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17W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的是一個為愛痴狂的女子,讀後讓人久久不能平靜。在一種不動聲色而又感人至深的氛圍中,茨威格用他的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講述了這個女人是如何用她的一生來守候愛情的。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來看看書中描述的這個女人的自言自語——“你是我的一切,而別人只不過是從我生命邊上輕輕擦過的路人”;“從這一秒鐘起,我就愛上了你。我知道,許多女人對你這個寵慣了的人常常說這句話。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女人像我這樣盲目地、忘我地愛過你”;“我要把我整個的一生都向你傾訴,我這一生實在說起來是我認識你的那一天才開始的。”品讀陌生女人的內心世界時,筆者被這種純粹的、不需要回報的情感深深折服了。也許有人在嘲笑這個女人為一個花花公子傻等的愚蠢,也許有人在為她缺乏理智導致最後的不幸命運扼腕嘆息,但她的這種忘我的情感卻一直激盪著人的心靈。

從世俗的角度來解讀陌生女人的的愛情觀,我們需要質疑她和作家R之間否是真正的愛情,並可以大肆嘲諷這種自虐式的單戀。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陌生女人對作家R的感情,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愛戀,成了她生命的所有意義,通過愛來感受生命的本質,在自我的愛中實現個人價值。

世俗的愛情是屬於現實生活的,它註定了無法擺脫功利性。比如簡·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 》中,它所描繪的愛情婚姻與經濟是緊密相關的,假如沒有經濟基礎,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不可能有任何未來,“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還有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中,人與人之間更是隻有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二姐一直沒有結婚,有一天某個年輕人答應和她結婚,也僅僅是因為看了叔叔于勒的信,于勒落魄後人們的態度形成強烈反差。世俗愛情最終只能用金錢來衡量。而我們反觀陌生女人的一生,她為了保證他無拘無束的生活,她選擇了自己獨自生下並養育他們的孩子;為能使他們的孩子享有更良好的教育,不惜淪落為風塵女子;為了可能和作家R有短暫的約會,拒絕了所有人的求婚。

陌生女人對R的愛,一點都不卑微。她瞭解作家R,知道他不願意被任何感情束縛,所以不想給他造成任何困擾和壓力,她有女人的脆弱、對愛情的無奈,但是更有一般女人沒有的成熟和堅強,絕對值得尊敬。

陌生女人對R的愛,成為了其生存的全部能量,她的愛是飛蛾撲火,以一種熾熱的情懷把自己的生命拋向了作家R。陌生女人的幸福是沉浸在一種想象的世界中,想象著她與R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她因想象而感知生命的快樂。她瘋狂地愛著——以一顆十三歲少女的心。她永遠活在了十三歲,不願在與R的世界中醒來,只願用一生呵護。 世間能有幾人能像她一樣執愛一生,無怨無悔?

等待是愛情的永恆主題。席慕蓉說:“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泰戈爾說:“你只是微笑地看著我,不說話,可是我覺得為了這一刻,我已經等待了很久。”

陌生女人的一生都在等待著R,為他忍受內心的煎熬卻不讓他知道,雖然她永遠也等不到這一刻。她虛構了自己的愛情烏托邦。她的生命是詩意的,有著靈性與高貴,她對於自我生命意義的追尋達到了一種痴狂的程度。

來到這個這個世界上,陌生女人只是執著的愛了一個人,用心愛戀一次,然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就悄然離去了。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作者:(奧)茨威格。型別:愛情/心理。

其實這只是一部中篇小說而已,但帶給人的震撼,超過了很多長篇小說。

書中講述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故事。一個女孩從十三歲起就愛上了鄰家的一個年輕作家,而這個作家很風流。從愛上他的那一刻起,這個女孩就為他而活,除了愛他,生活沒有任何意義。這個女孩長大後來到了作家身邊,和這個作家一夜情之後,不顧一切後果生下了他們的孩子,為了讓他們的孩子能夠生活的錦衣玉食,這個女人成了妓女(天底下真的有這樣的人嗎)。後來又遇到了這個作家,又和他有了一夜情。但是這個作家豔遇無數,沒有認出她來。這讓這個女人非常傷心。而他們的孩子,也被流感奪去了生命。這個女人心灰意冷,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希望,也被疾病奪去了生命。

