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63W

一、宇宙中的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岩石分三大類:

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岩(變質作用)。

2、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4、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

三、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四、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如下:

1、海陸分佈:北半球高緯度的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呈東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現象十分明顯,而南半球相同緯度絕大部分是海洋,故沒有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分佈。

2、區域性岩石性質的變化:在四川盆地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由紫紅色的砂岩、頁岩風化而成的紫色土。

3、按空間分佈分: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沼澤水、生物水。

4、最高一級天體系統是總星系;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地月系。

5、太陽活動的主要型別:主要型別有黑子、耀斑,黑子發生在光球層,耀斑發生在色球層。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知識摘要

1.天體和天體系統

2.天體型別及特徵

3.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4.太陽活動的主要型別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5.地球的普通性與特殊性以及地球擁有生命的條件

知識結構

一、 宇宙

1、天體:概念和型別

2、天體系統:概念和級別

二、太陽

1、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2、太陽活動

(1)太陽大氣的分層及活動

A光球層:太陽黑子

B色球層:耀斑和日餌

C日冕層:太陽風

(2) 對地球的影響

A 干擾地球上的無線電短波通訊

B 磁暴和極光

C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特徵

(2)按結構分類,屬於類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知識摘要

1.地球自轉的方向、週期、速度等特徵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差、地轉偏向力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日界線

知識結構

一、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概況

(1)方向:自西向東,自北極上空向下看呈逆時針方向,南極反之

(2) 週期:恆星日:23時56分04秒

(3)速度: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佈規律

2、意義

(1)產生晝夜交替

(2)產生時差:

A地方時: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

B時區的劃分:全球每隔15度劃分成一個時區全球劃分成24個時區

C區時的計算: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的區時

D國際日期變更線:大致與180度經線重合,西比東日期多一天

(3)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識摘要

1.地球公轉的方向、週期、速度、軌道等特徵

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知識結構

一、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概況

(1) 方向:自西向東

(2)速度:1月初在近日點附近,速度較快7月初在遠日點附近,速度較慢

(3)週期:迴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2、黃赤交角

(1)概念: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

(2)度數:目前是23°26′

(3)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地理意義

(1)正午太陽高度的週年變化

(2)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

(3)四季的劃分:天文四季氣候四季我國傳統四季候溫四季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知識摘要

1.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低層大氣的組成,幹潔空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氣的垂直分層及特徵。

2. 大氣的受熱過程全球性大氣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3. 大氣運動,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4. 常見的天氣系統,副熱帶高壓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伏旱。

知識結構

一、 大氣的成分

1、幹潔空氣: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氣

3、固體雜質

二、大氣圈的結構

1、對流層

2、平流層

3、高層大氣

三、大氣運動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2、水平運動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

3、水平運動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四、大氣水平運動受力

1、水平氣壓梯度力:決定原始風向、風速

2、地轉偏向力: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

3、摩擦力:改變風向,減小風速

五、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的形成和分佈:低緯、中緯、高緯

2、季風環流

(1)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2)分佈:東亞:溫帶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六、海陸分佈影響環流

1、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佈

(1)一月,大陸上是高壓,海洋上是低壓

(2)七月,大陸上是低壓,海洋上是高壓

2、南半球氣壓帶呈帶狀分佈

七、常見天氣系統

1、鋒面

(1)冷鋒

(2)暖鋒

(3)準靜止鋒

2、氣旋與反氣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識摘要

1.水圈的組成,水圈中水體的組成及作用。

2.水迴圈、水迴圈的型別、主要環節及其意義,不同型別水迴圈發生的空間範圍。

3.洋流、洋流的型別、分佈規律,洋流的成因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知識結構

一、 水圈的組成

1、海洋水

2、陸地水

(1)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沼澤、冰川

(2)地下水

二、水迴圈的型別

1、海陸間迴圈

2、海上內迴圈

3、陸上內迴圈

三、洋流

1、概念:海水沿相對穩定的方向做大規模運動

2、洋流的分佈規律

(1)中低緯海區以副熱帶高壓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2)北半球中高緯海區以副極地低壓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3)西風漂流

3、洋流的地理意義

(1)對氣候: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2)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形成大漁場

