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目不識書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7W

意思是: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目不識書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目不識書

成語發音:mù bù shí shū

成語解釋: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成語出處:宋·司馬光《涑水記聞》第16卷:“目不識書,而能口占作詩,頗有才思。”

成語繁體:目不識書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不識字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目不知書 



成語目不識?

Ⅰ 目不可以組成那些成語

【目下十行】形容看書速度極快。

【目不邪視】眼睛不向旁邊看。形容為人正派。

【目不交睫】上下眼毛沒有交合,即沒有閤眼。多形容心情不安而長夜不眠。

【目不見睫】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語出《韓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目不忍見】見“目不忍視”。

【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悲慘。

【目不苟視】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為人正派。

【目不知書】見“目不識書”。

【目不斜視】見“目不邪視”。

【目不給賞】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目不暇給】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目不窺園】《漢書?董仲舒傳》:“?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後遂以“目不窺園”形容專心致志的苦學精神。

【目不轉睛】眼珠一轉不轉。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目不識丁】連丁字都不識。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語出《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目不識書】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Ⅱ 目不什麼的四字成語

目不見睫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目不交睫 交睫:上下睫 *** 交接,即閉眼。沒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間不睡覺或睡不著。

目不窺園 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

目不識丁 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目不暇接 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目不邪視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

目不轉睛 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目不別視 眼睛不往別處看。形容精神集中,專心致志。亦作“目不旁視”。

目不給賞 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目不苟視 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為人正派。

目不忍睹 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悽慘。

目不忍見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目不忍視 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目不識書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目不暇給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目不斜視 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個方向看。

目不知書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同“目不識書”。

Ⅲ 成語目什麼不什麼有哪些

目大不睹

檢視《漢語詞典》中“目大不睹”的解釋

【拼音】mù dà bù dǔ

【典故】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莊子·山木》

【釋義】眼睛雖大,但看不見東西。比喻徒具形式而沒有作用。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罵人等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有眼無珠

【同韻詞】揚幡擂鼓、金丹換骨、豪商巨賈、縲紲之苦、西方浄土、流血漂櫓、視如糞土、大刀闊斧、彪炳千古、各為其主、......

【綱目不疏】比喻法令細密。

【過目不忘】看過就不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

【目不別視】

【目不苟視】眼睛不隨便亂看。形容為人正派。

【目不給賞】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目不見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 *** 交接,即閉眼。沒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間不睡覺或睡不著。

【目不給視】給:供給。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目不窺園】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

【目不旁視】視:看。形容對身邊的事物不關心或不願看。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悽慘。

【目不忍見】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目不識丁】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目不妄視】妄:胡亂。不隨便亂看。形容遵守禮制。

Ⅳ 姓氏成語大全目不識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答案如下:

目不識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

Ⅳ 成語目不識什麼

目不識丁【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目不識書【解釋】: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Ⅵ 目不識什麼成語

目不識丁mùbùshídīng

[釋義] 丁:表示最簡單的字。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

[語出] 宋·洪邁《容齋俗考》:“今人多用不識一丁字;謂祖《唐書》。”

[正音] 識;不能讀作“shì”。

[近義] 不識之無 胸無點墨

[反義] 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用法] 中性詞。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胸無點墨”;都形容沒有文化。但~偏重“一字不識”;“胸無點墨”偏重在“沒有一點學識。”

[例句] 原來~的他;經過兩年學習已經可以讀報紙了

Ⅶ 目不識丁是成語不

是成語,目不識丁(mùbùshídīng),指連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構成主謂結構。歷史上曾有關於目不識丁的爭議,認為丁字應為“個”字,“丁”不過是古人的訛傳;同時,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目不識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現過目不識丁的皇帝。

目不識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目不識丁

【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兩腳書櫥

【解釋】丁:表示最簡單的字。目不識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這句話是唐穆宗長慶年間幽州節度使張弘靖說的。據《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九載:“弘靖……謂軍士曰: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同樣,《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二也寫道:“弘靖……嘗曰: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Ⅷ 成語有目什麼

1.目不識丁 2.目中無人 3.面目全非

Ⅸ 目不識丁是成語不

是成語,目不識丁(mùbùshídīng),指連一個字也不認得,形容人不識字或沒有學問。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構成主謂結構。歷史上曾有關於目不識丁的爭議,認為丁字應為“個”字,“丁”不過是古人的訛傳;同時,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目不識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現過目不識丁的皇帝。目不識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目不識丁【近義詞】胸無點墨、不識之無【反義詞】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兩腳書櫥【解釋】丁:表示最簡單的字。目不識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這句話是唐穆宗長慶年間幽州節度使張弘靖說的。據《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九載:“弘靖……謂軍士曰: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同樣,《新唐書》列傳第五十二也寫道:“弘靖……嘗曰: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Ⅹ 目不什麼什麼的成語

