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歷史春節的由來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6.17K
歷史春節的由來

春節也叫年”,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它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古代先人把五穀的生長週期叫做年”。年”字的寫法又為稔”。據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考證,年”字是果實豐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字,也是穀穗成熟的樣子。由此可見,年”原是寓意豐收喜慶的美好日子。《穀梁傳·宣公十六年》記載: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大有年”為大豐收。在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建議實行太初曆”,規定以夏曆的孟春之月(即農曆正月)為歲首,以正月七年級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各朝代基本都沿用夏曆。直到清朝末年。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引進西洋曆法,以公曆為標準紀年,將公曆1月1日稱為新年”。但民間仍按習慣沿用舊曆即農曆,鑑於此,1914年,北京政府規定以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自此農曆歲首開始稱為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正式稱為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