(3)對航運事業的影響:順洋流快,逆洋流慢

(4)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加快淨化速度,擴大汙染範圍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知識摘要

1.地球內部三大圈層,岩石圈的結構,地殼結構的特點。

2.岩石圈的組成及三大巖類,岩石圈的物質迴圈及三大巖類之間的關係。

3.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及表現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理解地殼運動及流水、風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

知識結構

一、 地球內部

1、 地殼

(1) 分層

A矽鋁層:以氧、矽、鋁為主,鈉、鉀較多

B矽鎂層:以氧、矽、鋁為主,鎂鐵鈣增多

(2)結構特徵

地殼厚度不均和矽鋁層不連續分佈

2、 地幔

3、 地核

二、 岩石圈

1、範圍

2、組成

岩漿岩:花崗岩、玄武岩

沉積岩:石灰岩、頁岩、砂岩

變質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 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

(1)型別:變質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

(2)地質構造:褶皺:背斜和向斜斷層:

2、外力作用

風化、侵蝕、搬運、堆積、重力、化學作用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一節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知識摘要

1.瞭解陸地環境整體性的概念及表現。

2.理解陸地環境整體性的成因。

3.關於陸地環境整體性的成因,要在第二單元的基礎上深刻理解地球四大圈層之間,通過大氣迴圈、水迴圈、地殼物質迴圈及生物迴圈進行著能量交換和物質運動,從而各個地理環境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並結合教材及相關事例加以鞏固。

知識結構

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概念: 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絡,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徵協調一致。

各要素相互制約,牽一髮而動全身。

2、成因: 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同地域之間相互影響。

第二節 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知識摘要

1.瞭解自然帶的概念,記憶各個陸地自然帶的分佈及對應的氣候型別。

2.理解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及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

3.學習過程中要結合教材中的插圖和身邊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識結構

一、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地域差異

2、地域分異規律

(1)水平地域分異

A概念

B分類

C原因 基礎 表現

(2)非地帶性地域分異:垂直地域分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幹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徵與人類關係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佔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範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晒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例項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瞭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例項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

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①山地所處的緯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陽坡、陰坡;

④迎風、背風坡。

4、影響雪

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

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陽坡、陰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佈、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禦:提高建築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3

陸地水和水迴圈

(1)陸地水體型別: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潛水、承壓水

靜態水資源: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

動態水資源:地表水、淺層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分佈於兩極與高山地區,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體,但主要為深層地下水,開發難度較大動態水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其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

(2)陸地水的相互關係

水源補給型別補給時間補給特點我國分佈地區

雨水夏秋季節水量變化大東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補給有時間性,水量穩定西北地區

湖泊水全年有調節性,水量穩定東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穩定,與河流有互補關係普遍

(3)水迴圈

能量來源:太陽能和重力能

型別:海陸間大迴圈(蒸發(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下滲,地表和地下徑流四個環節,(圖3.37),陸地迴圈,海洋迴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4

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溼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於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

氣候型別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乾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溼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佈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5

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迴圈

(1)相互聯絡的水體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氣態水,數量最少分佈最廣。液態水,數量分佈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2)水迴圈的過程和意義a)水迴圈,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分為有海陸間迴圈、陸地內迴圈、海上內迴圈。b)主要環節:蒸發、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c)意義: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

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佈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b)按成因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佈規律: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a)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有降溫減溼作用。b)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較大的漁場。c)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d)既可以使汙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淨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汙染範圍擴大。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水資源及其分佈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科技進步促進人水關係的發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汙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歸納是什麼?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識點如下:

1、太陽活動的標誌:黑子、耀斑。

2、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3、地球適宜的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體積質量適中,地球內部物質運動促進海洋的形成。

4、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5、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a)河流侵蝕地貌:溯源侵蝕,下蝕,側蝕。河流堆積地貌:洪積—沖積平原(山前),河漫灘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全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有哪些?學習地理的重要任務是背誦,若將知識點編成口訣,想必會更好記憶。一起來看看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查閱!

