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劉邦手下的謀士和武將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05W
劉邦手下的謀士和武將
劉邦手下的謀士和武將有:張良、蕭何、韓信、陳平、曹參、叔孫通、周勃、酈食其、王陵、樊噲、彭越、英布、盧綰、夏侯嬰等。

1、張良:

張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說潁川城父(今河南郟縣)人,另一說沛郡(今安徽亳州)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九年級傑”。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張良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隨赤松子雲遊四海,漢高後二年(前186年)去世,諡號文成。

2、蕭何:

蕭何(?—前193年),沛郡豐邑(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漢九年級傑”之一。蕭何早年入仕秦朝,擔任沛縣主吏掾,輔佐沛公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漢之爭時,留守關中,穩固後方,向前線輸送士兵、糧餉,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漢建立後,擔任相國,史稱“蕭相國”,冊封酇侯,名列功臣第一。他採摭秦朝六法,制定實施《九章律》。主張無為而治,採用黃老之術,休養生息。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輔佐漢惠帝。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去世,諡號“文終”。

3、韓信:

韓信(?—公元前196年),生年不詳,淮陰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一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被劉邦評價為麾下三位人傑之一,後世以此稱之“漢九年級傑”,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秦末大亂之際投奔項梁、項羽,未得重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再經蕭何保為大將,制定“漢中對策”,申軍法,設還定三秦之計。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劉邦收其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拿下齊國後全殲過來支援的龍且二十萬楚軍。韓信攻打楚國,項羽恐慌,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項羽死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因人誣告,貶為淮陰侯。因與陳豨勾連反叛,被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作為統帥,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4、陳平:

陳平(?—前179年十月),漢族,陽武戶牖鄉(今河南原陽東南)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史記》稱之為陳丞相。先後參加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王侯叛亂(見異姓諸侯王)諸役,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劉邦困守滎陽時,陳平建議捐金數萬斤,離間項羽群臣,使項羽的重要謀士范增憂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議劉邦偽遊雲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為匈奴困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後採納陳平計策,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以解圍。陳平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

5、曹參:

曹參(?—公元前189年),字敬伯,泗水郡沛縣(今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漢朝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初仕秦朝,起家沛縣獄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參加沛縣起兵。身經百戰,反秦滅楚,屢建戰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定都長安後,論功行賞,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出任齊國丞相,輔佐齊王劉肥。漢惠帝即位,繼任蕭何為相國。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曹參去世,諡號為懿。

6、叔孫通:

叔孫通,《楚漢春秋》作“叔孫何”(一說“通”為其字),生卒年不詳,薛縣人(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初為秦待詔博士,後被秦二世封為博士。見秦將要滅亡,逃回薛城舊地,歸附正在盤踞薛城的項梁。項梁敗死定陶(今山東定陶,萬福河上游)後,通跟隨楚懷王。懷王為義帝,遷至長沙,通留下侍項羽。漢高祖二年(前205),劉邦率領諸侯軍隊攻取彭城(今江蘇徐州),通轉投漢軍,並舉薦勇武之士為漢爭取天下。漢王拜其為博士,號稷嗣君。

7、周勃:

周勃(?—前169年),泗水郡沛縣人。西漢時期開國將領、宰相,名將周亞夫之父。弓馬嫻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沛公劉邦起兵反秦,歷任五大夫、虎賁令、將軍,封為威武侯。參加楚漢之爭,攻打趙賁、大敗章平、包圍章邯,屢建戰功。成皋之戰時,留守鎮關重地,突入成皋戰場。帶兵攻取曲逆、泗水、東海兩郡,凡得二十二縣。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為絳侯。帶兵討平韓王信、陳豨、盧綰叛亂,拜為太尉。呂后死後,聯合陳平奪取呂祿軍權,誅殺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即位,兩度成為丞相,最終罷職歸國。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諡號為武。

8、酈食其:

