徵極致的組合。 天鵝的另外一個象徵意是藝術家的詩意唯美化身,聖桑的《天鵝之死》、諺語“天鵝之歌”,都用這個意義。 本片中天鵝的意象無處不在,貫穿始終的《天鵝湖》音樂令全片像一部音樂劇,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機鈴聲、帶有《天鵝湖》節奏和芭蕾舞小人兒的八音盒等。 我認為最重要的天鵝意象,出現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時候(第50分鐘)。觀者可以看到鏡頭右邊一隻小盒子,盒子上用色點鑲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鵝的圖形。就在這天鵝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鏡頭中只有她閉目呻喚的面孔,和那隻天鵝圖形。這其實是“麗達與天鵝”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鵝圖形那邊拋去一個嫵媚的眼風!但最後,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驚醒。 片中多名女子帶有黑天鵝的特質。 第一隻黑天鵝,當然是莉莉。 第二隻黑天鵝是貝絲。 第三隻黑天鵝,是妮娜的“另一個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黑天鵝並不是徹底的邪惡象徵。它代表的是慾望、掙扎、不懦弱,和不掩飾、不壓抑一切渴求。黑天鵝唯一的原則是追求快感的原則。 (27分鐘時,一位黑衣舞蹈教師教授妮娜如何飾演黑天鵝,鏡頭長久凝視著這個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皺縮的面板下艱澀滑動,這是隻不能再飛起的老天鵝。) 3、指甲與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夢境之後,第一次發現肩胛處有傷痕,並且她閃躲著、砌辭掩飾,不願母親過多注意;後來,抓痕頻繁出現;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馬斯把天鵝皇后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發現指甲處開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間裡,試圖剝掉甲溝處脫離的面板,讓人心悸的是她順勢一撕,撕扯下一長條帶血的表皮,但當她喘息著在水流下衝淨血跡,發現傷口消失了;後來,妮娜的母親把她拉到洗手間,陰沉著臉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鵝”掙扎出繭的武器。母親的動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裝”與鎮壓。種種表象,暗喻妮娜身體中另一個自己越來越急迫地要破繭而出,要掙脫這個清潔的、嚴肅的、死氣沉沉的軀殼。 從處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儀式。無處不在的血汙,象徵著妮娜性意識之逐漸覺醒,在心靈上從處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並非處子。她曾在托馬斯的強迫下面對這個問題。然而當他問“你喜歡歡好麼”,妮娜臉上露出的不是對美好事情的緬懷,而是不得不勾起醜陋回憶的憎厭。若她不曾領略到歡好的快感,從精神角度上說,她便仍是處子。 妮娜試圖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懸空出現的自己的臉驚嚇,浮出水面,發現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來自慰的手。亦即“撫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鵝”。 而在浴室鏡子前剪指甲時,試圖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鏡子裡惡笑著令她把肌膚剪破、淌出血來的,則是要迫切要破殼出來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處有黑色紋身,粗看像是鋪開的羽翼,有張牙舞爪之勢,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圖案是兩朵並蒂開放的花,象徵善與惡的並蒂。 莉莉出現的這天傍晚,妮娜在歸途中首次與遍體黑衣、長髮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見。這是她潛意識中的“黑天鵝”首次出現,暗示妮娜其實對風情迷人的莉莉十分欽羨。 莉莉把妮娜帶到酒吧作樂,在從酒吧回去後,妮娜最嚴重的一次幻象出現了。 仔細觀看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導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著進門時,她的身影出現在多面鏡中,被分裂成無數個“妮娜”,暗示此時的她已呈分裂狀態;母親出現,沒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時,可能會當做母親對莉莉的不滿或故意忽視,但返回去看便知進門的從頭至尾只有妮娜一個人);而此處有更明顯的暗示(1小時06分鐘):在鏡子裡一個妮娜的身影后閃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著躡手躡腳地走開,這表示莉莉就是從妮娜腦中分裂出來的。隨後,妮娜“拉著莉莉”跑回自己的臥室,當她把母親關在門外時,可以清晰地看到門上懸掛著灰色鑲嵌粉邊的外套——灰色已經是主要色調,粉色退居邊緣。 母親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際的妮娜確已不是母親的女兒,她歸屬於自己、臣服於慾望。 當“莉莉”與妮娜以同性方式歡好,由於別緻的姿勢,觀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異扭動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紋身:從並蒂花變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鵝再次出現。 此際兩種絃樂——陰險的大提琴與纖細憂傷的小提琴,交織在一起。映襯著妮娜面龐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紋的枕頭,而是曖昧豔麗的肉粉紅色枕頭,其上飾有彩色圓形圖案,象徵交合圓滿——淺粉色象徵純真少女,肉紅色便是肉慾的象徵。“莉莉”的面目始終埋在妮娜雙腿之間,惟有一種“破繭”的撕裂聲傳來。當妮娜從高潮中醒來,她發現“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當妮娜在最後一天排練結束後,發現托馬斯與莉莉在晦暗的舞臺角落中歡好,然而恍惚間,那張放蕩快活的面孔卻是自己的,而御於自己身上的人,卻也不是托馬斯而是劇中的黑魔王。與托馬斯的歡好,當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躪,則是她真實心靈現狀的物化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背景交響樂中混雜了一種奇怪的、禽類的“格格”叫聲,這應當是妮娜心底“黑天鵝”急欲破體而出的聲音。在妮娜受驚飛奔開去時,更有鳥類展翅撲稜的聲音。 