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三更是幾點鐘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7K

三更是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1點,三更指的就是子時,子時是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1點。按道家學說。由於古代每個夜晚分為五更天,一更便是戌時,亥時為二更,子時就是三更,直到寅時五更結束。子時對應的是晚間11點到凌晨1點,屬於一夜中的一半,所以古人便將子時稱為“半夜三更”。古代一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因為古人休息較早,所以半夜時都熟睡了,那時的半夜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深夜了。古代一晝夜分十二時辰 或 一百刻,其中完全屬於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連同首尾共五個節點,稱為五更。把晚上戌七年級刻作為一更,亥八年級刻作為二更,子時整作為三更,醜正二刻為四更,寅正四刻為五更。

三更是幾點鐘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子夜變歌一》:“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唐崔顥《七夕詞》詩:“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時秋七月中旬,見田中早稻已熟,吩咐軍士假扮作商人模樣,將車埋伏各村裡,三更時分,一齊用力將禾頭割下,五鼓取齊。”指三更更鼓。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 懷貞夫人 倚門而立者有間,室外有打三更之聲。”

三更是幾點鐘 第2張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Tags:幾點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