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怎麼寫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2.23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怎麼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一)

近期我借讀了統博家長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自覺受益匪淺。作者尹建麗既是一位母親,又是一位老師、教育學者,更是一位好作家。書中講到了“媽媽是朋友,是老師,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每一點都講得很詳細,讓人感覺是那麼的親切感人,樸素生動;讓我們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觸的例項,教育的問題一一擺在我們眼前,教我們用哪些方法去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純真的樂觀、健康自信、聰明活潑、富有愛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此書中我除了看到一位偉大母親的形象,還隱約看到了一位偉大父親的身影。儘管作者著墨不多,但從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來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圓圓有位好父親。他很好地扮演著父親的角色,積極與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當自己有錯時願意低頭向孩子認錯——試問有多少父親能做到這一點啊?所以,家庭教育絕並不單純是母親的事;一個成功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聖而簡單卻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所以“我們應該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吸取總結經驗,想要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在孩子面前,家長也要裝得無能、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更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事讓孩子自己去做,從錯誤中才能慢慢地學會思考與做事的技巧。

這本書值得我們大家去讀,能讓我們瞬間得到教益的好書!所以讀完這本書倍感收穫滿滿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們都能從本書中得到更大的收穫!再此我由衷的感謝作家尹建麗給我們讀者編著了這本人人受益的好書!謝謝!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二)

一、對大學聯考的認識。

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大學聯考的資料,企圖通過一年到兩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績。或許這些資料確實很有用,很多家長也給孩子買,但是孩子能學到多少,願不願意學裡面的知識,很多家長是無能為力的,駕馭不了的。我從書中學習到,學生的大學聯考,不僅需要一些好的戰術(補習班,各種資料,等等),更需要一些好的戰略(學生的學習興趣,慾望,心態,思想境界等)。這些戰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時間、經歷、心思的,也需要家長,老師的思想意識到位,同時對學生,小孩的影響也會更大,更深遠。雖然我不知道書中的方法,手段對不對,對小孩有沒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還是蠻高的,看問題的角度也很獨特,可以對廣大家長、老師(不單是媽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二、對國小教育的認識。

現階段,國小教育很多問題。這個論點我沒有調查,但是結合我自己國小時的經歷,以及最近看到的國小語文課本,確實感到國小語文課本中的知識的淺薄,太浪費國小生的大把時間,因此對作者對國小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贊同。作者在書中對國小教育中的一些常見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覺還是很尖銳,很有意義的。我自己確實感觸良多,其中的一些觀點本人覺得不僅家長、國小老師需要了解,一些領導,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對我影響很大。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許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對於有小孩的父母的,還是很有一些幫助的。裡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覺是有效的!以上只是對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書中提到好多的觀點,好多的思考,我覺得都是很不錯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舉出來,甚是遺憾。最後說一句:此書值得收藏,歷久彌新。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三)

“蹲下來看孩子”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在尊重中孩子才會獲得真正自由。“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孩子才有面對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才有機會學習適應和調整,才能聚集起自我成長的力量。”你是父母,並不代表你就處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可以左右孩子的一切。小孩子難免會有自己的思想,愛迪生被認為是不可教育的孩子被迫離開學校,是媽媽的尊重,讓他成為一位大發明家。試想如果媽媽再認為兒子的行為是不可理喻,對他嚴加管教,那麼結果會如何呢?因此,孩子的“一些可笑”行為,是他們思想的顯現,我們家長要尊重他們的這種行為。比如生活中有些小事情,我們不妨問問孩子的觀點,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為家庭發展出謀劃策還能樹立孩子主人公的精神。一次家裡買了個書櫃,我徵求孩子意見,最終按孩子的建議擺放,孩子感覺自己為家庭立了大功,無比高興。看準機會,我徵求孩子意見一起商量制訂“閱讀計劃”,有了上次的成就,孩子很情願地制訂計劃。以前,孩子的閱讀一直是隨心所欲狀態。得到家長的認可,孩子敢於說出自己不同的建議,也能敞開心扉和我交流一些“小祕密”,我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心理。我的尊重換來了,給孩子一種寬鬆的心理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自由地和我交流,為此我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的信任讓我有更多機會了解他,在這種相互瞭解中孩子更加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