5、母親: 永遠一襲黑衣的母親,有一張禁慾者的長面孔,蒼老的手像鳥爪一樣抓在女兒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該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脈,妮娜在公司的舉動和表現,她都可掌握。 母親的愛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畫畫,她描繪的是自己年輕時的樣貌,以及妮娜的臉——畫像上的女子頰上有一顆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過去:曾經輝煌,因沉湎情愛,生下私生女斷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認為肉慾和性愛是毀滅性的,強迫女兒停留在十餘歲的懵懂之中。對女兒懷有不正常的控制慾和愛。 (耶利內克的《鋼琴教師》亦渲染此類畸形母女關係。) 6、妮娜與托馬斯的三個段落: A、在托馬斯的門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絲不苟的髮髻(髮髻象徵禁慾與嚴格自律),對脣上鮮紅的胭脂膏子(脣膏來自貝絲)還不大習慣,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際她心中是矛盾的:為了得到夢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啟用長久以來忽略的、性別的魅力,做最後一搏——她其實意識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終不屑於張揚和運用,這仍是某些中學女孩子在性別差異萌發時的心理:努力勒緊腫脹的胸部,為性徵感到羞恥。 當她對著托馬斯時,就像犯了錯誤的小孩子面對手拿她的糟糕成績單的老師。隨時準備哭出來的急促氣息、這個時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來爭取角色,竟像請求老師給予補考機會,始終喃喃說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過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當托馬斯誇獎她“美麗、優雅”的時候,妮娜臉上並未出現釋然和些微歡喜,目光甚至更焦慮,慌亂地躲閃開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說出了“完美”這個詞(舞者大多是完美主義者,撲朔迷離的“完美”,往往令他們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馬斯扳過她細巧的下巴,惡狠狠地吻著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運津咀華,順勢往來一番,然而竟有妮娜這等不曉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說托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為白天鵝,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鍛造她的過程,或可說在妮娜的咬齧中,托馬斯看到了她並不懦弱、甚至有些凶狠的一面,於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時候,灰色托馬斯的舉動,會引人誤解他是個想把妮娜潛規則的上司,其實他絕非心地齷齪,他看出這女孩有如渾金璞玉,希望通過愛慾的打磨,令她昇華到更高境界。 所有藝術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實都是模擬性快感。因此,不懂得愛與性愛的藝術家,永遠無法到達最高境界。她們需要先捉摸、領略過那個園中果實的異香與甜美,才能在舞臺上模擬一二,以此引領觀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從托馬斯的辦公室出來後,妮娜盤坐在牆角(她總是獨個兒坐在牆角,是膽怯小女孩的表現),狠狠地將散發再次綁起,這意味著她後悔方才的“放蕩”,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慾的殼子去。 (在影片45分鐘時,妮娜第一次在練習舞蹈時拆散了髮髻,旋轉時,長髮在空中飄散出曼妙曲線,喻意她內心的“黑天鵝”的風情初露。) C、托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發出性的魅惑,要讓觀眾愛上你。 他親自與妮娜共舞,用手掌嫻熟地抹過女子的敏感處所,成功地喚起妮娜的迷狂。背景絃樂逐漸加強,危險而充滿誘惑,黝暗的練功房恍如亞當夏娃的園子,托馬斯反覆說“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漸情動,揚起手反撫住托馬斯的頭頸,與他脣舌交纏。這是她的性意識被徹底喚醒的關鍵時刻。 (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贏得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後,他輕聲說:“你聽到了嗎?他們愛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樓梯上向托馬斯哭訴。他仰頭看著她,看著她那張悽楚小面孔上的珠淚盈盈——是他把她託舉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方。 7、地鐵 地鐵是個奇妙之處。嘈雜昏暗、狹小擁擠的空間,不得不親密貼緊的無數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門窗,淒厲的呼嘯風聲,車廂像是一個盛滿夢魘的巨大鐵盒。 妮娜第一次塗口紅,便是在地鐵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馬斯曾問妮娜的男伴舞:“你想與她歡好麼?”——此時妮娜全無性方面的吸引力。當妮娜的性意識覺醒後,地鐵中一個老者對著她大做猥瑣動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蕩蕩的車廂中有許多空位——地鐵的場景出現過很多次,惟有此次車廂幾乎是空的,導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換座位,但她既未沒露出異樣神情,也未更換座位,只是平靜地轉開臉去——她其實並不厭惡,甚至暗暗喜悅自己具備了這樣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會結束後,妮娜在大廳中等待托馬斯,廳心有一尊奇異的雕像。當妮娜對牢雕像凝睇,音樂陰鬱奏響,提醒觀者注意。雕像有如夢魘中的妖魔,吸引滿臉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塗成慘白的人臉,手臂斷折不見,只有兩隻翅膀高揚,兩腿緊並,身體以耶穌受難的姿勢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徵。 這個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拋棄雙臂,等待受難。 ——下體的男子性徵,喻意不明。或暗喻“合體”? 9、貝絲: 妮娜在被貝絲砸得亂七八糟的化妝間中,偷取了一隻脣膏。