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殺人回憶影評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84W

影片的故事,開始於一具女屍,而且這個女屍身前被強姦過。小鎮上的警察樸探員,和從漢城來的蘇探員接手此案。由於樸探員和搭檔曹探員都毫無辦案經驗,多次對嫌疑人屈打成招,還好,蘇探員冷靜分析,解除嫌疑。

殺人回憶影評

然後,事件接二連三的出現,使得他們三個不得不聯手辦案,最終通過尋找規律,鎖定了一個嫌疑人。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青年成為了目標嫌疑人,而嫌疑人的精液也被送往美國檢驗,但是在這時候,一個高中小女娃遇害了。向來冷靜的蘇探員,也瘋狂的向嫌疑人開槍。

轉眼過去了好多年,當年警察成為了商人,但當他路過稻田時,他都會去發現第一具屍體的地方看看。突然一天從一個小女孩的嘴裡得知凶手不久前也來過這,而且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然後他眼裡充滿了震驚、迷茫。

電影最後給我沒有留下答案,只是告訴了我們,很多普通人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大家怎麼看《殺人回憶》?

我覺得看了《殺人回憶》這部電影讓人感到特別壓抑,讓人驚恐,並同時感到無奈。這部電影一上映就被迅速打了高分,業界紛紛評論為最佳影評,最刺激的觀影效果。但是在我看來是悲傷與無可奈何的,這場殺人回憶中最關鍵的不僅僅是凶手,還是一個動盪的韓國。電影中充滿了對峙與可笑的元素,當時的韓國正處於軍統時期,小鎮上雖然沒有直白展現這段歷史,卻通過遊行和警察的態度展現出來。

警察不在意真相只在乎口供和破案率,甚至有點信仰鬼神。而新的探員卻在乎殺人回憶,想通過推理找到真相。但是一個個女孩依舊死去,即使幾十年後探員重回殺人現場依舊沒找到凶手。與其說是凶手與警察的對峙,不如說是時代的對峙。精彩緊張,可以值得高分。

看過以後我都開始懷疑人性了,在沒有看這部劇之前,我一直覺得人性向善的,就算是再凶惡的人,他也會有善良的一面,也會有被感化的一面,但是現實裡,有些人根本就不配為人,而這部劇裡的殺人凶手就是如此,他們根本就不配為人。

這部片子是讓凶手還原自己的殺人過程,怎麼說呢看了以後除了膽戰心驚,就是後背發涼,感謝自己活到現在沒有遇到這種惡人,但又害怕是否每一個人都會有這一面,我們以為的善良,會不會背後藏著更大的惡,有時候真的都懷疑人性

殺人回憶觀後感影評_殺人回憶結局解析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1986年到1991年間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現在的京畿道華城市)發生的連環殺人案改編的, 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關於殺人回憶觀後感影評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韓國電影觀後感一

1986年,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田野邊發現一具女屍,早已發臭,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屍生前被強姦過。兩個月後以相同手法的先後殺人案相繼出現。不過警方對這類連環凶殺案苦無頭緒,導致人心惶惶。結果,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案件。

小鎮警察樸鬥滿(宋康昊飾)和漢城來的蘇泰允(金相慶飾)接手案件, 線索的嚴重缺乏讓毫無經驗的樸鬥滿和搭檔曹探員(金羅河飾)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

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然而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被殘忍殺害,他們只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樸探員發現現場有疑犯的精液,但卻沒有陰毛,由此判斷行凶的嫌疑人是沒有陰毛的男人。

另一方面,蘇探員亦發現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紅色的衣服。因此,調查小組決定選定一個下雨的日子,派出臥底去引誘行凶者。到了翌日,死去的卻是另一名女子。

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徵的小青年(樸海日飾)成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經繃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報告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並不在此處停止。

“殺人回憶”的導演奉俊昊讓鏡頭中的每個人都變成“盲人”,讓他們在無邊的黑暗中永遠看不見凶手。警官找到的每條線索都看似有理,卻總會在關鍵時刻將他們引入歧途,白忙一場。那些見過凶手的人,要不就是弱智,要不就是孩子,沒人能告訴他們罪犯的相貌。

那張臉就像芸芸眾生中的任何一張臉,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無從找尋。導演運用這樣無所適從的設定手法,讓觀眾和故事中的每一個人一樣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帶著永不可及的絕望哀號、哭泣。

