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同情是什麼意思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24W
同情是什麼意思

同情”釋義:

1、在感情上對別人的遭遇產生共鳴。如同情朋友的困境。

2、同一性質,實質相同。《韓非子》:參名異事,通一同情。意思是雖然名稱交驗,事物各異,但卻無不貫通著同一的普遍規律。

3、指同心,一心。《後漢書·馬援傳》:四海已定,兆民同情。”意思是全國各地已經安定下來,百姓同心。

4、指同謀,亦指同謀者,同夥。《元史·世祖紀六》:凡偽造寳鈔,同情者並處死。”意思是凡是偽造包鈔的,同謀者一併處死。

5、一個物種,薔薇屬月季栽培品種,來源地英國。

同情以移情作用為基礎,狹義的同情中常常針對弱者、不幸,而且偏重於同情者本身的情感體驗(意識),但對弱者”不幸”的判斷常常帶有過多的主觀成分且考慮到潛意識中情感在行為中的體現。廣義的理解中,同情是一種普遍性的關懷情感反應,無關乎物件的強弱、貧富等,甚至延伸至動植物等物件。

對於沒有反映到意識部分的同情反應,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說的人們總是更容易同情強者,所以人們炫富而隱貧。”則可作為很好的思考切入點;而在神經學中,同情則被認為與對有害刺激產生的警惕有關係。

性格和同情的起源:

由於一切行為的動機都出於利己、惡毒、同情這三者,所以一個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這三者中所佔比例越大,則一個人的道德程度越高。叔本華認為這三者的比例在一個人的性格中無法改變,他對這個觀點的論證是從人類的普遍態度出發的。

對於一個過去犯過錯的壞人,人們就對他永遠不抱有信任的態度;一個被認為是好人的人,無論做了什麼錯事總能受到人們信任;攻擊對方時,我們都攻擊他人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因為性格被認為是無法改變的東西,例如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叔本華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本質,再有本質的發揮,所以一切行為都是出自我們個人的自由被他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他認為對於道德基礎,也就是同情心的起源論證是最困難的問題。

由於同情心的本質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認為人,我其實本無差異。在利己和痛苦主義者看來,他人和自我之間存在一種絕對的差別,這是他們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間的無差異性,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展開而去,就是認識到萬物間的無差異性,這裡叔本華對道德起源的論證存有一種神祕主義傾向(萬物一體),和中國的莊子的齊物思想本質上有共同之處。

Tags: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