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什麼是桑螵蛸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66W

概況

異名:蜱蛸(《爾雅》),桑蛸(《吳普本草》),

什麼是桑螵蛸
蟭(《爾雅》郭璞注),鳥
什麼是桑螵蛸 第2張
、冒焦、螵蛸(《廣雅》),致神、螳螂子(《別錄》),桑上螳螂窠(《傷寒總病論》),賴尿郎(《本草便讀》),刀螂子、老鴰苾臍(《河北藥材》),螳螂蛋、尿唧唧(《山東中藥》),流尿狗(《中藥志》),猴兒包(《四川中藥志》),螳螂殼(《江蘇藥材志》)。

基源:為螳螂科刀螂屬昆蟲大刀螂、南方刀螂及另屬拒斧螳螂。藥用其乾燥卵鞘。

原動物: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又名中華刀螂(《中國藥用動物志》)。南方刀螂Paratenodera augustipeunis(Saussure),又名素葉螳螂(四川)。拒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e,又名拒斧、天馬(《中國藥用動物志》)。

形態:大刀螂 體形較大,體長75~90cm。黃褐色或綠色。頭三角形,前胸背板,肩部較發達,後部及前肢基部稍寬。前胸細長。前翅革質,前緣帶綠色,末端有較明顯的褐色翅脈,後翅比前翅稍長,有深淺不等的黑褐色斑點散佈其間,足3對,前胸足粗大,鐮刀狀。中足和後足細長。雌蟲腹部特別膨大。

生境與分佈:常棲息於草叢和樹枝上。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南方刀螂 體形中等大小,細長,體綠色、黃褐色或淺灰褐色。頭三角形,觸角絲狀。複眼大而突出。單眼3個。紅棕色,呈“品”字形排列。翅淡綠色,黃褐色或淺灰褐色,半透明,前足腿節三角形,兩前足基部中央有一顯明的桔紅色斑塊。中足和後足細長。多棲於向陽背風的灌木、矮小竹叢及草叢荒地處。分佈於中國南方各地。

生藥

採集: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採收。除去雜質,置蒸籠內蒸死蟲卵,晒乾或烘乾。

鑑別

性狀:①團螵蛸(又名軟螵蛸):卵鞘略呈圓柱形或半圓形,長約2.5~4cm,寬2~3cm,厚1.5~2cm。由多數膜狀薄層疊成。表面淺黃褐色,上面隆起帶不很明顯,底面平坦或有凹溝。體輕,質鬆而韌,橫斷面可見外層為海棉狀物,內層為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1細小橢圓形的卵,卵呈深棕色。有光澤。氣微腥或微鹹。主產於廣西、雲南、湖北、湖南、河北、甘肅、遼寧等地。 ②長螵蛸(又名硬螵蛸) 略呈長條形2.5~5cm,寬1~1.5cm,厚約1cm,一端較細。表面灰黃色,上面有1帶狀隆起,帶的兩側各有1條暗棕色淺溝及斜向紋理,底面平坦或凹入。質堅而脆。主產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湖北等地。 ③黑螵蛸 略呈平行四邊形,長2~4cm,寬1.5~2cm,厚1~1.5cm,表面灰褐色,上面有1帶狀隆起,內側有斜向紋理,近尾端微向上翹。質堅韌。主產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

均以個體完整,色黃,體輕而帶韌性,卵未孵化,無雜質者為佳。

理化:本品2g,加水20ml,煮沸10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0.2%茚三酮試液3~4滴,煮5分鐘,顯藍色。(檢查蛋白質)

加工炮製:炒桑螵蛸:將淨桑螵蛸置鍋內與麩皮同炒至老黃色,取出,篩出麩皮即可。鹽炒桑螵蛸:取淨桑螵蛸,用鹽水拌勻,稍悶,入鍋炒至微黃,取出晾乾。(每10kg桑螵蛸用鹽0.5kg,加水適量溶化)。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蛋白質58.5%,脂肪11.95%,糖1.6%,粗纖維20.16%,水分2.81%,Ca0.4%,Fe、胡蘿蔔素樣色素[1]。卵囊附著的蛋白質膜上,含檸檬酸鈣(六分子結晶水)的結晶,卵黃球含糖蛋白(Glycoprotein)及脂蛋白(Lipoprotein)[2]。

桑螵蛸中含有氨基酸,總量為0.432%,其中各氨基酸含量為(mg%),天冬氨酸25.23,蘇氨酸13.80,絲氨酸29.95,穀氨酸107.50,脯氨酸33.15,甘氨酸11.45,丙氨酸38.77,胱氨酸2.04,纈氨酸67.98,苯丙氨酸8.10,賴氨酸3.00,組氨酸1.52,色氨酸1,73,精氨酸42.86。總磷脂含量0.43%左右,共有7種磷脂成分,以LPC及PC為主[3]。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用動物志.第2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98。
[2]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73。
[3] 中藥材 1989;12(8):24。

Tags:桑螵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