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積習漸靡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8.7K

意思是:積習:長期的習慣;靡:通“摩”,接觸。指好的或壞的習慣都是從細微處開始,逐漸形成的

積習漸靡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積習漸靡

成語發音:jī xí jiān mí

成語解釋:積習:長期的習慣;靡:通“摩”,接觸。指好的或壞的習慣都是從細微處開始,逐漸形成的

成語出處: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積習漸靡,物之微者也,其入人不知,習忘乃為常。”

成語繁體:積習漸靡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養成好習慣時要準確用什麼成語?

1.久慣牢成jiǔ guàn láo chéng:形容深於世故。

2.輕車熟路qīng chē shú lù: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3.習以為常 xí yǐ wéi cháng :是指常做某種事情或常見某種現象,成了習慣,就覺得很平常了。

4.習非成是xí fēi chéng shì :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

5.誹譽在俗fěi yù zài sú :誹謗或讚揚在於當時的風習。

6.俯仰隨俗fǔ yǎng suí sú :舉止言談隨和著社會的風俗習慣。

7.化民成俗huà mín chéng sú :教育感化民眾,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風俗習慣。

8.積非習貫jī fēi xí guàn :指錯誤長久沿襲,已成習慣。

9.積習成常jī xí chéng cháng :一種做法長期相仍成為慣例,視為正常。

10.積習漸靡jī xí jiàn mí :指長期養成的習慣是從細微處開始,逐漸形成的。

形容逐漸的成語

1.

察今知古】:指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總是循著時間的先後逐漸演變而成的。觀察它的現在,可以推知它的本來面目。

【尺頰生香】:吃過美味之後,牙齒和兩頰逐漸感覺到香甜的味道。比喻言辭、詩文意味深長,令人回味。

【大來小往】:指陰暗面逐漸消失,光明面逐漸增長。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東漸西被】:漸:浸漬;被:覆蓋。向東浸漬,向西覆蓋。指範圍逐漸擴大。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合抱:兩臂圍攏,形容樹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細小。粗大的樹木都是由小樹苗長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

【禍成自微】:禍患之所以能成,都由細小的錯弊逐漸釀成。

【積習漸靡】:靡:通“摩”,接觸。指長期養成的習慣是從細微處開始,逐漸形成的。

【漸入佳境】:佳:好;境:境地。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漸至佳境】: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同“漸入佳境”。

【浸明浸昌】:浸:漸漸;明:顯明;昌:興盛,繁榮。逐漸明顯至於昌盛。

【浸微浸滅】:浸:漸漸;微:衰敗;滅:消滅。逐漸衰微而至於消失。

【浸微浸消】:浸:漸漸;微:衰敗;消:消失。逐漸衰微而至於消失。

【立愛惟親】:愛先施於親人,逐漸及於疏遠的人。

【美人遲暮】: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七月流火】: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曆六月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指夏去秋來,寒天將至。

【千里始足下】: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情竇漸開】:竇:男女相愛的心竅。指少男少女逐漸懂得愛情。

【日漸月染】:濡:浸潤。染:薰染。天長日久地漸漸薰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逐漸的變化。同“日濡月染”。

【日陵月替】:指逐漸衰落、弛退。

【日濡月染】:濡:浸潤。染:薰染。天長日久地漸漸薰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逐漸的變化。亦作“日漸月染”。

【日削月朘】:朘:縮小,減少。日日削減,月月縮小。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

【日朘月減】:朘:縮小,減少。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日朘月削】:朘:縮小,減少。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同“日削月朘”。

【山以凌尺故能高】:凌遲:同“陵遲”,斜平。山巒因坡度斜平,積土面廣,才能高大。形容學問逐漸積累,基礎雄厚,才能高深。

【十圍之木,始生如櫱】:十圍:形容極其粗大;櫱:樹木的嫩芽。十圍粗的大樹,初生時只是一棵嫩芽。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漸發展起來的。

【歲朘月耗】:朘:縮小,減少。日日削減,月月縮小。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

【蔚成風氣】: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

形容習慣的成語

形容習慣的成語:習以為常 ;約定俗成;少成若性;一仍舊貫;不主故常

一、習以為常 [ xí yǐ wéi cháng ]

【解釋】:習:習慣。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很平常了。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餘大先生在虞府坐館,早去晚歸,習以為常。

二、約定俗成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解釋】:指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往往是由人民群眾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確定或形成的。

【出自】: 春秋·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譯文】:名字沒有理所當然,相約命名,約定俗成稱為宜,不同於簡單就說他不應該。

三、少成若性 [ shào chéng ruò xìng ]

【解釋】:指自幼形成的習慣就好像天性一樣。

【出自】:漢·戴德《大戴禮記·保傅》:“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

【譯文】:少成象特性,習慣是正常的。

四、一仍舊貫 [ yī réng jiù guàn ]

【解釋】:一:都,全;仍:因襲,依照;貫:習慣的辦法。執照老規矩辦事,沒有絲毫改變。

【出自】:春秋·《論語·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譯文】:魯國人為長府,閔子騫說:‘沿襲過去的慣例,怎麼樣?何必改建?

五、不主故常 [ bù zhǔ gù cháng ]

【解釋】:故常:舊的常規、習慣。不拘於老的一套。

【出自】:春秋·莊子《莊子·天運》:“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譯文】:它的聲音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一致,不主張常規。

Tags:漸靡 積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