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文以載道是誰提出的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6.11K

周敦頤。

"文以載道"出自宋理學家周敦頤《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文以載道是關於文學社會作用的觀點。由中唐時期韓愈等古文運動家提出的"文以貫道"發展,經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解釋得到完善。"文以載道"的意思是說"文"像車,"道"像車上所載之貨物,通過車的運載,可以達到目的地。文學也就是傳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文以載道是誰提出的

“文以載道”被廣泛理解成“文章是用來表達傳播正義道德的”。這個說法不錯,但是並不是原意。這句話的關鍵是“文”與“道”。“文”最初是指獨體字(合體字叫“字”),後來引申泛指文字,也引申為文辭、文章、文化、文明、知識等含義。“道”的本意是在交叉路口指引路向,引申為道路、路線、線型、指引等,再引申指規律、法則、道律、方法,進一步引申為方式、程式、正規化、道論、原理、理論、思想、文化、思想道論、指導思想、知識體系、思想品德等。而所有這些都是由“腦心”思惟產生的“心忞”即廣義思想文化。“文以載道”的本意是:語言文字是用來表達傳播正義的思想道論的。後來“文以載道”引申為文章是用來表達傳播思想文化的。按照現代學術文化精細分化的情況,好像“文以載道”只適合當地的學術文章與應用類文章領域。但實際上,藝術文章大多具有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大基本要素,而思想性的內容就是文章的“道”,何況藝術方式也是道。即使是純粹表達沒有思想傾向色彩的意境、事件、景物的純粹藝術文章,其表達的意境、景物、事件,也是表達創作者的對意境、景物、事件的非傾向性思想的,這樣說一種“道”,表達純藝術的方法雅一種藝術之道。所以, 文字表達心道是“文以載道”最廣義的表達。

“文以載道”體現了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教學原則。“文以載道”出自於宋·周敦頤《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文以載道”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理論,人們將其作為工具論文學觀進行批判。隨著時代發展和外國文學的引入,當今語文閱讀教學中,“文以載道”的內涵和外延都在拓展,“文”作為“文字”這一載體,具有載道,載情,載智的作用。而“道”則更寬泛地指向思想,情感和藝術之道,這一新的概念理解,以現代人的審美眼光,對閱讀和體悟文字的內隱價值提出了全新的視角。

“文以載道”是中國古代文論的一種觀念,是對文學作品中“文”與“道”關係的一種概括。最初的說法是“文以明道”。文以明道的思想在《荀子》中已初見端倪,在其《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荀子把“道”看做客觀事物的規律,又把儒家的“聖人”看做客觀規律的體現者,總理天地萬物的樞紐。因此,要求文以明“道”。

Tags:文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