這樣的感覺正貼合了經歷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人的心理,這就不難解釋為何電影一經上映便蟬聯數週票房冠軍,並獲得多項大獎。那時候,韓國民眾還在民主制的初期掙扎,在壓抑中充滿絕望地反抗著,看不到未來的曙光。電影中隨處可見群眾對政府的不滿,民眾在軍隊統治壓迫下的恐懼。

韓國電影觀後感二

接觸電影少的人可能不太會有這樣的感覺,商業片充斥著各大影院的熒幕,粗製濫造的很多,每逢發現或者遇見一部好電影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心靈一次次觸蕩了平靜,不驚人的波瀾在心中久久難以散去。

昨天晚上看了《殺人回憶》,看完的第一感覺,這是一部用心來拍的電影,不一樣的電影。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看了《追擊者》,有人推薦了《殺人回憶》,昨天專門看了下。從名字來看本以為是一個殺人變態狂之類的講述犯案回憶或者偵探片子之類的東西,看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想錯了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改編,開篇就告訴了觀眾,至今凶手仍然沒有抓到,暗示著有那麼一個觀眾可能就是影片裡的主角……

樸警官是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本地警察,辦案秉承東方傳統司法“預設有罪”的邏輯,他跟徐警官的第一次互動就帶有強烈的主觀臆斷色彩,沒定案就先飛腳踹人。凡事憑藉他“巫師”般的眼睛作第六感判斷,誘導嫌疑犯承認犯罪。就像局長問他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強姦犯一樣,在執著而自信的雙眼之前,真相突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真凶和受害者變得如此相仿。這個鏡頭使得審判者顯得如此迷惘,如此虛弱,是正義和邪惡如此接近,也間接否定了這種執法方法。

樸警官以一個被動接受案件進行調查的人,到自覺自醒進行自主選擇生活的人,他用什麼疑惑目光看待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又以怎樣的熱淚遺憾放棄了這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團。曾經付出過的青春,貢獻過的熱情,合作過的夥伴,最後的無果而終,在這之中,風色迷離的廣闊天地,沉默起伏的麥浪,百味雜陳的人生體驗,無法釋懷的內心傷撼,遠去的時代捲起答案,捲起真凶,捲起每個人的經歷,捲起屬於它的犧牲品和得逞者,靜靜逝去,成為每個經歷者心頭一副雋永靜止的油畫,明媚陽光下一段揮之不去的蒼茫歲月,共同記錄了那個年代的人們的奮鬥,掙扎,失去和獲得。

整個影片節奏把握很好,緩緩的敘事,影片開頭小孩子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裡嬉戲玩耍,其色彩和鏡頭都是那麼的舒緩,可是突然屍體的出現立馬把人心抓住,很快切入主題。我感覺影片的大部分時間的節奏都是舒緩的,更像是一部生活化的影片而不像是警匪或是刑偵的那麼讓人提心吊膽!但舒緩中也有緊張的時刻,有一段給我映像深刻,徐警官和樸警官兩隊人都在暗處發現那個猥褻者,這時的氣氛還是靜謐的,當那個猥褻者突然把手電筒一扔,掉頭就跑,三個人也同時開始追逐,此時的背景音樂陡然響起,而且節奏十分強烈,以至於嚇人一跳!這樣的節奏轉換影片中還有很多,我感覺處理的相當好,讓整個影片鬆弛有度,扣人心絃。

影片中,從漢城過來協助辦案的警察,本是一個沉著,冷靜,有個良好素質的人,卻在這樣的環境下,硬生生的要去槍斃他認定的卻因為DNA驗證無辜的疑犯。社會慣性的力量,讓每個人不自覺的成為社會的劊子手。可怕的是,警察們最終沒有找到犯人。儘管在他們查案的過程中,已經查到了很多細節。比如,一開始的傻子,他看到了凶犯作案的過程,他後來又說出了凶犯在小時候曾經把他丟進火裡,說明凶手肯定是個長期在本地居住的人,但是他們卻一心一意的讓新抓的疑犯招供。儘管一個倖存的受害人說出了凶手的手很溫柔,像個女人。但是他們卻把一個剛過來三個月的人死死的抓住不放,就是因為他點了歌曲,他像個白面書生,手很溫柔。