小說是以倒敘的方式來寫的,這封來信是在女人死後才寄出的。作家感到震驚,但又是在回想不起來她,最後只能夠模糊地回憶起一些片斷……女人在信中的最後只祈求他能在每年為她買一束白玫瑰,就象以前她為他所做的那樣。

這種強烈的愛讓人感動,但不能讓人贊同。這樣的愛除了讓人震撼之外,還有什麼意義呢?對於愛與被愛的人,究竟有什麼益處?我不知道,我並不同情女主角,人活著可以為了愛情,但是,不能夠僅僅只為了愛情。

其他茨威格寫的一些中篇小說,基本也是心理小說。不過本質上還是圍繞情慾的,主題上實在不太深刻。不過對人心理的挖掘深度很讓人稱道。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

的確,過去的很多東西,讓我們想不起來了,儘管它曾經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沒有誰來提醒,也許我們這一輩子都不會把它記起。是現實生活裡的殘酷,還是理想生活中的無奈,從身邊經過的人和事,竟讓我們眼前的景色,成為了一種最為熟悉不過的陌生?

人最傷痛的莫過於回憶,明知道當初的那份純潔是最美的記憶,卻不能將往事重新拾起。相知相識也好,單相思也罷,那壓在心底的祕密,是我們維持感情世界的最好的武器。是祕密讓我們舊曾相識,又是祕密讓我們行如陌路。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道出了現實生存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無奈,“我”的身邊美女如雲,而“她”苦守於真摯的一見鍾情,由於每個人對性情的幻想不同,因此以我心度你情的結局,難免讓其中一個人揹負著感情孤寂的沉重。壓在心裡的祕密不為他人所知,到頭來,多情總被無情傷害。

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只想憑藉一個人的努力來獲取生存,是無論如何都難以維持下去的。但存在於社會中的個人,過份地依賴於別人,也是一種沉重的傷害。《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奉勸“我”,人既不可以無情,也不可以濫情,在情感上的漠然或虛偽,都是對生活不負責任的表現。

人都為理想而活,但並不是只為理想而活著,現實中的紛紛擾擾,每個人所擁有的各個群體,有其不同的姿態,所謂的理想,無不是在構思著群體的和諧。然而,不為世事轉移的理想,終歸毀滅於自己的執著。當理想不容於現實時,即便你找到了一個替代品,也將是你孤老終身的象徵。《陌生女人的來信》應該說是一份遺書,而臨死之前才說出來的祕密,也就是情感壓碎了最後的堅持。

情感寄於現實而存在,沒有任何思想能擺脫物質的束縛,不建立在生命載體之上的感情,是無法想像的。每個人的一生,總有一些閃光點,而當生活中充滿了陽光,確是讓我們很難記住這些感動的點點滴滴。也只有黑暗時,才讓我們撥亮了曾經被遺忘的真實。

人有多少熱情能守住過去的情感,黎明和黃昏是兩個世界的交集,而只是極為短暫的一刻,每一次的感動都在過往即逝。為生活奔波,與安逸享樂,是我們生活的大部分,誰會在清晨的纏綿和黃昏的安慰中耗費著大量的精力?

依依不捨是對生命的極大浪費,遺忘是減輕生活壓力的最好方式。記不住曾經,好讓我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永遠大踏步地向前。

團結在情感身邊的人們,總得有部分人被生活的向心力給拋在了邊緣,吸引如果不是相互,那麼生活就不能很好地融合。雖說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溝通,而一旦兩個人的境界不同時,溝通並不能解決相互之間的差異,那我們就會學著怎樣去放棄。

放棄說起來很簡單,其實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在我們放棄的同時,卻不知道該怎樣去遺忘。如果過去不能遺忘,就根本談不上放棄,我們最終還是念念不忘著那些得不到的東西。

也許二十世紀前後的一段時間裡,人類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情感之類的潤滑劑不能在生活的機器上取到很大的降溫作用,於是,氾濫的情感在此環境裡成為了不穩定的元素。《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所敘述的情感廣泛地存在於我們人類之中,是現實的距離不敢讓我們把這種人生本能的情感,向感情載體直面表白。也許距離產生著美,我們深怕直露的情感,會破壞彼此間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朦朧的美。

