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哪裡,誰的話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17W

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處《論語·里仁》,孔子的話。

《論語·里仁》的介紹:

《論語·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篇,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又名《論》。

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論語》的介紹: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的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寫作背景:

面對春秋戰國那樣的亂世,知識分子大都很不滿意,於是紛紛思考救國救民、解決社會矛盾的方針路線。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於是形成不同的學說流派。在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後出現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

於是有所謂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春秋戰國之交的百家爭鳴”,是一個思想大爆炸的時代,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中國傳統中很多光輝的思想主張,都產生於那個時代。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爭鳴”中最重要的一個學術流派。經過歷史的淘汰和選擇,儒家思想在漢武帝之後成為中國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

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哪裡,誰的話

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哪裡,誰的話?

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論語,是孔子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算是死了,也沒什麼不足惜的。

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我們可以理解為孔子對其一生苦苦追求的慨嘆。既不是朱熹的“事物當然之理”,更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真理”。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禮”。

朝聞道夕死可矣其他賞析。

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集中反映了孔子畢生所追求的人生哲學總目標。可以說,仁,是孔子的倫理價值觀的核心。周禮,是孔子的社會政治觀的核心。道,就是孔子哲學世界觀的核心概念了。仁與禮,是孔子哲學觀的具體體現,但不能等同於哲學觀。僅從此話句看,孔子很婉惜的語氣,便知孔子終生未曾得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出自哪裡?

是孔子對其弟子所說的。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孔子所作的《論語·里仁篇》,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原文如下: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如下:

孔子說:“早上聽到(或明白了)一個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

釋義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最高的道德準則。“朝聞道,夕死可矣 ”之“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義之道”。懂得了仁義的 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這是孔子的道德價值觀,這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句話所包含的深刻的內涵。這一內涵從孔子的一生、從《論語》一書的思想精髓中可以得到印證。

這句話千百年來激勵著仁人志士為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就在於它深刻地揭示了“知”和“行”的關係。《禮記》也說:“博學之,審問之, 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前四句可用一個“知”字概括,學習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知” 的階段上,而是要在“知”的基礎之上“行”,即去做,去實踐,達到“學以致用”。

這樣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就應該理解為“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 使晚上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無憾)。”楊伯俊的翻譯沒有揭示出“知”和“行”的關係 ,只是停留在“知”上,知道了就去死,不得其所。

Tags:朝聞道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