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五行俱下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75W

意思是:謂讀書敏捷神速。

五行俱下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五行俱下

成語發音:wǔ xíng jù xià

成語解釋:謂讀書敏捷神速。

成語出處:晉·華嶠《漢書》:“故世稱‘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閱讀的速度極快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五行並下  十行俱下 檢視更多五行俱下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元·李治《敬齋古今注》第四卷:“應奉讀書,五行俱下,宋孝武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善言其敏也。”



五行俱下的意思和造句

【五行俱下的拼音】: wǔ xíng jù xi

【五行俱下的近義詞】: 五行並下、十行俱下

【五行俱下的反義詞】:

【五行俱下的意思】: 謂讀書敏捷神速。

【五行俱下出處】: 晉華嶠《漢書》:故世稱‘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

【五行俱下造句】:

•元李治《敬齋古今注》第四卷:應奉讀書, 五行俱下 ,宋孝武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善言其敏也。

五行俱下是何意·出自於哪?

“五行俱下”形容讀書特別神速敏捷。

此典出自《後漢書·應奉傳》:“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為郡決曹史,行部四十二縣,錄囚徒數百千人。及還,太守備問之,奉口說罪系姓名,坐狀輕重,無所遺脫,時人奇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應奉,字世叔,汝南南頓人。他從小就很聰明,他從孩提時代起直到長大成人,所經歷的任何事情,他都記得一清二楚。讀書時五行並讀,神速而敏捷。他在郡裡當治獄官時,到所屬的四十二個縣巡視,考核囚徒數百、上千人。回郡以後,太守詳細問起時,他都逐一說出罪犯的姓名,以及每人所犯罪過的輕重情節,沒有一點遺漏,人們都認為他的記憶力太不尋常了。

據說,有一次,應奉和同事許訓一起到京師去。從鄉里出發以後,許訓把一路上見過的長吏、賓客、亭長、吏卒、奴僕等人都暗地裡登記下來,要考驗一下應奉的記憶力。從京師回到郡裡以後,許訓把那個長長的姓名登記冊拿給應奉看。應奉說:“上次在潁川綸氏都亭吃飯時,一個姓胡的亭長帶著一個叫祿的僕人,給我們送水漿喝,為什麼沒有登記上呢?”聽了他的話後,在座的人都驚訝不已,都被他那驚人的記憶力所折服了。

五行俱下什麼意思?有什麼歷史典故?反義詞和近義詞是什麼?

編號 2109 成語 五行俱下 注音 ㄨˇ ㄏㄤˊ ㄐㄩˋ ㄒㄧㄚˋ 漢語拼音 wǔ háng jù xià 釋義 義參「一目十行」。

見「一目十行」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據《藝文類聚.卷二二.人部六.品藻》引)1>融以為汝南士勝潁川士。

陳長文難,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親止千乘萬騎,與光武皇帝共於道中,潁川士雖抗節,未有頡頏天子者也。

汝南許子伯與其友人共說世俗將壞,因夜舉聲號哭,潁川雖憂時,未有能哭世者也。

汝南府許掾教太守鄧晨圖開稻陂數萬頃,累世獲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韓元長雖好地理,未有成功見效,如許掾者也。

汝南張元伯身死之後,見夢範巨卿,潁川士雖有奇異,未有能神而靈者也。

汝南應世叔2>,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3>者也。

汝南李洪為太尉掾,弟煞人當死,洪自劾詣合,乞代弟命,便飲酖而死,弟用得全,潁川雖尚節義,未有能煞身成仁如洪者也。

汝南翟子威為東郡太守,始舉義兵以討王莽,潁川士雖疾惡,未有能破家為國者也。

汝南袁公著為甲科郎,上書欲治樑冀,潁川士雖慕忠讜,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註解〕(1)典故或見於《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

(2)應世叔:應奉,字世叔,東漢汝南人,生卒年不詳。

少聰明,自幼及長,凡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

桓帝時為武陵太守、司隸校尉。

糾舉奸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

(3)離婁並照:與古代名人離婁相輝映。

離婁,黃帝時人,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參考資料〕■《梁書.卷四.簡文帝本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也,乃於御前面試,辭采甚美。

高祖嘆曰:「此子,吾家之東阿。」

既長,器宇寬弘,未嘗見慍喜。

方頰豐下,須鬢如畫,眄睞則目光燭人。

讀書十行俱下。

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

博綜儒書,善言玄理。

自年十一,便能親庶務,歷試蕃政,所在有稱。

■《北齊書.卷一一.文襄六王列傳.河南王康舒孝瑜》初,孝瑜養於神武宮中,與武成同年相愛。

將誅楊愔等,孝瑜預其謀。

及武成即位,禮遇特隆。

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

其親愛如此。

孝瑜容貌魁偉,精彩雄毅,謙慎寬厚,兼愛文學,讀書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

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

這一篇〈汝潁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

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

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

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

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說法,文獻上也見有「七行俱下」、「數行並下」等用法。

後來以「一目十行」最為常用,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

書證 01.漢.孔融〈汝潁優劣論〉:「汝南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潁川士雖多聰明,未有能離婁並照者也。」

(源)02.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王性之讀書,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才三四行,性之已盡一紙。」

用法說明近義詞:

反義詞:辨識 參考語詞 一目十行

Tags:五行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