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卻之不恭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82W

意思是: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卻之不恭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卻之不恭

成語發音:què zhī bù gōng

成語解釋: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之,不能讀作“zī”。

近義詞: 盛情難卻  受之有愧 

成語例句:我們覺得卻之不恭,只好讓他勞駕。(鄒韜奮《經歷 慘淡經營之後》)



“卻之不恭”是什麼意思?

指對別人的邀請、贈予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臨時的客套話。

一、拼音

卻之不恭 [ què zhī bù gōng ]

二、出處

先秦·孟子《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釋義:

一再推卻,拒絕別人的禮物是不恭敬的,為什麼?

三、例句

1、你老遠帶來了這些東西,我要是不收下就是卻之不恭了。

2、既然是將軍的一番好意,那我便卻之不恭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近義詞:

盛情難卻 [ shèng qíng nán què ]

釋義:濃厚的情意難以推辭。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雲》上冊:“為了盛情難卻,王有齡跟著去了。”

例句:朋友們再三要為我餞行,因盛情難卻,我只好接受了。

二、反義詞:

受之有愧 [ shòu zhī yǒu kuì ]

釋義:指接受某種饋贈和獎賞心裡感到慚愧。多用作自謙之辭。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翻譯:讓我不收下就顯得不禮貌,手下的話又心裡感到慚愧。

卻之不恭什麼意思

卻:推卻。指對 別人 的 邀請 、贈與等,如果 拒絕 接受,就顯得不 恭敬 。

成語出處: 《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

成語例句: 我們覺得 卻之不恭 ,只好讓他 勞駕 。

注音: ㄑㄩㄝˋ ㄓㄧ ㄅㄨˋ ㄍㄨㄙ

卻之不恭的近義詞: 盛情難卻濃厚的情意難以推辭。 受之有愧指接受某種饋贈和獎賞心裡感到慚愧。多用作自謙之辭。

卻之不恭的反義詞: 置之不理擱之一旁,不加理睬。 清 顧炎武 《華陰王氏宗祠記》:“人主之於民,賦歛之而已爾,役使之而已爾,凡

成語語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緊縮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it is impolite to decline.

俄語翻譯: и отказаться неудобно

日語翻譯: 辭退するのは失禮(しつれい)である

其他翻譯: <法>le refuser serait manquer de respect

成語謎語: 別客氣

讀音注意: 之,不能讀作“zī”。

寫法注意: 恭,不能寫作“公”。

卻之不恭的意思

卻之不恭(卻:推辭、拒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卻之不恭(què zhī bù gō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萬章下》。

成語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名軻,字子輿。《孟子》一書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的有關孟子的言論彙編,是儒家學術的經典。

孟子的學生萬章想知道在交際中如何待人,就去問孟子。孟子說:“對人應該恭敬。”萬章說:“今後我一定恭恭敬敬地對待別人。”萬章接著又問:“俗話說‘卻之為不恭’(意思是:一再拒絕別人的禮物,這是不恭敬),這又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尊貴的人送東西給你,而你先考慮這些東西是否合於義,想好之後才接受,這是不恭敬的。因此,尊貴的人送東西給你,那就不要拒絕。”

萬章說:“如今的諸侯,他們的財物都是取之於民,也可說是不義之財,假如他們把禮物送給我們,我們可以接受嗎?”孟子說:“孔子在魯國做官的時候,魯國人爭奪獵物,孔子也爭奪獵物。爭奪獵物都可以,接受尊貴的人的賞賜又有什麼不行呢?”

萬章想:老師都認為可以,也就不用再問了,於是告辭而去。

Tags:卻之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