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名不正,言不順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39W

意思是: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名不正,言不順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名不正,言不順

成語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成語解釋: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成語繁體:名不正,言不順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複句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反義詞: 名正言順 

成語例句: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順,莫此為甚。★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是什麼意思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得意思是名義不正當,道理就講不通;道理講不通,事情就辦不成。

這句話出自於《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譯文為名分不正,說話就不順當;說話不順當,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制度就不能夠興起;禮樂制度不能夠興起,刑罰就不能夠得當。

擴充套件資料:

反義詞:名正言順

【讀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釋義】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出處】《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譯文】名分不正,說話就不順當;說話不順當,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制度就不能夠興起;禮樂制度不能夠興起,刑罰就不能夠得當。

【造句】

例1、同學們都說:“你是班長,代表全班上臺領獎,當然是名正言順。”

例2、他所做的事總是名正言順,所以不曾受到非議。

例3、你是大夥選出來的人民代表,處理學校與村裡的矛盾糾紛,名正言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什麼意思

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出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拓展資料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此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全書共20章、492篇,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Tags:言不順 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