得不到的依然堅持,應是人類現實中的最大障礙。現實的功利性教我們懂得了怎樣去放棄,固守著沒有根據的幻想,並不能有助於生活的展開。

人類的悲劇在於,有共同的生存環境,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卻是懸殊,於是把簡單的生理需要,想像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我們在處理複雜的局面時,又執意要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把好端端的順其自然給弄得一團亂麻。或者是,我們總喜歡把自己想像成至高無上的聖人君子,明知唾手可得卻偏偏做出一番誠惶誠恐的樣子,等到失去了又來強烈爭取,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執著與後悔,結果都跟當初的想法不一樣,就算你得到的,也不是你原來想像的那個樣子。我們生活中,根本沒有一模一樣的東西來讓你實踐,無數個角色構成的一幕幕悲喜劇,是人生永遠不可能複製的結局。

對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是帶著幾分探索的心情去讀的,在“我”的生活周圍,有太多的女人圍繞著,而組織起一個“情有獨鍾”的女子,是多麼地不容易。社會總在得失之間存在著,時間都是單維地把過去給遺棄,你永遠組織不起一個理想中的形象。

當我們創造出一個近似完美的形象時,總是和現實中的原型相去甚遠,甚至,生活中根本沒有這樣的原型。“我”想像出的女人,應是凝聚了眾多的閃光點,但不可能把“她”當成了“我”心中的太陽,因為,人的一生不能只在陰鬱中度過,“有快感,你就喊出來”吧。

確實,在生活中,很多很多的閃光點我們是無法抓住的,因為它們分散在各個地方,很難收集。對於每一次感動,多是讓我們心跳一下而已,難得讓它們在記憶中留存,考慮到每個人的生活不僅僅只在感動中度過,為了整個情感世界的有序運作,人們總是在現實中放棄著一些夢想。

陌生,卻讓人覺得是那麼地熟悉熟悉,而很多時候又讓我們感到陌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把一個人錯認,是對這種悖論的最好詮釋,多少的一見鍾情,無不是在某個陌生人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東西。

理想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盡力去追求,而得不到的東西,我們只能把它存放在夢中。在夢中,僅僅在夢中,而且也只是短暫地停留一下而已。

從一個純潔的小姑娘,到一個涉世太深的夜總會的女人,是怎樣的社會現實把“她”造就成了一個悲劇人物?“我”想不僅僅是“我”對一個女子感情歷程的漠視,更多的是我們的社會對於生存其中的個人,而表現出的一種漠不關心吧。

真的,我們身邊的人,都在為著自己的生存而忙碌,自己的感情猶在忽略,又何曾由我們去關心過別人的情懷?環視周邊的風情,猛然發覺,在我身邊的,都是些熟悉的陌生人。他們讓我樂於相處,而處處又讓我不敢相信,“質本潔來還潔去”,本就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話語。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2

高爾基在給茨威格的回信曾寫到:“以其驚人的誠摯語調,對女人超人的溫存,主題的獨創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藝術家才具有的奇異表現力,使我深為震動。讀著這個短篇小說,我高興的笑了起來——您寫得真好!由於對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於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動得難以自制,我竟絲毫不感羞恥地哭了起來。”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優秀短篇小說之一。

著名的小說家41歲生日的那天,從外面遊玩回到家裡,在信箱裡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開啟信封坐下來看:

一個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綻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僅僅是她所珍惜的愛情。看著深愛的人周旋在香肩軟腰裡,一次邂逅,一次遺忘再次邂逅,再次遺忘,心是怎樣的痛?

不是沒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襲,卻控制不住自己繼續愛著,又或者,她根本沒想去控制。從年幼的.她撞到他懷裡那一刻開始,愛,是那許多年一直支撐她活下去的勇氣。“世間再沒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卻又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著你,在心靈深處始終單獨和你呆在一起。”不在他身邊六年,就是這樣靠回憶,不到一年的點點滴滴的回憶度日。然後,回到他的周圍,希翼著能到他的身邊。

“我一回來就去找你!”這是他離開前的承諾,一個男人是這樣可以輕易的將承諾說出口,卻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跡的忘記。可以不擁有,但是不要擁有後再失去,那種空白的痛讓人難以承受。這個堅強的女人卻帶著深深的失望,和一個屬於他們的孩子,孤身遠行了,帶著愛離開了。