▼▼目錄▼▼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高一地理記憶口訣

高一地理記憶順口溜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層次的天體系統: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2)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合適的大氣,充足的水分外部條件:穩定的太陽光照,安全的宇宙環境

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為地球提供能量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能量。

(2)太陽活動影響地球太陽活動型別:黑子---光球層,耀斑和日珥---色球層,太陽風---日冕層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耀斑→磁暴→影響短波通訊,太陽風→極光

3.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自轉:自西向東,恆星日(23時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時(兩極除外),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公轉:自西向東,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往返運動,週期為一個迴歸年。(3)晝夜交替和時差晝夜交替的週期為一個太陽日。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

(4)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

(5)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那個半球晝長赤道全年晝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方向遞減,離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帶四季更替在中緯度地區明顯。夏季是一年中白晝較長,太陽高度較大的季節,冬季反之。春秋兩季是過渡季節。

4.地球的圈層結構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莫霍介面平均約17km)---地幔---(古登堡介面2900km)----地核縱波(P波):能在固體、液體中傳播,較快橫波(S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較慢岩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合在一起組成。軟流層:位於上層地幔中,一般認為可能是岩漿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2)地球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

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1)大氣的受熱過程

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a)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對地面的保溫效應:大氣逆輻射

(2)熱力環流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3)大氣的水平運動

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a)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b)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c)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2.氣壓帶和風帶

(1)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a)形成因素:熱力因素,如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動力因素,如副極地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以赤道低壓為軸南北對稱,高、低壓相間分佈,氣壓帶之間為風帶b)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原因: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而變化的南北移動

(2)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到海陸的氣壓分佈a)北半球氣壓帶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氣壓中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較大,而且海陸相間分佈7月:亞歐大陸形成亞洲低壓,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壓,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切斷。1月:亞歐大陸形成亞洲高壓,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壓,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切斷。南半球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佈,因為南半球的海洋麵積佔優勢b)季風環流形成因素:海陸分佈和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東亞季風:夏季東南風高溫多雨,冬季西北風寒冷乾燥。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南亞季風:夏季西南風高溫多雨,冬季東北風溫暖乾燥。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3)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a)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佈、地形、洋流等)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氣壓帶風帶控制下的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全年處於赤道低壓帶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氣流,分佈於赤道及其南北側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溼潤。全年盛行西風。分佈於緯度40°~60°的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分佈於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補充:在高氣壓,信風和極地風帶控制下,乾旱在低氣壓和盛行西風帶控制下,溼潤

3.常見天氣系統

(1)鋒與天氣a)氣團概念:指位於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範圍內,物理性質相對均勻的大團空氣。b)冷鋒和暖鋒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過境前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過境時陰天、雨雪、颳風、降溫,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下降,天氣晴朗。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後。例如:冬季春大風、寒潮、沙塵暴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過境前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過境時連續性降水,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好。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前。例如:春、夏南方降水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氣旋:低氣壓(中心低,四周高),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垂直運動上升,多陰雨天氣反氣旋: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垂直運動下沉,多晴朗、乾燥天氣

4.全球氣候變化

(1)全球氣候在不斷變化之中全球變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2)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乾溼狀況,導致各國經濟結構變化

(3)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採用新能源②加強國際合作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迴圈

(1)相互聯絡的水體水以氣態、固態和液態的形式存在。氣態水,數量最少分佈最廣。液態水,數量分佈次之。固態水,僅在高緯高山或特殊條件下存在。

(2)水迴圈的過程和意義a)水迴圈,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分為有海陸間迴圈、陸地內迴圈、海上內迴圈。b)主要環節:蒸發、植物蒸騰、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c)意義:維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調節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

2.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佈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較為穩定的流動。b)按成因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按性質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佈規律: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2)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a)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有降溫減溼作用。b)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較大的漁場。c)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霧,不利航行洋流還會攜帶冰山。d)既可以使汙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淨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汙染範圍擴大。

3.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水資源及其分佈水資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來衡量。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從國家來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羅斯,中國第六。我國不均衡,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質量會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科技進步促進人水關係的發展。

(3)合理利用水資源,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汙染和過度利用等加劇水資源短缺。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1.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內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結果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水平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運動,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外力作用對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結果使地表趨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質迴圈岩漿→岩漿岩:在岩漿活動過程中伴隨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岩漿冷卻凝固而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沉積岩: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後,經固結成岩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變質岩:經變質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岩石→岩漿: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地幔深處)被高溫熔化成為新的岩漿。

