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雖有嘉餚的雖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79W
雖有嘉餚的雖是什麼意思

雖有嘉餚”的雖”的意思是:儘管,即使。

它出自於:西漢·戴聖的《禮記·雖有嘉餚》: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意思是: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雖有嘉餚》一文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

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yuè)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

註釋:

1、節選自《學記》(《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

4、旨:味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7、困:困惑。

8、自反:自我反思。

10、教(jiāo)學相長(zhǎng):教與學是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兌(yuè)命》:即《說(yuè)命》《尚書》中的一篇。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命, 《尚書》中的一種文章體裁,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釋出的政令。《尚書》,又稱《書》《書經》,儒家經典之一。中國上古歷史檔案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的著作的彙編。

12、學(xiào)學(xué)半:教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前一個學”同斆”(xiào),教導。

譯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後就知道不足,教導人後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兌命》上說:教導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作品介紹:

《雖有嘉餚》一文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學”是息息相關的。

作品出處:

《禮記》,相傳西漢樑國人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記》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

作品解讀:

看了這段文學,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在《實踐論》當中說的一段話: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從這裡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於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好的。

進行實踐必須抱著現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以清醒冷靜的態度面對現實,是一就是一,絕不說是二。即使錯了,也要敢於承認,使言行合一,理論和實際聯絡在一起,反對空頭理論。這樣就有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種自然而然的結論。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另一方面,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輔相成。這樣來看問題,同樣也是現實的和實際的。

作者介紹:

戴聖,字次君,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樑國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人。 生卒年不詳,世稱小戴,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漢書》成書於漢建初七年(公元80年)。

Tags:嘉餚 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