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貌恭而不心服的貌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24W
貌恭而不心服的貌是什麼意思

貌恭而不心服”的貌”意思是:表面上。

貌恭而不心服: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裡卻不服氣。

該句出自《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徵於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開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統治時期,出現了安定富強的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內容,即十條值得深思的情況。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議事進言的一種文體,屬於議論文

原文選段: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譯文:

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裡卻不服氣。

(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隻,也能顛覆船隻,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麼可以疏忽大意呢?

詞句註釋:

骨肉為行路:親骨肉之間也會變得像陌生人一樣。

董:督責。

振:通震”,震懾。

苟免而不懷仁:(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

怨不在大:(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應寫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諱而寫作人”。

載舟覆舟:這裡比喻百姓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

作品賞析:

全篇以思”字作為貫穿行文線索,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說得生動形象;並採用排比、對仗,句式工整,氣理充暢。作者的這些主張,為唐太宗所採納,有助於成就唐王朝的貞觀之治”。

Tags: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