2.山地的形成

(1)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a)褶皺山褶皺:岩層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內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層向上拱起,成為山嶺,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層向下彎曲,成為谷地,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b)斷塊山斷層:岩層斷裂後發生明顯位移,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壓力、張力作用。上升巖體形成地壘,如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體形成地塹,如我國的渭河谷地、吐魯番盆地。斷層處往往形成溝谷、河流,原因斷層處岩石破碎,易受侵蝕作用。c)火山岩漿沿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形成火山。

(2)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修建成本高,工程難度大。a)運輸線路結構: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b)線路分佈格局: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c)線路延伸方向:迂迴前進,線路彎曲程度和總長度一般大於相應的平原和丘陵地區。

3.河流地貌的發育

(1)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a)河流侵蝕地貌:溯源侵蝕,下蝕,側蝕。(以河谷為例)b)河流堆積地貌:洪積—沖積平原(山前),河漫灘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沖積平原為例)

(2)河流地貌對聚落分佈的影響河流的沖積平原為聚落分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a)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b)便捷的對外聯絡和運輸c)因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利於耕作,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

第五章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自然地理環境是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類圈等自然地理環境圈層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組成的有機整體。

(2)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某一要素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與其他要素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變。某一要素的變化,對其他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2.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熱量為基礎,呈緯向帶狀分佈。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水分為基礎,呈經向帶狀分佈。垂直分異規律,水熱狀況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①山地所處的緯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陽坡、陰坡④迎風、背風坡。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一是0℃等溫線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佈、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城市功能分割槽

功能分割槽組成區位特點

中心商務區大商場、公司、大銀行(例上海外灘和浦東陸家嘴)一般位於市中心①建築密集,高樓林立②交通便捷,通訊發達③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④內部存在明顯分割槽

商業區商業街、百貨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側③街道兩側①交通便捷,多層大廈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晝夜差異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約

工業區同類工廠①城市邊緣②交通幹線兩側①廠房巨大,煙囪高聳②交通便利,多有汙染

住宅區成片住宅樓和配套服務設施①企業單位職工住宅②市政統一規劃住宅①環境不好②商品房,環境好

行政中心區行政機構①單獨區域②與其他功能區混雜人口晝夜差異大

文化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圖書館距工業區遠,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自然環境好

郊區衛星城、農業區、住宅城市外圍為城市服務

①佔有空間的是住宅區②最主要的三種是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

③城市功能區沒有明顯界線,某一功能區內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種功能為主

④住宅區分類:高階住宅區:面積大,獨立庭院,位於城市邊緣,多與高坡、文化區相聯絡低階住宅區:面積

小,擁擠,與低地、工業區聯絡,擁擠在內城和工業區附近

2、形成原因

(1)歷史因素,功能延續:東京江戶高階住宅區(武士住宅的延續)

功能改變:北京故宮,原為行政中心,現為文化遊覽區

(2)經濟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響經濟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遠近,通達性高低

(3)社會因素:主要影響住宅區的分化

社會地位:高階、低階住宅區

生活方式:美國紐約唐人街、山東

宗教信仰:濟南迴民小區

(4)行政因素:行政規劃,例北京方莊住宅小區

3、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地域結構的分化越明顯。

中心地理論:①高階中心位於正六邊形中心,六個低一級中心地分佈在六個角上(服務範圍為正六邊形)

②巢狀包圍③同級服務範圍相互獨立,不重疊

④低階中心地服務功能小,數目多⑤高階中心地是低階中心地面積的3倍

⑥假設狀態,現實不存在,但可以指導商業網點和城市佈局

一般的,城市規模越大,服務功能越強。但不能說:城市規模大小與城市服務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遊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強,其服務區域可達全國)

第二節城市化

一、城市化

三個內涵: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農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轉化、城市文明向農村地區擴散

主要標誌: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規模擴大、數目增加

最主要標誌: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判斷兩個城市城市化水平,計算城市人口比重即可

二、世界城市化程序

當今世界城市化兩大突出特點:城市化程序加快,大城市化趨勢明顯(發展中國家更突出)