當然,在一個鄉下小鎮,很難讓那些警察象無間道里的神探一樣。還有那個年代,韓國軍人統治時期,示威抗議的,鎮壓反抗的。哪裡還有人去管一個小小的案件呢,所以本知道雨夜凶手要行凶,卻抽不去人力去預防,因為都被抽調去鎮壓抗議的人去了。

影片在播放到結尾的時候,我同時又萌發了另一個假想:因為電影故事是取自1980年代中期的真實事件,罪犯一直沒有落網,所以在這部電影上映時,如果罪犯還在世,當他看到這部電影時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突然有這種奇異的想法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也許他會產生一些後悔之意,也許他會再想去犯一次罪,也或許電影更多的只是勾起他那“殺人的回憶”。 韓國電影觀後感三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是根據1986年到1991年間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現在的京畿道華城市)發生的連環殺人案改編的, 凶手到目前還逍遙法外...

【華城連環殺人案】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一宗發生在韓國的連續姦殺案,該事件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華城郡附近村莊,當時有10名女子受害,僅1人倖存。而行凶過程幾乎都是先綁架,後強姦,最後再勒斃。此案件在當時的韓國引起了轟動,雖然動員了約167名警察和軍隊,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鑑定570組的DNA、180根毛髪、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為超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

凶手是小白臉和傻子的父親,而且小白臉是傻子的兄弟。電影中傻子是看到凶手了,並且說是他小時候把他丟進火裡以致其毀容,如果是父親的話,傻子之前卻又說了那人長得很英俊,所以案發現場應該不止一人,從一開始胡亂的腳印可以證明,仔細想想一個成年男子人為什麼走這麼小步這麼碎呢,原因就是不是一個人。故事情節是這樣的,一家人生了兩兄弟,一個細皮嫩肉,漂亮得很,而另一個卻長相醜陋,甚至還有智障,有一天,父親實在覺得這兒子怎麼這麼醜,於是想把他丟進火力燒死,但是又想想,畢竟還是自己親生的兒子,還是算了,於是把光昊救出來,但是他內心已經開始不原諒自己,有一天他發現妻子在外面搞了外遇,於是對女人恨之入骨,這天晚上他喝了酒,把自己的不快分享給小白臉,這種愧疚與糾結在日久下造成了一定心理的扭曲,在這種家氛圍下他開始虐待母親,母親由於忍受不了這種生活於是帶著小白臉出逃(出逃那天是陰天,而且廣播放著悲傷情人,換了名字繼續生活,但邪惡的種子已經在他心理種下,他還是時不時地寫明信片給他爸爸,也經常為他點悲傷情人這首歌,象徵著對他的思念也以歌為見面的訊號。到了成年,小白臉一直沒有談戀愛也不怎麼理母親他認為天下的女性都是骯髒的,生命的意義只有交配,交配完了他們就可以死了,到了服役的年齡,他去服了兵役,三年都是和男生在一起,加速了他對女性扭曲的渴望,再回來的第一天下了雨,他照常為父親點歌想見他,在去見父親的路上,他看見了一個美麗少女,也就是九月份倖存的第一個人,他性衝動了,於是把她按倒,實施了他做夢都在想的事情,在萬事後,由於事情太突然,沒準備作案工具,於是用他們身上的東西綁了她們將她們活活勒死,因為是第一個所以,沒有經驗,讓她倖存,第一次殺人之後,慌張的他連忙求助父親,尋求幫助,本以為父親會責怪自己,但父親卻跟他分析了當時警察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東西,並且表示了對他行動的興趣,於是他們約好,以後就以雨天以及歌曲為暗號一起行動,他們談話的時候,傻子也在場,他們知道傻子什麼也不會說的,讓他看見了,也沒什麼於是有些行動也讓他參與,讓傻子踐踏那些女性的尊嚴,於是有了開頭的那起謀殺案,傻子能在水溝裡看得如此之細說明他也強姦了少女,傻子一開始說那人很英俊說的就是小白臉,後來說那人把他扔進火裡說的就是他父親,後面幾起謀殺案,都由他們三個完成,但是傻子從不殺人,他只是為了讓他們看到對少女的踐踏而滿足。而後面精液不匹配的原因在於,精液是父親的!宗上,是由兩人共同完成,三人實行輪姦,在後面傻子死了,精液應該不是他的了,還有過來很多年大概十幾年,小女孩說是普通人,可以合理的說是中年的小白臉,或者他爸。

