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意思是什麼?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84W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意思是什麼?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的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

遊:指遊學、遊官、經商等外出活動。"方"指"一定的去處、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意思是父母身體健康時外出,要讓父母知道你的去處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體需要照顧,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須”安排好照顧好父母的方法”,以盡孝道遊必”有方”。

孔子所著重的,是子女對父母的責任:不遠遊的前提是父母在”。對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

原文: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賞析:

這裡的在家或不遠遊可以有多重意義:或是以農耕贍養父母,或是照顧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遠遊而擔心,等等。

如果子女出遠門而又沒有一定的去處,那麼父母的牽掛之情勢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別強調遊必有方”。

其重點是對父母盡責。 也可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遊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鬥。

作品背景:

《論語·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作品賞析:

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遠遊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鬥。作品介紹: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孔子的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