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公元1421年永樂皇帝是誰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7.13K

公元1421年,“永樂”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永樂”是明成祖朱棣的年號;明成祖朱棣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享年六十四歲。

公元1421年永樂皇帝是誰

明成祖朱棣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明成祖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完善地方監察制度,為明代分遣朝臣巡行天下的巡撫制度奠定基礎。

明成祖朱棣在審判制度上的創舉頗多,審慎用刑,復行死刑五復奏,並以“令”的形式將其確立為法律制度,且良好地落到實處。

明成祖朱棣對北部邊防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造,不僅使邊防指揮系統和沿邊兵力部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使北部邊防的攻防組合得到改善。在此基礎上,以京軍為後盾的分地防禦的邊防格局初步形成。




公元1421永樂大帝是誰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號“永樂”。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回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享年六十四歲。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於長陵。嘉靖時期,改廟號成祖,改諡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傳位太子朱高熾。

                                 

永樂大帝的功績

永樂元年,安南國王遣使入貢,使者稱原安南國王已死且無後人,現任國王為老國王外孫,被眾人推舉,暫理國事,於是朱棣下詔冊封。

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平定了安南,之後朱棣下詔尋找陳氏子孫,無奈陳氏已經絕後,於是朱棣下詔將安南改為交趾,併入中國版圖,設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揮使司進行管理。

永樂皇帝是誰?

永樂皇帝即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駕崩後,即位的明惠宗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擴充套件資料:

朱棣在位期間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他對建文時逆命諸臣,殘酷屠殺,大肆株連。永樂初,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王舊封,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削齊王護衛及官屬,不久廢為庶人;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周、岷、代、遼諸王護衛。他還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

永樂初開始設定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告訐。他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設定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廠衛合勢,發展和強化了專制 統治。

朱棣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永樂初即改北平為北京,設行在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幹都司。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

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七年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十四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後來毀於李自成,清初又重新修復),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於九年疏浚會通河,十三年鑿清江浦,使大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對其他邊疆地區的統治也得到發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亂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為加強對烏斯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他還於四年設立哈密衛,並多次派遣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中官李達等官員出使西域,隨後西域的帖木兒帝國、吐魯番、失剌斯、俺都準、火州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來,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永樂

公元1421年,永樂皇帝誰將明朝首都遷到北京?

公元1421年,永樂皇帝朱棣將明朝首都遷到北京。

公元1421年2月2日,永樂十九年正月七年級,大明永樂大帝朱棣發了一道聖旨,大明朝的新年祭祀由南京改成了北京,國都也正式遷往北京。

《明太宗實錄·卷二百三十三》:永樂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上以北京郊社、宗廟及宮殿成,是日早躬,詣:太廟奉安五廟,太皇太后神主;命皇太子詣,天地壇奉安昊天上帝、厚土皇地祇神主;皇太孫詣,社稷壇奉安太社太稷神主;黔國公沐晟詣,山川壇奉安山川諸神主。禮畢,上御奉天殿,受朝賀,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明朝遷都北京的歷史意義

朱棣遷都北京,也就意味著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北京及其周邊的大片地域成為明朝的統治核心,這也是自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以來,以朱明皇室為首的中國古典漢族政權對華北地區的控制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程度。

而定都北京,在北元政權依舊在草原縱橫而沒有被徹底消滅的情況下,同時也伴隨著蒙古瓦剌的南侵及建州女真的崛起,“天子守國門”也就成為終明一朝的政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