這表示她其實暗暗期望像貝絲一樣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貝絲的小刀象徵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鵝潛意識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擔心的:貝絲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覺中看到貝絲/自己瘋狂地將刀子向臉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話: “她內在的激情還未甦醒,她真正的、深處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熱的激情激發之後,他才能真正蛻變,綻露出蜷縮的翅膀。就像選手在竭盡全力衝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滯的休眠期裡積蓄著力量,猶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噴發,將地動山搖。”(《蘇格蘭玫瑰-斷頭女王斯圖亞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壓力達到峰值,近乎崩潰,眼中的幻象也越來越血腥:她看望貝絲時看到瘋狂毀掉容貌的自己(象徵對年老色衰的恐懼);畫像變成蒙克的吶喊者(母親的囚禁力幾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傷的地方迸現黑色的羽毛(黑天鵝已經迫不及待要掙脫白天鵝的肉身。但此段太像《變蠅人》),她的眼睛變得血紅(血的意象),雙腿折斷變成禽類的腿,用門掩傷母親的手(手,又是手),最後昏暈過去。 在她從昏迷狀態醒來之後,在鏡頭中始終沒出現母親的右手,令觀者疑慮: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當妮娜為了搶回門閂,捏住母親受傷的手,才明示昨夜的爭執其實都發生過。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親,為何一反常態,鎖了門不許她去參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遠不曾當上天鵝皇后,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時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襯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鵝之死 一切來到最後關頭,反而變得簡單多了。妮娜心事重重,從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見的莉莉與男舞伴“密謀”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從後面情節來看應當是她臆想出來的。當妮娜回到化妝間,“黑天鵝”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鏡子上,鏡面破碎,白天鵝用一塊鏡子的碎片殺死了“黑天鵝”。 鏡子,是鏡子。鏡子不復存在,映象亦香消玉殞。 這一段戲也頗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鵝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體戰慄,但音樂漸強,令她逐漸安下心來(迷茫時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對音樂的下意識依賴),雙眸再次變為血紅——黑天鵝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靈與肉。 妮娜化身黑天鵝之後的一段舞蹈,音樂節奏急促,時時伴有翅膀扇動之聲、喘息呢喃之聲。後一種聲音暗喻著歡好,而歡好之愉悅亦有人形容為“飛”,比如老三(《山楂樹之戀》)。 可以看到身著黑衣的男舞伴將驚豔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應對了前面托馬斯那一問(你願意與她……嗎?)。音樂暫停,妮娜回到幕後,表情仍像沉溺在歡好之後的餘韻中。 最後一段獨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兩臂滋生出天鵝的毛羽,在雪亮的燈光裡,黑色羽翼應和著音樂瘋長,旋轉揮舞,越來越圓融,越來越忘我,越來越囂狂,越來越恣肆,越來越美。最後那一勢,巨大的天鵝影子與昂首的舞者交相輝映,心魅、靈魂、肉體、渴求、慾望,均在這一刻得到最自在無礙的完滿。 這一舞完成後,黑天鵝隱去——標誌是妮娜的一對瞳仁回覆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變回白天鵝。亦即黑天鵝只為這最華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獨舞,便是“天鵝之死”。 但白天鵝亦不再是從前的白天鵝:妮娜在掌聲中回到側幕,激動快慰的托馬斯正在眾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樹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挾著隱隱風聲,像一次凶猛的襲擊,像天鵝從雲端俯衝而下,像他當初吻她一樣霸道。然則,她仍被邪魅所魘?宛轉柔媚的音樂浪濤一樣澎湃而起:不。黑天鵝確已死去,不再復活;白天鵝攝取了黑天鵝的悍勇、情致與佻達,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結束後,素常鎮定的托馬斯也禁不住顯出神魂顛倒的痴笑,目光微微無措羞赧卻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應對了他在練功房中說的:“下一次,你來誘惑我。”徒弟出師了,被迷醉難以自拔的換成了師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不過,懸念仍未解開:化妝間中還有一隻死去的黑天鵝。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擋住門縫裡滲出的血泊,卻驚見莉莉推門道賀,懸念之弦被繃上了最緊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誰?鏡子確實碎裂一地,但門下並沒有血……絃樂始終陰森急促地迫在空氣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頭,從小腹一起一伏的傷口中拿出了折斷的鏡子碎片。真相大白。 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豐富刻骨,恍然、惶然、悲悽、絕望、悔疚、無措、忍痛、堅忍……層次感極強的表演毫不脫力地支撐起這個最高潮的情節。最後,她低泣著在鏡前坐下,用粉撲抹去眼淚,肌肉受到被動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轉換為微笑。黑天鵝已死在舞臺上,白天鵝也要在舞臺上死去。 而在最後一躍中,遍體雪白的妮娜終於帶著黑天鵝的傷口,迴歸純白世界(白色的海綿墊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經歷靈與肉的雙重磨難之後,黑天鵝與白天鵝在糾纏中合為一體,創造出完美的境地,俱獲安寧。 當然,為什麼觀眾始終看不到血漬?為什麼眾人圍上來時沒有第一時間看到白裙上的鮮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鵝》的故事,很像畢飛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來(莉莉),甚至最後一場演出的“遲到”橋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隨。