“我希望你想起我來總是懷著愛情,懷著感念。紀念那忘卻的時刻。”然而,他卻不會想起,如果沒有這最終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時間,她回來了,她遊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間,為了讓他的孩子,可以過和他同樣的生活,不沾染灰塵,雜質的生活。她永遠接受不了任何人,在內心,她只愛一個人,一個將她遺忘的那樣徹底的一個人。可以放棄自尊,放棄一切去愛他,不在乎自己會不會讓他覺得低賤。又是一次離別,同樣的房間,同樣的話語,“我一回來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著他,希望他可以回憶起她曾經的幸福,但是,他沒有,終沒有記起這個女人。她知道,這又是一次永遠不會實現的承諾。

她這樣失落的穿戴著,即將離開那間承載著她一生夢的房間時,在鏡子裡看到他往她暖手套裡塞進鈔票時,我體會著心如刀割的感覺。在他眼中,她只是個風塵女子。是的,沒有自尊的風塵女子。那一刻,她絕望了吧?疼到顫抖。

頭髮花白的管家都能記得的,而他卻能這樣忘記。眼淚終於在無人看見的地方滴落。

“可一夜之間他就殘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復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孤單。”恆久以來她的愛轉移的承載體也失去了,終於,內心不可承受的坍塌的了。絕望,徹底離開,結束自己的傷,自己的痛。

這樣一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女人,讓我心疼,讓我動容。這就是女人,為愛可以不計一切,可以飛蛾撲火,為了一點點的幸福,即使再短暫的幸福,可以用一身的傷痛去守侯。無論那是個怎麼樣的男人,無論是否值得。愛了,永不回頭。

信終於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似乎可以拼湊起來,他似乎記起當初的小女孩,記起那三天的相處,那個年輕女郎的美麗,可是他不知道她的名字!他的身體已經麻木,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桌子上的花瓶,在今天他生日的這一天,第一次空著,他也知道已經也將空著,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還瀰漫在這個屋子!他的眼淚終於掉下!

他努力的站起來,走到門口,推開房門,望向對面的屋子,隱隱約約,那個不起眼的小房間,有依稀的燈光,窗戶微微的開著一線,窗戶後面是女人十八年前童年時的樣子,她純潔,美麗的眼睛,偷偷的觀察著他的一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3

張愛玲曾語: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她甘願成為他身邊的一粒塵埃,那朵滿懷情義的白玫瑰盛放在他的書房裡,也盛放在她無盡的幻想之中,與他無關,與現實無關。

書中的女主角窮盡其一生去熱烈地愛著男主,這就是一場史詩般的暗戀,一位堅貞不渝的女人的獨角戲,一場自殺式的決絕的愛情。她將自己的愛情當做唯一的信仰,真真正正地詮釋了“我愛你,與你無關”。

高中的時候第一次讀這本書,當時已然淚流滿面,作者將一個女孩到女人暗戀時那細膩溫柔的情感描繪地無微不至。

我敬佩於女主角為男主所付出的一生的等待,那種甘願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更加敬佩她始終保持著那一顆專一純潔的心靈,她擁有一個高貴的人格,不會施捨愛情,但是能夠通過自己的魅力使他注意到她;她不會去勒索、審判愛情,不依附於婚姻形式的捆綁,只是天真地渴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那個男人能夠從心底最深處就愛著她。

他並沒有兌現承諾,也許在他的眼裡他們之間的感情只是那虛幻縹緲的幾夜,稍縱即逝,他辜負了她的等待與期待,我為她感到可悲,憎恨這個男人的深情繾綣的目光,憎恨他對她無情。

然而字裡行間,我感受不到任何她對他的埋怨,充斥著的盡是她對他深刻的愛,是她對他們曾經美好的回憶,是對他給予自己這段感情的感激,是對愛人未來的囑託與不捨。我想她寫這封信的原因僅僅是為了使他知道這個世上曾有人那樣地愛著他,為了讓他知道自己值得這樣一份深重的愛。

“我寧願獨自承擔所有後果,也不願意成為你的負擔。我希望自己是你所有女人當中獨一無二的。我希望,每當你想起我的時候,心中只有柔情和感激。”

少年時期那種傻氣的暗戀誰都不會陌生,我們都曾天真地去喜歡過一個人。與他的每次不期而遇都會成為你的思維的中心,與他有關的任何事都會讓你默默關注,他周圍的人會讓你覺得親切,他時常在的地方會讓你覺得熟悉,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會讓你久久揣測…即使時隔多年,我們會漸漸淡忘那個所傾慕的他,對他的那份心動也隨之而散,也許現在的自己已經有了去追求喜歡的人的勇氣,學會去表達心底的感情,但是回想曾經,也會無比想念那暗戀時期的懵懂天真的自己。書中的女主角像極了那時候的我們,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會因為她的欣喜而欣喜,她的悲傷而悲傷,她的期待而期待,因為她的愛情與我們產生了共鳴。

