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什麼意思?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24W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什麼意思?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的意思是:這是我心中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

悔:怨恨。

這句話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在詩作的第三部分,作者積極地重新求索,然而上下求索後卻沒有結果。詩人寫自己的仔細尋路”。這是在遭遇誹謗之後的重新努力,但無論叩天門”還是求美女”,都以失敗告終。

詩歌通篇是第一人稱敘事的結構,情節分明,脈絡清晰,而它的言志、抒情,則全都融入敘事過程之中,密切結合情節發展的具體階段來進行,從而達到一種悲憤傾訴的強烈效果。

原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譯文:

我揩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嘆人生的航道充滿了艱辛。我只不過是潔身自好卻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進諫,到傍晚就遭譭棄!既因為我用香蕙作佩帶而貶黜我啊,又因為我採集白芷而給我加上罪名。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改悔!

註釋:

太息:嘆氣。掩涕:拭淚。

脩姱:潔淨而美好。鞿(jī)羈:自我約束。

誶(suì):進諫。替:廢。

纕(xiāng):佩帶。

申:重複。

悔:怨恨。

浩蕩:放蕩自恣,不深思熟慮的樣子。

民心:人心。一說指屈原的用心。

創作背景:

關於《離騷》的創作年代,據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離騷》當作於屈原放逐之後。今人對此說法不一,有說作於楚懷王時屈原被疏遠後,有說作於楚頃襄王時屈原被流放後,有說作於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說始作於懷王時而成於頃襄王初,迄無定論。寫作時間當在秋天。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屈原的憂愁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作品介紹: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巨集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注本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辭集註》、清代戴震的《屈原賦注》等。

作者介紹: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後遭讒害而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後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郢都也為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亡。劉向輯《楚辭》收錄其作品二十餘篇,主要有《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