二、戲與人生

毫無疑問,《黑天鵝》是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影片。精細得無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聲音,簡直像是無言的解說,令這部電影更加飽滿,增添奇幻、妖異的魅力。畫面多次著墨在妮娜的精緻髮髻、瘦削肩胛、天鵝一樣優雅的修長脖頸,讓人切實感到這就是職業芭蕾舞演員。妮娜時時迷惘、眉尖緊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減一分嫌少。稍顯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鵝”上身時,魔力欠缺少許,好在黑天鵝的驚悚妖豔妝面提供助力,雙眼圓睜那一亮相,仍令人心頭一凜。 駭人的是,她還這樣年輕,小金人遲早是她的——不過,也許不是這次。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幾眼,便覺優雅迷人、透骨而來,暗歎莫妮卡挑枕邊人的眼光著實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處地有點肉慾色彩,時有媚氣一閃,符合他在女人堆廝混的身份;他特殊之處是雙眼生得有些開(錢老雲:會略害相思病),感覺像《潘神的迷宮》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湊巧也是慾望的象徵。 “莉莉”米拉-庫妮絲,看過她的《忘掉莎拉-馬歇爾》和《約會之夜》。她確實是能讓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鵝的邪魅之美,算是選對了代言人——不過,映襯女主角一定要煙燻眼麼?《穿Prada的惡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煙燻眼一次之後便星途坦蕩,但願米拉妞能為這條“煙燻眼定律”再做佐證。 薇諾娜的戲份不多,但相當出彩。其實若無當年一場偷盜波折,“白天鵝”這個角色由她擔綱亦非不可能,然而心裡的黑天鵝毀掉了她。白羽染皁,她再也飛不起來,如今只能看著年輕的波曼挾風直上,夷猶如意。戲中戲外之況味,不知何如? 舞蹈團中牙伶齒利、刻薄輕佻的維羅妮卡,肉臉厚脣,也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女人的小團體中,是必定會有一個這般人物的。 更讓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攝中結識該片編舞、舞蹈家本傑明-皮勒米,相戀訂婚,如今已宣佈有孕。 難道波曼與本傑明真的像妮娜與托馬斯一樣,在耳鬢廝磨、肌體交纏的共舞時,情愫滋生?戲中妮娜因一部《天鵝湖》醒覺了性意識,戲外波曼因《黑天鵝》得到愛情婚姻和胎兒。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即此謂也。