“我的心緊張得像根琴絃,你一出現,它就顫個不停。我的心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動;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裡裝了懷錶,你對它的繃緊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耐心地數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可是,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女孩,將愛情視為自己的全部,在自造的愛情氛圍裡沉迷?這種宿命是那些痴情的人自己設下的,明知這猶如飲鴆止渴,明知這無可救藥,卻還是萬劫不復、一往無悔。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女主自討苦吃,但是又有多少人願意承認,這種痴狂正是我們骨子裡對愛情所向往的高度?我們渴望有一個這樣愛著自己,也渴望窮盡一生與自己最愛的人相守到老。

或許大多數的人在某一個階段或多或少地當過這樣一個女孩,然而卻是善於深情、也容易遺忘。我欽佩女主對男主毫無保留的、高貴堅貞的愛情,但我認為,在愛情之外,我擁有更多的美好,那些對我關懷到無微不至的家人,那些陪伴我成長的朋友,我還有很多的願意去珍視的東西,我有自己嚮往的前途,有自己渴望的人生,我不會只為愛情而活。我欽佩她,卻永遠不會選擇成為她。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篇1

看過這本書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女主人公的執著。在靠近他的地方看著他也覺得很幸福,即使不被他知道,自己默默地愛著他,也心甘情願。

很多感情說不出來,我只知道我很能理解她的感情,因為我的生命裡也出現過這樣一個人,他不知道我喜歡他,我就默默地看著他,就連碰巧遇到也能讓我開心一整天。喜歡他喜歡的顏色,喜歡他喜歡的所有東西。

後來畢業了,我們也就再也遇不到了。我以為我會忘了你,才發現思念沒有隨時間淡去,反而越來越濃。經常幻想在某個街角能夠與你相遇,也經常偷偷看你微博,雖然你的微博從不更新。偷偷存著你的相片,心情好了,心情不好了,都拿出來看看,就這樣想了你四年。

我和書中的女主人公不一樣,我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屬於你的東西。而她有她愛的人的兒子。我還有自己的生活,開始告訴自己,一定要放棄你了。事情發展的很順利,你不再佔據我的腦海,但也不是太順利,好像我也很難再讓一個人那麼瘋狂地佔據我,或許這跟年紀有關係吧,我也不再年輕了。

這部小說讀地挺壓抑的,估計直到死,那個男人都不知道她到底長什麼樣子吧。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篇2

先是被徐靜蕾拍的電影所吸引,後來又去看了話劇,腦海中始終揮不去的一個疑問是:為什麼不告訴他呢?她是多麼愛他,還為他生了一個孩子,甚至是在有機會和他再次相見的時候,我甚至猜測是她較為清高、自尊,放不下面子向深愛的人剖白一切。直到看完書才明白:因為懂得,所以不說。

她深愛的這個人本性只喜歡愛情中無憂無慮,輕鬆自在,遊戲玩耍,突然之間要對一個命運負責,一定會感到難堪而棘手的,也一定會覺得她拴住了自己,並因此產生怨恨,純粹的愛情便會產生陰翳。

但是她天真的以為自己懷著愛情和感激一直思念著他,他也一定會同樣的思念自己,但是不,命運比想象中更要殘酷,他已經完全忘記了他,甚至在她死後,他在讀著說明真相的信時,對她的回憶都是模模糊糊、朦朧不清的,宛若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即使文末,提到他百感交集,突然思念起這個看不見的女人,但這種情緒又能保持多久呢?

愛情的殘酷之處就在於雙方永遠不可能完全對等,對於付出較少的那一方,相對於用生命全心全意愛著的那一方,你甚至都不能用道德、法律之類的標準來衡量或者譴責,愛情本來就是來無影去無蹤的。

情不知所起,故一往情深。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篇3

愛情像首美妙的樂曲流淌在她的生命裡,她的愛看似狂熱,卻無私而堅定。她就像刀尖上跳舞的人魚,散發著另人動容的光輝。

——題記

在看完徐靜蕾自導自演的《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電影后,朋友極力推薦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作品。因為此部電影正是由該作品改編。