世界大城市化趨勢一個突出表現為:形成了城市群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起步早晚

城市化水平高低

城市人口少多

現代發展速度慢快

與經濟關係相適應(與工業化相伴成長)不適應(工業化滯後於城市化)

現代新動向城市郊區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為主,大城市過度膨脹

原因郊區環境質量好、鄉鎮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環境質量不好市中心“產業空心化”,經濟蕭條

三、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環境汙染:大氣汙染,主要汙染源:汽車尾氣、

工礦企業燃煤、居民燃煤

水汙染汙染源:工業汙水、生活汙水、垃圾堆放

固體垃圾汙染:汙染大氣、水和土壤

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物種減少

地面沉降:原因為過量開採地下水、挖煤

其他: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失業人多

第三節地域文化與城市發展

1、地域文化:物質基礎是地理環境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範圍:可大可小,可單、多要素

狀態:一定時期相對穩定,不斷變化

舉例:耕地:南水北旱飲食:南甜北鹹民居:華北四合院、黃土高原窯洞,傣家竹樓

2、地域文化對城市的影響:最能體現地域文化特徵的是城市中的建築

建築空間佈局

美國:中心摩天大樓,外圍建築高度逐漸下降,立體化發展,現代城市佈局

歐洲:市中心為廣場、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築物高度差別小,高層建築一般在城市外圍,體現了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

建築結構

圍牆,中國:保守,建築外一般有圍牆西方:很少有圍牆

園林,中國: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內向、封閉西方:整齊劃一、對稱、和盤托出、外向、開放

建築風格

中國:宮廷式建築:紅牆、黃瓦、飛簷、樓臺殿閣、突出皇權的地位

西方:噴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

>>>

● 高一地理必修一記憶順口溜

滔滔入東海,涓涓青藏源

全長六千三,流域百八萬

亞洲第一河,世界位居三。

上中下游分,宜昌湖口斷。

十大政區過,青蜀藏與滇

中游鄂湘贛,下游蘇滬皖,

金沙經橫斷①,虎跳峽雲南

上游落差大,龔嘴站四川

瞿巫西三峽②,電站正在建。

葛洲壩樞紐,長江水橫攔。

中游江面寬,“九曲迴腸”彎

洞庭鄱陽湖,沅湘漢江贛

支流南北布,汛期易排險。

下游闊又深,江口與海連。

自古航運重,“黃金水道”贊。

①金沙,金沙江。橫斷,橫斷山區。

②瞿巫西三峽,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

● 高一地理必修1知識記憶口訣

(1)地理概況

東北三大省,黑吉遼簡稱。

黑北漠河鎮,“極村”“不夜城”。

地形之特徵,外山平原中。

大小興安嶺,西北“人字形。

東部長白山,天池綺麗景。

東北大平原,鬆遼三組成①。

肥厚耕地闊,“沃野千里”平。

(2)氣候與農業

氣候之特徵,冬長又寒冷

河冰堅且厚,航運半年通。

積雪和凍土,水豐好墒情。

夏季短且暖,七八月為盛。

農作物玉米,大豆最著名

春小麥甜菜,蘋果產遼東。

一年一熟主,農業基地重。

(3)自然資源

木材基地重,長白興安嶺

紅松木優質,落葉松有名。

貂皮鹿茸參,東北“三寶”稱。

東北之水庫,最大松花湖。

河流流量大,水能亦豐富

白山水電站,豐滿須記住。

本區礦產多種,石油煤鐵為重。

遼河吉林油田,最重須記大慶

鞍山本溪鐵礦,阜雞鶴煤著名②

露天採煤撫順,礦產綜合利用。

(4)城市、工業、交通

東北三大省,工業型別重。

哈爾濱機電,長春“汽車城”

瀋陽屬機械,鞍鋼最著名。

鐵路稠密網,骨架“丁”字形

哈爾濱瀋陽,南北樞紐重。

大連不凍港,航線八方通。

①鬆遼,松遼平原。三,三江平原。

②阜,阜新。雞,雞西。鶴,鶴崗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高一地理必修一各個單元知識點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歸納

★高一地理知識點必修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識點複習提綱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高一階段地理知識點歸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地球上的大氣)

var _hmt = _hmt || [](function() { var hm = teElement("script") = ""var s = lementsByTagName("script")[0] rtBefore(h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