成語是:目不暇接

目不暇接

【解釋】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 *** 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在山 *** 上行走,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輝映,讓人應接不暇。

【示例】一切藝術的道理也是這樣,單一必然導致枯燥。而豐富多采、目不暇接則是絕大多數人所歡迎的。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令人”後

【近義詞】應接不暇、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眼花繚亂

【反義詞】一目瞭然、一覽無遺、一覽無餘

(10)成語目不識擴充套件閱讀

1、目不暇接的近義詞

眼花繚亂

【解釋】繚亂:紛亂。看著複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也比喻事物複雜,無法辨清。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大被他這一番話說得眼花繚亂,渾身都酥了,一總都依他說。”

【示例】這桌子上的美味佳餚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眼花繚亂。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事物紛雜

2、目不暇接的反義詞

一目瞭然

【解釋】目:看;瞭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自】明·張岱《皇華考序》:“可見按圖索籍,三溪道路,一目瞭然。”

可見按照地圖搜尋典籍,三條道路,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示例】卻說這中堂正對著那個圍場,四扇大窗洞開,場上的事,一目瞭然。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形容古人讀書的成語

目不識書: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形容古人讀書的成語 ,歡迎閱讀。

形容讀書的成語

1.舌戰群儒:舌戰:激烈辯論。儒:儒生,舊指讀書人。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2.洋洋盈耳:洋洋:眾多;盈:充滿。指巨集亮而優美的聲音充滿雙耳。形容講話、讀書的聲音悅耳動聽。

3.一簞一瓢: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4.枕經籍書:枕著經,墊著書。形容酷嗜讀書,以書為伴。

5.折節讀書: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6.山陬海筮: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

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見:顯現。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

8.學富五車: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9.目不識書: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10.兩腳書櫥:指讀書很多但不善於應用的人。

11.讀書破萬卷:破:突破;卷:書籍冊數。形容讀書很多,學識淵博

12.五車腹笥: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

13.白面書生: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淨的讀書人。

14.布衣韋帶: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15.臧穀亡羊:《莊子·駢拇》載,臧、谷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谷博塞以遊,皆亡其羊。後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

16.匡衡鑿壁:《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後以“匡衡鑿壁”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17.書聲朗朗: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18.世代書香:世世代代都是讀書的人家。

19.畫荻教子: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20.宿學舊儒:指老成博學的讀書人。

21.五行並下:五行文字一併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22.納士招賢: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23.源頭活水:原比喻讀書越多,道理越明。現也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24.招賢納士: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25.舍策追羊: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後,設法補救。語本《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遊。”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雲: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26.映雪讀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27.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8.讀書得間: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29.焚膏繼晷: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30.映月讀書:利用月光來照明讀書。形容家境清貧,勤學苦讀。

31.暗室求物: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效。

32.十年寒窗: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33.文弱書生: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34.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積蓄財產,不如學點技術。

35.盡信書不如無書: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上或迷信書本。

36.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37.書讀五車: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38.摘句尋章: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39.九儒十丐: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40.據鞍讀書: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41.老虎借豬,相公借書:相公:舊指讀書人。比喻東西正合自己的心願,到手後就據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愛好。

42.白面書郎: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43.才貫二酉: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因以才貫二酉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鏡花緣》一六回:“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44.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45.十年窗下: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46.閉門讀書:關起門來在家裡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47.引錐刺股: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48.傲賢慢士: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幹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49.立地書櫥: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50.道學先生: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51.大璞不完: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52.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53.詩禮人家: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54.晝耕夜誦: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55.掛席為門:漢初丞相陳平,好讀書,在未發跡時,家裡很窮,掛著破席子當門。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後以“掛席為門”指隱士居處。亦形容貧窮或居處簡陋。

56.士農工商: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57.燕頷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讀書人。亦用以稱美志在建立軍功的士人。

58.尋章摘句:尋:找;章:篇章;摘:摘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59.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

60.鑿壁偷光: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61.書香門第:舊時指上輩有讀書人的家庭。

