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人而不仁的而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94W
人而不仁的而是什麼意思

人而不仁”的而”在句子中就是表示一種假設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假如,如果的意思。

人而不仁”出自於:《論語·八佾篇》: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全句的意思是: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

仁,仁德。禮,指各種禮節規範。樂,包括音樂和舞蹈。

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而仁則是人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樂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這裡,孔子就把禮、樂與仁緊緊聯絡起來,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麼禮、樂的問題。

原文節選: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白話譯文: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不合禮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孔子說:夷狄)雖然有君主,還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季孫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

賞析:

禮樂是外在的,而仁是內在的。孔子身處亂世,面臨貴族舊制的瓦解,社會階層激烈變化,而文化方面也是聖賢不明、百家齊放。因此他力圖復興禮樂,希望挽回禮崩樂壞的混亂局面。然而,他同時也認識到,所謂禮樂,只不過是外在的形式,而內在的仁才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文化的根本。禮樂追根溯底也是發自人心的內在情感,對孔子來說,禮樂的真正意義就是正人心、塑造完美的人性心理。所以,失去了仁這個內在核心,禮樂就不成其禮樂,而只省下一個無用的空殼了。這樣的禮樂絕不是孔子所努力復興和弘揚的禮樂。

禮樂(禮節和音樂)介紹:

禮樂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禮作樂”形成獨有文化體系,後經孔子和孟子承前啟後,聚合前人的精髓建立以禮樂仁義為核心的儒學文化系統,從而得以傳承發展至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的禮樂文化”,奠定了中國成為禮樂之邦”,也被稱之為禮儀之邦”。禮樂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創造了人類的輝煌。雖然現代工商業科技文明過分重視物質利益,使得傳統的禮樂文化”受到商業世俗文化的衝擊,已失去古典純樸的的本質精神。

但是,傳統的禮樂文化”在今天還是能起到提升人類道德,使人們達到自我完善的作用。早在夏商周時期,古代先賢就通過制禮作樂,形成了一套頗為完善的禮樂制度,並推廣為道德倫理上的禮樂教化,用以維護社會秩序上的人倫和諧。

Tags: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