韓國電影觀後感四

看完第一感覺是怎麼就沒了,凶手到底是誰呢,雖然故事的一開始有說明這是根據韓國一起真實案例改編的,真實案件中至今仍未破案。看完之後個人思考了凶手的可能性:

1、光昊的爸爸,因為光昊在臨死之前說到凶手時,有說到他見到三次凶手,而且一直提到火燒他的人,一開始光昊被逼造假時他父親的行為,可能是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也可能是他知道兒子根本不是凶手,他才是。

2、樸興奎。他的嫌疑是最大的,因為殺人時歌曲都是他點的,而且漢城警官問他的問題他答不上,至於精液的問題,可能是那個手淫的人事後去手淫了,最後漢城警官跟丟了他,結果就死了一個女孩。不過也可能是導演刻意去營造的一個陷阱。

3、手淫男。變態凶手,殺完人之後喜歡重新返回現場看看自己的作品

4、學校短髮女。首先該女子短髮,像個男人,手很纖細,山上被害的女人一開始見到生人的反應,可能是怕被短髮女發現,她提供了凶手的手像女人,但其實可能就是女人呢,因為所有的女人其實被強姦了,但是不是人為,而是道具施行,而且傳言有時候並非空穴來風、

5、其他的陌生人。光昊開始說看到的人很英俊,最後小女孩看到的人很普通,其實可以理解為一方面導演刻意這樣安排,暗諷那個時代的人才是凶殺者,另一方面,可能凶手就是其他的人

故事整個都是圍繞相同手法的女人的姦殺案展開敘述,一開始是胖子警察沒有大地方的經驗,各種打人逼供造假,到後來的變化。漢城警察一開始表現的很不屑胖子警察的那一套,到後來卻變成了他,甚至差點殺了嫌疑犯。故事主要是說了姦殺案的調查過程中兩個不同背景的警察的心路變化,其實這個就說明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去改變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最後才發現,被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改變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導演的心是很大的,想要表達的東西也很多。電影還是很好看的。

韓國電影觀後感五

這部電影不是一部傳統的刑偵片或懸疑片。整個故事就形式而言,是一部敘事片。導演藉由一個沒有結案的連環殺人案,逐步展開敘述,並最終展現出它內在的觀念:“每個人都是罪惡的,罪惡隱藏在普通人,平凡人之中”。

講電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矛盾,矛盾讓整部電影有血有肉。

矛盾其一:

電影中的兩個探員的性格迥異。樸探員屬於本地探員,做事魯莽,喜歡和自己的小弟嚴刑逼供犯人,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和高等的教育,知識水平有限,相信自己的直覺。例如他破案的方式,他對於美國和韓國的區別的論述,甚至為了得到犯人的容貌,他還求助於巫婆。鄒警官來自漢城,受過高等教育,行事較為理智,喜歡調查各種線索,通過科學和推理來破案。他英俊瀟灑,帥氣有型,但是為人有一些孤僻,頗看不起本地探員。

樸探員和鄒警官

矛盾其二:

電影中主要嫌疑人,有傻子,性心理變態的工人,陰鬱難懂的退伍軍人。他們每一個都是弱者,是社會的底層人,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傻子對那些侮辱自己的人,心中隱藏著仇恨和罪惡的種子,但其本身的弱小,讓這些幻想並沒有實現。他是罪犯強姦過程的目擊者,他能夠回憶起一些細節,卻最後被火車撞死。他曾經看到過罪犯的臉,警察試圖讓他指證最有嫌疑的退伍軍人,但是當他看照片的時候,他卻似乎並沒有太多的認同。他瘋跑之時說的話語,也是導演的一種暗示。

傻子其實也挺嚇人的

性心理變態的工人似乎也是一個悲劇,全家靠他一個人來養活,他要負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照顧病臥在床的妻子(似乎因為身體的問題,不能夠與其進行性生活),和兩個歲數較小的孩子。他在人前似乎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好丈夫和父親,但人後其存在變態的性幻想。

陰鬱難懂的退伍軍人背後有著許多故事,內向倔強,從其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出,他也屬於社會的最底層。沒有誰比他更像殺人凶手,但結果卻讓兩位探員很失望。

退伍軍人這小眼神,多像殺人凶手啊

矛盾其三:

