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惠子善譬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08W

意思是: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惠子善譬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惠子善譬

成語發音:huì zǐ shàn pì

成語解釋: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成語出處:《新序·善說》:“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成語繁體:僡子善譬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強人所難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惠子善譬的典故出處

“惠子善譬”出自《新序·善說》,《新序》為劉向所編。

客謂樑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王曰“諾!”明日見,謂惠子曰:“願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若何?’應曰:‘彈之狀如彈。則諭乎?’王曰:“末諭也。”“於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

原文意思是說:

一個門客對樑王說:“惠子說話,擅長打比方。大王如果不讓他打比方,他就沒有辦法講清楚一件事情。”樑王說:“行。”第二天,樑王碰到惠子,對惠子說:“今後希望先生講什麼事情都直截了當地說,不要打比方了。”惠子說:“如果有一個不明白‘彈’是什麼東西的人,他問你彈的形狀像什麼,你告訴他彈的形狀就像彈,他能明白嗎?”樑王說:“不明白。”惠子接著說:“這時你告訴他:‘彈的形狀像把弓,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他會明白嗎?”樑王說:“可以明白了。”惠子說:“說話的人本來就是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真正弄懂它。現在叫我不打比方,這就行不通了。”樑王說:“你說得沒錯。”

“惠子善譬”這個故事用以說明:把別人的長處看做短處,並且強迫別人放棄自己的長處去說話、去辦事,那是行不通的。

惠子之言善譬 翻譯

惠子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不知道‘彈’是什麼東西的人在這裡,他問你:‘彈的形狀象什麼?’如果回答說:‘彈的形狀就象彈’,那他明白嗎?”樑王說:“不明白。”惠子接著說:“在這時就應該改變說法回答他:‘彈的形狀象把弓,卻用竹子做它的弦’,那麼他會明白嗎?”樑王說:“可以明白了。”惠子說:“說話的人本來就是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真正弄懂它。現在您卻叫我不打比方,這就行不通了。”樑王說:“你講得好。”

惠子善譬的啟示

惠子善譬: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出處:《新序·善說》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這個成語的啟示是:一個企業好的機制,就是要讓員工各盡其能,發揮特長,如果要像惠子善譬講的那樣,恐怕是要出大問題的,或者將要無效率。

表示“被強迫幹什麼事”的成語有哪些?

逼良為娼【bī liáng wéi chāng】:①指強迫良家婦女賣淫。②比喻被迫做某件壞事。

浮收勒折【fú shōu lè shé】:用強迫手段額外徵收。

惠子善譬【huì zǐ shàn pì】: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勒索敲詐【qiāo zhà lè suǒ】:勒索:強行索取財物。利用別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權勢,以威脅強迫手段向人索取財物。

蠻來生作【mán lái shēng zuò】:形容強迫。

強買強賣【qiǎng mǎi qiǎng mài】:強迫買或賣。

強媒硬保【 qiáng méi yìng bǎo】:強迫做媒,包辦成親。

延展回答:

現在社會不能再出現強媒硬保的行為了。

王朔《橡皮人》:"再說,做買賣也沒有強買強賣的。"

一個企業好的機制,就是要讓員工各盡其能,發揮特長,如果要像惠子善譬講的那樣,恐怕是要出大問題的。

專會苛刻窮人,敲詐勒索,淫人妻女。

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說苑·善說》

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意甚決,是將奉旨浮收勒折矣。"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酌留數成以為衛所增兵造船之用,則州縣之~者,無可藉口。清·夏燮《中西紀事·江浙衛兵》

"反映逼良為娼的文藝作品,從古到今可謂車載船裝,數不勝數。"

"有人說,有些出版社出版這類書籍是不得已的,叫做'逼良為娼'。"

《兒女英雄傳》第26回:"豈有此理!這事可是蠻來生作得的嗎?"

《博學多才的惠子·關於惠子的邏輯故事·善譬》註釋|譯文

《博學多才的惠子·關於惠子的邏輯故事·善譬》註釋|譯文

客①謂樑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

王曰:“諾。”

明日見,謂惠子曰:“願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

惠子曰:“今有人於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則諭②乎?”

王曰:“未諭也。”“於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

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

王曰:“善。”(《說苑·善說》)

【註釋】 ①客:門客、食客。②諭:瞭解、明白。

【譯文】 有門客對樑王說:“惠子說事情總愛用比喻,大王如果讓他不用比喻,他就不能說事情了。”樑王說:“嗯。”次日樑王見到惠子,對惠子說:“希望先生說事情就直接說,不要用比喻。”惠子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不知道‘彈’是什麼東西的人在這裡,他問你:‘彈的形狀像什麼?’如果回答說:‘彈的形狀就像彈。’那他明白嗎?”樑王說:“不明白。”惠子接著說:“在這時如果改變說法回答他:‘彈的形狀像把弓,用竹子做它的弦。’那麼他會明白嗎?”樑王說:“可以明白了。”惠子說:“說話的人本來就是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真正弄懂它。現在您卻叫我不打比方,這就行不通了。”樑王說:“你講得好。”

【評說】 譬喻就是用人們理解的東西來說明人們不理解的東西,也可叫“譬”式推理,在辯論中是一種常用的論證方法。惠施是善於用“譬”的高手。不僅辯者們在辯論中應用得最廣泛、最得意的手法就是“譬”,而且這種類似類比推理的方式在諸子百家中都受青睞。他們都樂於用此方式辯論,如果讓他們在辯論中不用譬喻,那就等於不讓他們說話。

惠子認為,“彈弓的形狀如彈”這是同語反覆,不可能使人明白什麼,而“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就是個定義,明確地指出了“彈”與“弓”的共同點即“形狀相同”,又指出了其不同點即“彈以竹為弦”。“弓”是人們常見的、瞭解的物品,用“弓”來類比說明人們不大瞭解的“彈”,明確指出兩者之間的同和異,就會使人對“彈”有所瞭解。這一方面表明了惠施對於定義中“同語反覆”的邏輯錯誤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說明惠施找到了從已知到未知的一種邏輯方法,即用人們已經知道、認識了的事物類推人們還不知道、尚未認識的事物。

Tags:惠子 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