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滿漢全席興起於哪一個朝代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28W

滿漢全席興起於清朝。滿漢全席是清朝的一種宮廷盛宴,其最早記錄於《揚州畫舫錄》,是一種集東北、山東、北京、江浙四個菜系特點的宴席。滿漢全席的菜品用料一般都比較昂貴和稀有,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豹胎等都是其常見原材料。

滿漢全席興起於哪一個朝代

關於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菜點精美,禮儀講究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

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其彙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

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流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滿漢全席起源於哪個朝代

滿漢全席據傳是一種集合滿族和漢族飲食特色的巨型宴席,起源於清朝的宮廷,原為康熙帝66歲大壽的宴席,旨在化解滿漢不和,提倡滿漢一家。後世沿襲此一傳統,加入珍饈,極為奢華。

然而正史對此並沒有記載,倒是隻有一些私人筆記提及。亦有人認為,“滿漢全席”純粹虛構,這一名稱來源於一段相聲。1920年代的相聲演員“萬人迷”(李德鍚)編了一段羅列大量菜名的“貫口”詞,名為《報菜名》。後來以訛傳,竟被訛稱為“滿漢全席”。

歷史

清朝康熙帝66歲大壽時,曾為漢、滿兩族特設3天6宴,提供300多款佳餚;相傳康熙帝在皇宮內首嘗,並御書“滿漢全席”,使滿漢全席名噪一時。當時滿漢全席有宮內和宮外之別,宮內的滿漢全席專供天子、近支皇族等享用。

近親皇族子嗣、功臣(漢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員和皇帝心腹)才有資格參加宮內朝廷的滿漢全席。宮外滿漢全席,常常是由滿族一二品官員主持科考和地方會議,以滿漢全席招待欽差大臣,入席時要按品次,佩戴朝珠,公服入席。

在乾隆甲申年間李鬥之《揚州畫舫錄》詳實描勒出盛況:

豪華的6宴中,納集滿漢千百名饌,其中包括燕窩雞絲湯、海蔘匯豬筋、海帶豬肚絲羹、鮑魚匯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魚肚煨火腿、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鯽魚舌匯熊掌、糟蒸鰣魚、假班魚肝、西施乳、獲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豬雜什、羊雜什等。

滿漢全席中的八珍:

山八珍﹕ 駝峰、熊掌、猴腦、猩脣、象拔、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 燕窩、魚翅、大烏參、廣肚、龍骨(鱘龍魚)、鮑魚、海獅(海豹)、狗魚(娃娃魚)。

禽八珍﹕ 紅燕、白鶴、鵪鶉、天鵝、鷓鴣、彩雀(孔雀)、斑鳩、紅頭鷹。

草八珍﹕ 猴頭、銀耳、竹蓀、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信。

器具多用銅製,雕制巧究,餐中用粉彩萬壽餐具,大件的瓷器仿照雞、鴨、魚、豬等造型,設有火傢俱(即火鍋),上層放菜,下層以酒點火。載水傢俱則用錫制,分內外二層,內層放湯,外層放沸水,便於保溫。

清室擺設滿漢全席時,一般先吃滿菜,再吃漢菜,其間需換桌面,謂之“翻檯”。賓客進入席宴大廳先奏樂,坐下後先用點心,賓客到齊後,把四整鮮撤下來,行敬酒禮,大菜才會奉上,整個過程先後共換桌面四次,調換滿、漢菜式,俗稱“翻桌”。此後漸漸流傳到民間,成為達官顯貴一展奢華的象徵。

擴充套件資料:

現狀

民國初期改為大漢筵席,不久又用八大、八小等筵席來代替,1930年代又改為八大件。

1977年11月2、3日,香港國賓酒樓(今聯邦酒樓集團)受到日本TBS電視臺的委託,以10萬港元的價錢,製作一圍整個共108道菜的滿漢全席。酒樓動用了160多人,花了3個月才籌備完成。而這個過程則由人造衛星直播到日本。

由於有些動物已經成為受保護動物,加上部分烹調技巧也已經失傳,所以如今再製作一場如同清朝年代的滿漢全席,幾已不可能。

2018年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表示,沒有“全席”,只有滿席與漢席,也沒有108道那麼多,滿席是在皇宮裡舉行,漢席則在宮外,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記載,宮廷宴席分滿、漢席,滿席又分6等。

滿漢全席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滿漢全席興起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畫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和12道滿族菜。

滿漢全席其實並非源於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 。據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中記載有 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滿漢席。從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源於揚州。滿漢全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後來就成為大型豪華宴席之總稱,菜點不斷地予以增添與更新,又成為中華美食之縮影。

滿漢全席興起於哪個朝代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鬥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清入關以前,宮廷宴席非常簡單。一般宴會,露天鋪上獸皮,大家圍攏一起,席地而餐。《滿文老檔》記:“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菜餚,一般是火鍋配以燉肉,豬肉、牛羊肉加以獸肉。皇帝出席的國宴,也不過設十幾桌、幾十桌,也是牛、羊、豬、獸肉,用解食刀割肉為食。清入關後,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六部九卿中,專設光祿寺卿,專司大內筵席和國家大典時宴會事宜。清剛入關時,飲食還不太講究,但很快就在原來滿族傳統飲食方式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蘇浙菜)北菜(魯菜)的特色,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

滿漢全席,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彙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餚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流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滿漢全席以北京、山東、江浙菜為主。世俗所謂“滿漢全席”中的珍品,其大部分是黑龍江地區特產(或出產):如犴鼻、魚骨、鰉魚子、猴頭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以及其他珍奇原料等。後來閩粵等地的菜餚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

滿漢全席是哪個朝代的

滿漢全席,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與漢族菜的特殊風味,那麼滿漢全席是哪個朝代的呢?

1、 滿漢全席始於清朝乾隆皇帝。

2、 清初,統治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保留了很多關外的滿族傳統,招待文武百官的宮中宴席,用的也是純粹的滿洲菜餚。到了順治、康熙年間,為了照顧漢臣的生活習俗,同時也是為了籠絡漢臣的需要,宮廷在宴請大臣時,開始有了滿族菜系和漢族菜系的區分。

3、 清初,統治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保留了很多關外的滿族傳統,招待文武百官的宮中宴席,用的也是純粹的滿洲菜餚。到了順治、康熙年間,為了照顧漢臣的生活習俗,同時也是為了籠絡漢臣的需要,宮廷在宴請大臣時,開始有了滿族菜系和漢族菜系的區分。

以上就是給各位帶來的關於滿漢全席是哪個朝代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