電影黑天鵝一百字影評

黑天鵝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傑出文藝電影,導演加入了驚悚懸疑的佐料,將一部文藝片烹製成懸疑的驚悚詩意片,在探討人性深度的罪惡卻有著超乎尋常的解構.

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醜、正與邪都在內心的一念之差,貪婪、奸詐、虛榮、嫉妒、毀滅正是導演用黑天鵝隱喻人性中的邪惡醜,用幻想意識流審視窺探人性在名利場上的得失心態究竟會達到哪種可怕的境地?人性的黑與白正是內心面臨巨大誘惑時難以左右難以抉擇難以自控的矛盾臨界,每個人心中都有兩隻天鵝,飛出白還是黑?沒逼到絕境誰都不知道,這就是電影的偉大:永遠探尋人性黑白,靈魂深處拘禁黑天鵝,放飛白天鵝,願全人類都如此!

《黑天鵝》1000字影評

《珍愛泉源》時,不提繁複的三段式結構和絢麗的太空星雲,阿羅諾夫斯基的愛情觀被影評人譏為老土。《摔跤王》時,威尼斯評委杜琪峰喝過紅酒,笑呵呵地賽後開炮,他就覺得阿羅諾夫斯基的電影觀很是老土。到了《黑天鵝》,半小時不到,我就想起了《鋼琴教師》和《怪房客》,怎麼看都有別人的影子。看完後一查,很不幸,嘲笑聲音依然是跟土、舊或老套有關。也許,這個舞者題材真的太老了,精神分裂、雙重人格,隔三岔五就要拿出來說一說,根本算不上新鮮。恐怕阿羅諾夫斯基也想得很清楚,咱不整別的,就利用現有的資源把東西做好,奧斯卡不就喜歡這種四平八穩的麼。

很顯然,電影總是要對比著看的,拿出去年底上映的《非常舞者》(舞吧!昴),李志毅那出勵志劇可以活活把人看睡著了。一旦這麼看,《黑天鵝》真是一部絕頂好片了,做工精細,節奏起伏有致、演員表演出色,娜塔麗·波特曼完全就是奔著奧斯卡影后去的。

這部電影夠邪,扯指頭上的肉刺、掰開滲出鮮血的指甲、背上毛孔粗大長出密密麻麻羽毛,光是這麼描述起來,許多女性觀眾恐怕都會不寒而慄。更何況還有拿刀捅人、另一個自我等離奇幻想和詭異映象,說《黑天鵝》是驚悚恐怖的佳作並不為過。整部電影圍繞白與黑的衝突交織,如同芭蕾舞步一樣,揚腿旋轉,越轉越快。最後曲終人散,主人公戲我不分,停留在完美的想象中。由於超強的代入感,觀眾也彷彿置身舞臺下面,觀看欣賞,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正如《天鵝湖》需要突顯白天鵝的美麗聖潔,整部電影完全圍繞娜塔麗·波特曼做文章,享受了絕對一號的超級待遇。阿羅諾夫斯基十分懂得成人之美的含義,他近幾部電影都有可說之處,好比火箭助推器,讓一些人成功昇天。在《珍愛泉源》時,他與蕾切爾·薇茲享受愛情的沐浴,那會妻兒皆有,好不甜蜜。可惜正如心傷的電影結局,現實中的故事,他跟蕾切爾·薇茲在今年以離婚收場。再到《摔跤王》,米基·洛克的老臉飽受歲月的蹂躪摧殘,阿羅諾夫斯基索性讓他遍體鱗傷,一副慘象。影片向奧斯卡影帝發起了衝擊,米基·洛克鹹魚翻身,可惜面對西恩·潘,米基·洛克也跟電影裡頭一樣,心懷舊時的夢,黯淡收場。這回的《黑天鵝》,在評獎季衝刺階段,有曝出訊息說,娜塔麗·波特曼在片場結識了藝術指導,現在已經懷孕了。有這等好運附體,娜塔麗·波特曼的前景被一片看好,而阿羅諾夫斯基不知能否好人好報,衝破不受待見的魔咒。