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安:軍政府時期不間斷的示威遊行,居民習以為常的防空演習,媒體的過分報道。這些都穿插在整部電影之中,並在極大的影響了案件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證據都是因此而被毀,導致了最終案件難以結案。

這些矛盾導引著整部片子的發展。觀眾跟隨探員破案的節奏,以為自己逐步的接近真相。當調查詢到瘋女人的時候,案件有了新的進展,也帶了一波高潮。“手”似乎是重要的破案要點,沿著這一蛛絲馬跡,以及片子中的《傷心情人》歌曲的播放日期,最終找到了退伍軍人。他似乎符合了殺人凶手的所有要素。一切似乎都塵埃落定,但是仍舊缺少可以起訴他的證據。兩位警員一方面依賴著唯一的目擊者——傻子,另一方面,又緊緊的抓住救命稻草——DNA的檢查報告。然而最終結果讓觀眾大失所望,目擊者傻子被火車撞死,DNA檢查報告卻顯示了相反的結果。警員認為這一切都是假的,一貫理智的鄒警官也變得情緒化,想要殺死退伍軍人(最終沒有得手)。觀眾似乎以為這就是最終的結局。

然而這部片子並沒有真正的以此為結尾。鏡頭一轉,時間定格在2003年,昔日的樸警官已經轉行,孩子有了兩個,雖然已經轉行,但是有些習慣仍舊難以改掉。他一直沒有忘記十幾年前的那場案件。偶然一次機會,他又來到了電影開頭的事發現場,稻田依舊,排水溝依舊。一個小女孩質問主角,你為什麼要看這個?他回答到,沒什麼。小女孩無意中說:“幾天前,也有一個人來到這裡,看同樣的事物,但是他似乎感慨許多年前的事情”。

再回第一次現場

這一刻,小女孩的話語如閃電般擊中了樸警官。樸警官意識到,這個人就是那個凶手。

於是他問那個人的長相,小女孩回答到:“很普通啊,很平凡的那種”。定格的最終畫面裡,樸警官含淚,睜著雙眼,面向觀眾,彷彿看向凶手。

凶手,就是你吧

最後

凶手到底是誰,並不是這部片子的重點。這部片子優秀的地方在於他通過幾個嫌疑人以及受害者的語言和回憶來構架出一個迷局,而迷局的最終也沒有答案。因為這個罪犯就是普通人,可能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可能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或農民,誰又能發現他呢?

也許罪惡是我們每個人潛在的本性。

罪犯就隱藏在普通人之中。

五部經典高分懸疑片,《殺人回憶》和《恐怖遊輪》上榜,你看過嗎?

第一部《殺人回憶》

一部敢於帶著你尋找真相,卻在最後告訴你沒有真相的電影整部影片鏡頭的運用十分精妙,一些銜接和轉折做得非常好。代表科學斷案的漢城警察,在案件遲遲無法告破之時,最終竟採取了更極端的毆打,槍擊。時代的不幸,和人性深處的幽暗,讓人感到無奈而恐懼。

宋康昊的驚鴻一瞥,倒是蘊含著強大的力量,給了觀影者們一些慰藉。即使沒有結局也不矯情不做作,沒有多餘的旁白和後續,靠眼神就能殺死你,精彩至極。

第二部《恐怖遊輪》

一部靠看影評才能看得懂的片子,看懂的絕對會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不過說實話,《Triangle》這樣好的名字,翻譯成《恐怖遊輪》太可惜了,引導大眾關注故事驚悚的同時,失去了探究故事邏輯的勁頭,我寧願不翻譯更好。

結合了許多影評,多少都有些bug,不過好在終於對故事有了自己的理解。故是兩次上船的經歷的2個小迴圈組成一個大迴圈,而每次迴圈的起點,是海灘醒來。 大家對迴圈邏輯爭論不休是形成了對作品的傳播不假,不過也拉高了電影的欣賞門檻。

第三部《看不見的客人》

整部影片劇情反轉再反轉,細節處理得很到位,好看!

看到男主自己往鏡子上撞的那一幕,突然覺得房間裡那看不見的客人,就是他內心的惡,他的身後的確有一團黑影籠罩著他。那是他的慾望、名譽的不捨。他把自己包裝成好好男人、身不由己的人,當律師一步步逼近的時候,他的惡也一步步展露出來。

演員演得很到位,一開始的偽善,到後來的懷疑和慌張,很抓人!

