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承德布達拉宮原名叫什麼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2.97W

承德布達拉宮原名叫什麼的答案是:普陀宗乘之廟

承德布達拉宮原名叫什麼

承德布達拉宮原名普陀宗乘之廟,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境內,緊鄰著名的避暑山莊景區,因遠看酷似西藏的大布達拉宮而得名。小布達拉宮其實是普陀宗乘之廟,俗稱小布達拉宮。在避暑山莊以北,"須彌福壽之廟"的西側,是一座具有特殊藝術價值的寺廟建築。全廟除主體大紅臺、大白臺等外,還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樣的僧房佛殿白臺和塔臺,是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氣勢雄偉,十分壯觀。

普陀宗乘之廟是仿西藏拉薩布達拉宮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廟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門內是碑閣,北是五塔門,高十餘米,有拱門三個,上建紅、黃、黑、白、綠五座喇嘛塔。 門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漸高,各式白臺、塔臺建築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別,變化多端。最後為雄偉高大的主體建築大紅臺。大紅臺的正面,下面是高達十八米的大白臺,其上聳立著高達二十五米的大紅臺。紅臺內四周為三層群樓,中央是重簷攢尖鎏金銅瓦項的“萬法歸一”殿。

普陀宗乘之廟佈局分三個部分:前部包括山門、碑亭、五塔門;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臺、僧房等;後部是主體建築大紅臺及周圍其他建築,大小共60餘處,被包圍在雉堞銜連、依著山勢起伏而環寺一週的高大圍牆之內。漫步五孔石橋,進入藏式山門,便是黃琉璃瓦覆頂的碑亭。亭內豎著三座石,以漢、滿、蒙、藏四種文字分載《普陀宗乘之廟碑記》、《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三文。 碑亭後是五塔門。五塔門滿壁白色,上有三層藏式盲窗,下為三座拱門,門頂上有五座喇嘛塔,門前有一對大石象,象徵著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無邊。

普陀宗乘之廟院落北部大紅臺,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體建築,其基座為白臺。白臺正立面以紅灰抹成三層藏式梯形窗(又稱“盲窗“)。上六層為真假藏式梯形窗,最下一層為漢式橫長方形窗。紅牆正中自下而上有琉璃佛龕六個,均飾以黃紫相間的琉璃慢帳,內建琉璃佛像。紅臺上周砌女兒牆,牆上嵌黃琉璃佛龕,龕內建琉璃佛像。牆頂中央又置琉璃八寶、喇嘛塔。臺頂女兒牆轉角部分安置寶瓶,上插鐵旗。

普陀宗乘之廟大紅臺建築在山腰上,複雜的形狀經過精心設計,處理成幾個不等高的頰。大白臺前東西兩側,沿登道到第一個平面大白臺頂,上置四個大石雕幢竿座和四個大鑄鐵水缸。平臺巨大,視野開闊。白臺東有藏式的文殊勝境殿,西有漢式琉璃垂花裝飾的千佛閣。繞大紅臺登踏道再上,就到達第二個平面,即東紅臺,其周圍建二層群樓,群樓中心為二層瓦頂的御座樓。通過二層摟登踏道而上為第三個平面,即達到普陀宗乘之廟的中心建築萬法歸一殿。在這個平面上,萬法歸一殿周圍建群樓三層,群樓二層可達東紅臺北面的洛迦勝境殿和東北角的重簷八角鑾金瓦頂權衡三界亭,群樓頂端西北角又建重簷六角鑲金瓦頂的慈航普渡亭。這些殿亭,形式各殊,高低錯落,殿頂都用鑾金魚鱗銅瓦覆蓋,與紅臺、白臺交相輝映,在重重群山的襯托下,空間輪廓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