於是便拜讀了這篇感人至深的作品,一個對愛情無私付出的鮮明的女主人公躍然紙上。看似如太陽般狂熱、執著的愛像月光般在信中緩緩、溫柔的流淌。記得有句話記憶猶深:“我相信,哪怕我已經死在床上假,如你呼喚我,我就會立刻獲得一種力量,站起身來跟著你走。”

多麼令人感動的愛呀!她對他從未有過怨言,即使他一次次的將她無情的遺忘,將陌生的感覺像把尖刀一次次的刺進她的心上,她只有沉默。她甘願作他旅途中馳過的風景,即使沒有留下痕跡。就像安徒生童話裡的.人魚,到最後甘願化做泡沫,還帶著對王子深深的祝福。這種愛是如其另人心酸和憐惜啊!

她對他從未有過任何要求,唯一的也是最後的一個要求便是讓他看看她寫的一封信,一封信而已。因為她快要離他而去,到另一個世界裡去了。一生的愛就在此刻終於傾吐出來了。就像文中寫到:“原諒我,原諒我我說了這些事。可是我就談這一次,以後永遠、永遠不再說了。”多麼卑微的請求!

“請耐心,親愛的,我要向你從頭訴說這一切,我求你聽我談一刻鐘,不要疲倦,我愛了你一輩子也沒有感到疲倦啊!”

如此令人動容的話語。可又引出我們的疑問:這樣被對方一再忽視的愛到底值得嗎?難道她就那麼甘為愛情的俘虜嗎?也許這在她面前問這種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愛情是種神奇的事物,它會使人發昏,不顧一切的奔向它。可這恰恰是愛情的可貴之處,女主人工的動人之處,作品的成功之處。愛發揮著神奇的力量,就像文中愛情所賜予女主人公生命的意義一樣。

雖然我們對於愛情總希望是童話般最美麗的結局:從此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令人遺憾、心痛的結局卻能更加突出愛情的美麗。人魚般的愛情是最純真、最寶貴的愛情,它猶如飛蛾撲火,盡現愛情的光輝和女性的光芒。

讓我們看看我們的男主人公在最後的感受“他思念起那個看不見的女人,沒有實體,充滿激情,猶如遠方的音樂。”那藍色瓶中的玫瑰終於在他的記憶裡盛開。雖然太晚,太過惋惜。但消失在泡沫裡的美人魚,卻唱出最壯美的愛情歌曲。

也許人魚的愛本身是種幸福,這種愛即使我們猜不透,卻仍舊閃爍著最美麗的光芒。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900字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900字

她,從13歲開始愛他,暗戀三年,相思兩年,之後日日夜夜期待與他重逢。五年後,她終於勇敢地站在他的房子前,痴痴地望著他窗子裡透出的溫暖而桔色的燈光。

“你的窗戶亮著燈,我的整個心靈都發出了動聽的聲音”。終於,他看到她了,她以為那是場完美邂逅。他把她領回到令她神往已久的他的家。那時他28歲,她18歲。多麼好的年華啊,本可以盡情相愛的年紀。

穿過那條她熟悉的走廓,還有樓梯,進到他的屋子裡,她把自己交付與他,也把一生交付與他,那一天是她期待太久的日子,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她新人生的開始。

一夜,一夜,又一夜……三個夜晚,成了她一生中最美好和最值得珍藏的時光。那三個夜晚,連帶著一份大禮,那是她和他愛情的結晶。她甚至幻想,如果得不到他的愛,能日夜守護著這份愛的結晶也是好的。她可以把對他所有的愛都給予這個孩子。她可以完完全全地擁有他,擁他入懷,可以親吻與撫摸他,所以,她決定了,一個人把他生下來。

愛能讓一個人瞬間升入天堂,也能讓一個人瞬間跌入地獄,就如同她。

這個女人於她愛的男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女人,或許只是魚水情歡,或許只是妓女這麼簡單。

可是這個女人卻用全部,甚至用生命來愛他。若不是那個孩子,她視若珍寶的愛情結晶,得了流感死去了,而她也將離去,她,決不會將她愛他的這個祕密,卑微地說與他聽。

她就要死了,人之將死,其言也真。她就要離去了,離去前,她要用力吶喊,她要對他說:我愛你!很久很久很久了!他每年的生日她都送他一束白玫瑰,而她死後唯一的要求是:“每一年的這一天,請往那隻藍色的花瓶裡插上一束白玫瑰,算是對我死去亡靈的一種安慰吧。讓我一年只在這一天,悄悄地,悄悄地繼續活在你的心裡,就像過去我曾經活在你身邊一樣……”