第四部《誤殺瞞天記》

愛看電影、修新警察局的情節都鋪墊的很好,不突兀很自然!節奏不緊不慢,看的時候絲毫感覺不到電影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長。結尾收的也很好,臺詞沒有點明富二代的名字,避免觀影時擔心的對方偷偷錄音,但該點明的事都點明瞭,也昇華了主題,沒有侷限於一樁人命案!

不過話說回來,父親維傑的手段,看似高明,卻也有致命bug,因為總會有證人,能準確想起真實的時間,不太可能所有證人都受視覺留影與二次強調的影響而混亂了記憶。除此之外,此片當真無可挑剔了。

第五部《心迷宮》

真的是很棒的片子,整個結構設計得雖有荒誕但又合理。特殊的鄉村習俗與約定俗成的規矩冥冥之中與此契合顯得合理,編劇與導演對農村的方方面面吃的很透,鄰里之間的關係、農村殯葬文化的呈現等等都很具代表性,最後父子間因故而產生的相顧無言,以一聲爸反倒是抹平了父子之間的矛盾,讓人好不唏噓。

演員的表演很樸實,有好幾個場景都覺得出戲。片子也無需複雜的配樂,把故事講好就行。難得的好片子,值得反覆回味!

五部經典高分懸疑片:每一部都扣人心絃,你看過哪幾部?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留言討論。

《殺人回憶》凶手是誰?

《殺人回憶》影片中沒有抓到凶手。

《殺人回憶》根據轟動全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該案件的案發地點是華城市周邊的村莊,連續5年之內,有10名女子受害,其中僅1人倖存。10起案件中,凶手的手法近乎一致,先行綁架,之後姦汙,最後勒斃受害者,受害者中,既有71歲的老人亦有年僅14歲的少女。

這部懸疑片到最後也沒有抓到凶手,真相看似永遠無法公佈,因為只有凶手才有資格按下停止鍵,結束這場煉獄淬火一般的纏鬥,否則虛構電影與殘酷現實之間模糊不清的盜夢陀螺將永不會停止旋轉。

《殺人回憶》影評

影片中處處可見導演一直追求的反型別風格,儘管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接近真相,但真相就如同犯人的影子一樣飄忽不定。

從漢城來的金相慶一直強調據理分析,冷靜查案,卻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學會了屈打成招,甚至狠過本就野蠻粗魯的宋康昊。在這裡,警匪之間的貓鼠遊戲被打破,警察成了被罪犯調戲的物件,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和絕望。

《殺人回憶》最讓你害怕的片段是什麼?

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真的讓我鬱悶的一晚上+一上午,這是一部根據真實韓國未解案件改編的電影,真實的案件早已過了15年,凶手不可能再找到了,電影中,也沒有找到真正的凶手,這對於我們這些期待結局的觀眾來說,真的很痛苦,我看了好多影評,回憶電影情節,可是那隻不過是導演的表達,他在暗示一些什麼,也許和真實事實相符,也許不符,就算是導演給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場景,所有的橋段和真實發生的都一模一樣,我們還是隻能自己揣測,還是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凶手,我想這恰恰是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讓觀眾一直在推理,在猜測,但是並沒有一個答案,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不是每件事都有一個明確的結果,結果也沒有唯一的對與錯,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再判斷,用自己的標準在衡量對與錯。

有的影評提到,這個故事是發生在韓國一個動亂的時期,甚至當警察預測到了下一場罪案的發生,卻因為警力去壓制動亂而無能為力,以及技術不發達等等。還有影評說到兩個警官的心理變化等等。

有人說,電影的最後是電影的精華部分,最後警察像是在看著那個凶手,這部電影的真相只有凶手自己知道,這是演給他看的回憶,可是這有什麼用呢,訴訟期已經過去了,他已經逍遙法外了,他能做出那種事情,他就不會有負罪感,何況就算他有負罪感,又能怎麼樣的,所有的傷害都已經造成,凶手也沒有受到懲罰。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一部好電影,也許有人會因為沒有結局感到無味,但是這部電影卻不會,它卻讓我一直在思考,明明知道誰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自己認為的那個也不一定是凶手,但是還是在思考。

最重要的就在於此,這部電影引起了人們的思考,甚至是反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