62.開卷有益:開卷:開啟書本,指讀書;部分國: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63.穿壁引光:穿:鑿通;引:引進。鑿通牆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64.徒讀父書:徒:只。父書:父親之言論。白讀父親的兵書。比喻人只知死讀書,不懂得運用知識,加以變通。

65.讀不捨手:舍:捨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捨不得放下。

66.廢書而嘆: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67.孫康映雪: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68.渾渾沉沉:廣大貌。《淮南子·兵略訓》:“天化育而無形象,地生長而無計量,渾渾沉沉,孰知其藏。”一說,“沉”當為“沆”字。

69.照螢映雪: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70.枕籍經史:枕著經典,墊著史書。形容專心一意讀書。

71.脣腐齒落: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72.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73.詩禮之家: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74.枕典席文:謂以典籍為伴,勤於讀書學習。

75.腹載五車: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76.朝經暮史: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77.七行俱下: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78.三餘讀書:充分利用一切空餘時間讀書。

79.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80.雪天螢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讀書。

81.牛角書生: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82.閉戶讀書:關著門在家裡埋頭讀書。

83.春誦夏弦:指應按季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84.五行俱下:謂讀書敏捷神速。

85.集螢映雪: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86.簞食瓢飲: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87.囊螢照書: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88.病國殃民: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明·桑紹良《獨樂園》楔子:“只因誤用了王安石,創立新法,招呼黨類,病國殃民,天下騷然。”亦作“禍國殃民”。郭沫若《不讀書好求甚解》:“你們的動機不怕就出於利國福民,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

89.含英咀華: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裡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90.碩學通儒:儒:指讀書人。學問淵博,通達事理的學者。

91.博覽群書: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92.書聲琅琅: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93.磨穿鐵硯: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恆心。

94.讀書三到: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95.然荻讀書: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為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96.積雪囊螢: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裡,借熒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

97.搖頭擺腦:腦袋搖來搖去。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亦以形容讀書吟誦的姿態。

98.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許許多多貧寒的讀書人。

表示多的成語目不什麼什麼

1、目 不 暇 給 

【拼音】: mù bù xiá jǐ

【解釋】: 暇:空 閒;給:供 給。指 東 西 多,眼 睛 都 看 不 過 來。

【出處】: 南 朝 · 宋 · 劉 義 慶《世 說 新 語 · 言 語》:“從 山 陰 道 上 行,山 川 自 相 映 發,使 人 應 接 不 暇。”

【舉例造句】: 見 其 揚 翬 振 彩,倏 往 倏 來,目 不 暇 給,固 非 一 籠 一 羽 之 樂 而 已。 ★ 清 · 鄭 燮《濰 縣 署 中 與 舍 弟 墨》

【拼音程式碼】: m b x j

【近義詞】: 目 不 暇 接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 於“令 人”後

【英文】: too many things to see

2、目 不 暇 接 

【拼音】: mù bù xiá jiē

【解釋】: 指 東 西 多,眼 睛 都 看 不 過 來。

【出處】: 南 朝 宋 · 劉 義 慶《世 說 新 語 · 言 語》:“從 山 陰 道 上 行,山 川 自 相 映 發,使 人 應 接 不 暇。”

【舉例造句】: 一 切 藝 術 的 道 理 也 是 這 樣,單 一 必 然 導 致 枯 燥。而 豐 富 多 採、目 不 暇 接 則 是 絕 大 多 數 人 所 歡 迎 的。 ★秦 牧《菊 花 與 金 魚》

【拼音程式碼】: m b x j

【近義詞】: 應 接 不 暇

【反義詞】: 目 不 忍 睹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用 於“令 人”後

【英文】: 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for the eye to take in.

成語目不識什麼

目不識丁【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出自】:《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目不識書【解釋】: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跟目有關的成語

目有關的成語有以下:

目瞪口呆,目空一切,目中無人,目不轉睛,目眐心駭,目眩頭昏,目亂精迷,目擩耳染,目不忍視,目不識書,目不暇給,目不識丁,目不邪視,目不斜視。

具體解釋如下:

1、目瞪口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2、目空一切: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極端驕傲自大。

3、目中無人:眼裡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

4、目不轉睛: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5、目眐心駭:因驚恐而楞住的樣子。

6、目眩頭昏:猶頭昏眼花。眼睛發花,頭腦昏暈。

7、目亂精迷: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複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8、目擩耳染:通“濡”,沾染。因耳目經常接觸而受到感染,影響。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9、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10、目不識書: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11、目不暇給: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12、目不識丁: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13、目不邪視: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

14、目不斜視: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個方向看。

Tags:目不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