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稼軒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04W

辛棄疾。紹興三十二年(1162),耿京派他奉表歸宋,授承務郎。

北歸途中聞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即率五十餘騎,馳入五萬之眾的敵營,生擒張安國,率眾渡淮,歸於南宋。

稼軒是誰

因此之故,得任江陰籤判。此後通判建康府,知滁州。葉蘅為相,力薦他慷慨有大略,歷任提點江西刑獄,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等地方官。因言去職,閒居上饒幾達二十年,晚年又曾一度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

因積極主張並籌備策劃抗金之事,終遭劾去職。開禧三年(1207)朝廷欲再度起用,無奈年老體弱,於這年秋天溘然長逝。一生以功業自許,力主抗金,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曾寫下《美芹十論》,條陳抗金北伐之策。但終不見用於朝廷。辛棄疾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時,祖上為狄道人,自始祖辛維葉時遷居濟南歷城。

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累於族眾”,無法南下,遂仕於金國。儘管如此,辛贊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他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

這一切使辛棄疾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其詞內容廣泛,凡能入文入詩者,他都寫入詞中。在語言上,廣泛地運用經、史、子及前人詩文中的語彙、成句、典故,多能用得恰切自如。風格多樣,穠麗、俊逸、清新、嫵媚、沉鬱兼而有之,尤以豪放得與蘇軾並稱“蘇辛”。

況周頤評他的詞“其秀在骨,其厚在神”,陳廷焯則以“詞中之龍”許之。作詞六百餘首,有《稼軒長短句》。近人鄧廣銘著《稼軒詞編年箋註》,附有年譜,採輯之富,為歷來治辛詞者所未有。生平事蹟,見於《宋史》。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故宮博物院藏南宋辛棄疾的《行書去國帖》為紙本,行書十行,為酬應類信札。

中鋒用筆,點畫規矩,書寫流暢自如,於圓潤爽麗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氣象。曾經過元朝趙孟頫,明黃琳、項元沛,清朝永理等鑑藏,《書畫鑑影》著錄。

稼軒是誰

稼軒指南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

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出生時山東已為金人所佔,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

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冑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稼軒指宋代詞人誰?

指南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

追贈少師,諡忠敏。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辛棄疾為什麼叫稼軒

原因:1180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棄疾來到上饒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

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

”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擴充套件資料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

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辛棄疾少年時,又曾與黨懷英一同受學於劉瞻(《宋史》作蔡伯堅),並稱“辛黨”。

Tags:稼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