她在他的生命中短暫劃過,卻像鳥過無痕般歸於平靜。

“他顫抖著手把信放下,然後就久久地沉思。他有一些回憶,但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湧過來,退出去,總構不成畫面。一切如夢,然而僅僅是夢而已”。

她說:“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於人群之中,卻又孤獨的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愛一個人,把自己愛成了孤家寡人。

愛一個人,失了整片森林和天空。

愛一個人,如此“不抱希望,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又如此的熱情奔放”。

就如同張愛玲愛胡蘭成那樣:“見了他,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她的心也是,曲曲折折,開出曲意逢迎的花兒。她的心,再也容不下其他男人。她可以用身體換取物質,委身於其他男人,但卻不能用心去愛,因為她的精神永遠只屬於他。

她的愛如此純粹,專一,恆久。她雖然可以為愛忍受生活上的困苦,為愛忍受精神上的孤寂,也可以忍受他人人格上的的輕慢、侮辱與踐踏,無數次被釘在恥辱柱上,但她的內心始終是豐滿的。

這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裸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

作品問世之初,就引起了強烈反響,甚至褒貶不一。

有人說此女子對愛極其卑微怯懦,愛就勇敢說出來,這有何難?!

難道她是愛無力者嗎?她的愛那麼強烈,那麼不顧一切,為什麼一直不敢說出口?而是反覆確認:他沒有認出我,他還是沒有認出我!

這一段感情中,她從13歲痴愛,到一個人孤獨生子,再到兩次與他魚水之歡,她有無數次機會說出我是誰,我愛你!她為什麼不肯,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吐露心聲?

這篇小說中,女主人公到底要的是什麼?是愛,還是平等?

也許她想要的是一份不將就的愛,是一份平等的愛,是一份不必低頭,就能平視他的愛。

那愛就像簡·愛說的:如果上帝賜予我財富與美貌,我會使你難以離開我,就像現在我難以離開你一樣,當有一天,我們經過墳墓,一同站在上帝面前,我們的靈魂是平等的。

愛必須是對等的,如果不能對等,她寧願保持心靈的驕傲。於是,她一直將這種驕傲延續了下去,直到生命的終結。

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她在愛裡的卑微,卻沒有幾人能讀懂她的驕傲。

她是三毛《不死鳥》裡的那隻沒有腳的鳥,不停地飛啊飛啊,飛累了就在風裡睡覺,這種鳥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歌德說: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我愛你,真的,與你無關!你若也愛我,想要回應我,那麼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必須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這一世,我只愛你這一次,下一世,“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

她就是這樣一個缺愛,要愛,敢愛的女子,放逐一生只為追尋!

微信公眾號搜尋精典說說美文,再點選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訂閱到精典說說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

“女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徐靜蕾這樣評價自己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她強調自己並不是女權主義,只是在某些層面上同情那些幼稚到近乎小孩子的男人

看到這裡,我笑了。聰明的女子,卻又多麼的孤傲。

像極了影片中那意有所指的白玫瑰。

美,卻獨特,冷凝。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儘管大家對它褒貶不一。但我認為整部片子一氣呵成,親切而自然,淡淡的流露出跳躍式的悽美滋味。

“你從來就沒有認識過我。”

這句話貫穿始終,卻沒有太多的埋怨,只是一種無奈,甚至習慣。

小女孩的世界是純潔不含雜質的,她沒有一個成年女子那麼炙熱的愛情,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慾望和貪念。所以,對於她來說只要能見

到心儀的人、感受到他在自己生活的周圍就很滿足了。然而,這個小小的幸福也隨著母親改嫁異地而流失。

“和你在一起的一年彷彿是我的一生。”

“離開你的日子裡,我生命的時鐘也停止了。”

六年後,女孩成為了女子,她考上了北平師範,如願的來到了男人的‘身邊’。她在附近租了個房間,以便經常見到男人。

偶然的一次邂逅,他們相識了。

“去我家好嗎?如果你方便的話。”

“方便,我都方便。”