光看投資規模和演員陣容,《黑天鵝》並不是什麼重磅大片,它更接近《π》和《夢之安魂曲》時代的阿羅諾夫斯基,只是這一次,電影更加簡潔明快、通俗易懂,而在技巧手法上,他保持了一貫的衝擊力以及自成一體的風格。它有一名痛苦的主人公,裡外受困、身心俱焚;一場白與黑的極端衝突,好似生存與毀滅,不瘋魔不成活;一個屬於個人的舞臺,大量的肢體或表情特寫。這不是什麼好萊塢主流,它是一部貨真價實的作者電影。

關於電影《黑天鵝》配樂的影評有哪些

《黑天鵝》是2010年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美國電影。娜塔莉·波特曼,文森特·卡索和米拉·庫妮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9月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率先放映。《黑天鵝》講述了一個有關芭蕾舞的超自然驚悚故事。女主角是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她發現自己被困在了與另一個舞者的競爭狀態中。隨著一場重大演出的日漸臨近,許多的麻煩也隨之加劇。並且她不確定競爭對手是一個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現了錯覺。

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將《黑天鵝》的格局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無論是在故事、角色、內涵上都沒有太大的野心,觀眾只要認真欣賞,注意細節,片中所涉及的懸念就不會有含混不明的地方,這樣就容易拍出一部比較完美的小巧精緻的作品,讓藝術氣息充滿整部影片。在精神分裂和角色關係的種種懸念設計上,導演採用了一種“快速解謎”的方法,那就是製造懸念和驚悚之後,迅速揭示謎底向觀眾挑明,不讓觀眾產生虛實不分、晦澀難懂的感受[11]。

電影《黑天鵝》想要表達什麼

我剛剛看完 我覺得涉及的很多方面:像家庭對人的影響問題人性的善惡問題 藝術與人生的問題

我覺得劇中的家庭有點像那個經典書【鋼琴教師】一樣 母親對女兒嚴加管教 讓她壓抑壓抑 將自己的人生夢想寄託於女兒身上最終她女兒爆發了自殺了!家庭有時候很恐怖!

像家庭的恐怖一樣 人性也很恐怖 善惡就在一轉眼間 不是我們沒有惡 只是我們還沒有激發出來。 潛在的貪婪與自私還有慾望都在蠢蠢欲動可以說女主角感覺的一切都是真的 也可以說她感覺的一切都是她自己幻想的 她自己用黑色眼睛看到的全是黑色的世界! 她本來唯唯諾諾 善良 膽怯為什麼可以OKAY 說出“NO IT IS MY TURN!"她紅色的眼睛證明了她的惡性可以激發。 這就是人性!?!? 聖經中說“人生下來就有罪”當然孟子那套是“人之初性本善” 到底善惡的界限在哪裡!?還有什麼時候我們走到了界限的邊境 什麼時候我們越過界限? 理性的約束 道德的譴責在什麼時候還有用!?當慾望如洪水般襲來時 身後所得來的東西能不能擋得住?

一個人分兩個角色扮演黑白天鵝 黑白對比 黑白對稱!可能藝術的追究就是忘我的 絕對的。記得前不久有人跟我說:Nothing is perfect。太可惜了我是處女座的 不到完美就不會滿意!而完美其實是無法得到的烏托邦!想到鏡中月 水中花的比喻!哈哈哈 可能用盡了生命的力量去愛去爭取的結果就是完美的句點。

peace...

Tags:黑天鵝 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