酈食其(?—公元前203年),陳留郡雍丘縣高陽鄉(今河南省杞縣高陽鎮)人。秦末楚漢時期劉邦部下,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說客。劉邦攻打陳留時,率眾跟隨,獻計攻克陳留郡和貢獻大批軍糧,封為廣野君,以三寸之舌遊說列國,為劉邦建立滅秦抗楚“統一戰線”做了重大貢獻。漢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大將軍韓信攻打齊國,導致酈食其為齊王田廣烹殺,歸葬於雍丘(今河南省杞縣)。

9、王陵:

王陵(?—公元前181年),戰國末年楚國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之一。王陵出身沛縣豪族,與雍齒交好,早年被劉邦以兄禮相待。劉邦攻陷咸陽時,王陵自己帶領兵馬割據南陽。後來王陵母親被項羽俘虜,為了力促王陵歸漢,毅然伏劍自殺,屍身為項羽所烹煮,王陵由此下定決心歸順劉邦,最後封侯拜相,成為漢家重臣。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王陵獲封安國侯。漢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漢相國曹參去世後,王陵升任右丞相,與左丞相陳平一同執政。漢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遷任太傅,被呂后剝奪實權,此後辭職不再上朝。漢高後七年(公元前181年),王陵去世,諡號武侯。

10、樊噲:

樊噲(?—前189年),泗水郡沛縣(今江蘇省沛縣棲山鎮樊莊村)人。西漢開國元勳,軍事統帥。樊噲出身寒微,以屠宰為業,因迎娶呂雉之妹呂嬃,深得劉邦和呂雉信任。參加沛縣起義,驍勇善戰,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頗有功勳。鴻門宴時,曾出面營救劉邦。西漢初年,擔任大將軍、左丞相,封舞陽侯,參與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王信等。劉邦去世前,安排陳平處死樊噲,沒有實現。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時年五十四,諡號為武。

11、彭越:

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碭郡昌邑人。秦末起義群雄之一,西漢初年名將、異姓諸侯王。與韓信、英布在當時被評價為“同功一體”,後世常習慣稱此三人為“漢九年級大名將”。項羽分封諸侯王后,彭越先後幫助田榮、劉邦對抗項羽。後來率兵歸順劉邦,劉邦任命他為魏王魏豹的相國,仍允許他獨立指揮他的部隊。其後封建成侯,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西漢建立後,封為樑王,定都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12、英布:

英布(?—公元前196年),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省六安市)人,秦末漢初名將。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稱黥布。初隨項梁起義,迎娶吳芮之女,擁立楚懷王繼位,封為當陽君。項梁陣亡後,成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屢破秦軍,封為九江王。受到漢朝遊說,叛楚歸漢,為楚將龍苴所敗。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九年級大名將。韓彭被殺後,心生畏懼。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起兵反叛,兵敗被殺。

13、盧綰:

盧綰(公元前256年或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4年),泗水郡豐邑(今江蘇省豐縣)人。漢朝開國功臣、異姓諸侯王之一。幼年交好劉邦,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作為發小及同窗,深得劉邦的信任。劉邦當泗水亭長時,身隨左右,共同起兵。楚漢戰爭中,屢立軍功,官至侍中、太尉,封為長安侯。劉邦建立漢朝,被封為燕王。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夥同代國陳豨和匈奴叛亂。劉邦親自攻擊,釋出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大將軍樊噲和周勃攻打燕國,導致盧綰攜及家人奔走匈奴,封為東胡盧王。漢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盧綰死於匈奴。

14、夏侯嬰:

夏侯嬰(?—公元前172年),泗水郡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初為沛縣廄司御,交好亭長劉邦。擔任滕令奉車,俗稱滕公。跟隨劉邦起兵反秦,屢建戰功,賜爵昭平侯。楚漢戰爭中,劉邦敗於彭城(今江蘇徐州),漢惠帝與魯元公主幾為楚軍所獲,賴其得以保全。劉邦稱帝后,受封汝陰侯。協助誅除臧荼、韓信、陳豨、英布等異姓王侯。劉邦死後,繼續以太僕之職侍奉惠帝、高後及文帝。漢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去世,諡號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