過於玄機的對話,流露的是男人的城府與慾望,而女子有的只是如荷花般精緻卻不嬌柔的愛。

所以當兩個人最終擁抱在一起時,女子是快樂的,但這種快樂中夾雜著苦澀。

清晨,男人親吻了女子的額頭,送給她一朵白玫瑰。她羞澀的笑了,那麼婉約,卻又那麼明朗,似乎這花正象徵著她純潔的愛情。

甜蜜的日子是短暫的,男人因為一些原因要出趟遠門。他不斷的訴說著國事的動盪,訴說著自己的無奈。

“我會一直在學校的。”

“我一回來就去找你。”

那深沉而專注的眼神,那肯定的話語似乎在給予最有保證的承諾。

女子相信了,她覺得自己已經擁有了幸福。

可是男人卻再沒有找過她。

而她卻有了男人的孩子。

於是她離開了這個城市。

沒有去告訴男人任何事情,她是有尊嚴的,她希望男人在想起她時有的只是愛情,只是感受,而不是煩惱。

她知道男人經歷過的女子很多,但她要做最特別的一個。

可是,男人根本就沒有想起過她

“你從來就沒有認識過我。”

哀怨至此,已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這以後,她習慣在每年他生日時為他寄去一束白玫瑰。

八年過去了,她是一個成熟的女人,一個出席各種交際場合的貴婦。

她可以去找任何人,不論年齡,不論相貌,只要能給她提供這種富足的生活。

因為,她現在身邊有了她可以愛的人。她的兒子,她與男人的兒子。一個以另一種形式在她身體裡滋長,並被她孕育出來的‘他’。

她覺得他是特別的,是應該享有幸福生活的人。應該和他的父親一樣吃好、穿好,一樣風雅。

所以,她仍舊沒有為自己而活,她的生命中還是隻有他。那個從沒記起過自己的人。

他們又一次相遇了,兩個人所處的相同圈子促成他們的相見。

最終兩個人還是發生了故事。

女人知道這只是一個夢,醒來後只有痛苦,但她卻無法抗拒。

男人又說要離開一段時間,女人很淡然。

男人又說到自己的無奈,女人很漠然。

男人又說到自己一回來就會去找她,女人在悽然中看到了男人隱藏極好卻仍不免洩露出的心虛。

男人說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彷彿曾經經歷過,他說他們上輩子一定認識,這是緣分。

女人說她該走了。

不經意看到花瓶裡擺放的白玫瑰。

“能給我一支嗎?”

“當然。”

男人取出一支插在女人的髮髻裡。

“誰送的?”

“不知道,每年都會寄來這麼一束。”

“是女人送的吧。”

“不知道,也許吧,呵呵。”

於是,女人再無留戀的走出房門。

她怔住了,因為她看到了男人的管家。他認出了她,儘管他只叫了聲“小姐”,可是那個眼神流露出太多的東西。

他一直認識她,當她是女孩時,當她成為女子時,當她現在站在他面前時。

真可悲,一個從沒在她生活中有任何印記的人竟然記得她,而那個被她窮盡一生去愛的人卻從沒認出過自己。

這是她的悲哀,這是她所付出的愛情的悲哀。

“昨天我的兒子死了,我們的兒子。”

“在這個世界上我再沒有任何可以愛的人了。”

這樣的死亡來信也許是她懲罰男人的唯一武器吧。

影片在音樂中結束,一如在音樂中開始一樣……

徐靜蕾說她在電影裡已經把愛情描繪到了極至,我十分贊同,這樣無怨無悔的深沉之愛怕是無法逾越了吧。

不管它流給了別人什麼,對於我,它像一杯清茶。

苦,卻有味道。

他關乎她的一切,過去,現在,未來和夢

所有美好的,痛苦的,幸福的,崇高的,純潔的

她愛他,怎能與他無關?

那種執著不是包容,不是獨立,不是低調...只是愛!

她何嘗不想得到他的愛?

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要的是純粹的純潔的

她明白她已經得到了他所能給她的極限

這是女人的命運

我羨慕她,

我愛她,我也愛他,因為她像我,而他像另一個他...

2樓

2005-1-4 16:49 回覆

220.194.235.* 是啊,她是愛他,可那愛卻只屬於她自己

不管她多麼的努力

他還是不能記起她

她的他是不會記她,我的他是不願記起,你的他呢?

單戀是一瓶美麗的苦酒

寂寞和思念象毒蛇不停地撕咬著你的內心

你的孤獨寂寞只有他能抹去

可他卻……

痴情的女人永遠是悲劇!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