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1870年的中國皇帝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46W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是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

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

1870年的中國皇帝是誰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咸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三歲就夭折了,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同治即位時,只有6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這一年的十月,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滿八位大臣專權,聯合東宮慈安皇太后和恭親王奕?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在護送咸豐帝梓宮回京之際,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達,採納恭親王建議,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慈禧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地主武裝,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實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延緩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

她一方面採用洋務派“自強”和“求富”的方針,開辦一些新式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另一方面,又支援頑固派對洋務派進行牽制,以加強深宮集權。被清朝統治階級稱為“同治中興”。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1870年是什麼朝代

清朝後期,1870年,庚午年,清穆宗同治九年。這一年中發生了天津教案、普法戰爭,美國GDP首次超過英國,美國憲法第15修正案通過,給予黑人投票權等大事件。

1870年巡迴展覽畫派誕生,從民主的立場出發描繪俄羅斯民眾的生活、歷史和人的勞動。

表現民眾要求解放的願望,揭露和批判專制政治制度。這個畫派的創作思想、創作方法與學院派相對立。凡參加這個組織並在該畫派舉辦的展覽會上展出自己作品的都被稱為巡迴展覽派畫家。

清朝各位皇帝及在位時間

一、皇太極(在位時間:1626年-1643年)1、稱帝改元天聰十年(明崇禎九年,1636年),薩哈廉讓諸貝勒檢討過去,表示今後忠誠效力,皇太極答應可以考慮了。然後皇太極又以“早正尊號”徵詢漢官儒臣的意見,鮑承先、寧完我、范文程、羅繡錦等都表示贊成。

薩哈廉又召集諸貝勒各書誓詞,向皇太極效忠。

“外藩”諸貝勒聞訊也請求上尊號,皇太極同意了。上尊號的準備活動至天聰十年三月末大體就緒。於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1636年5月後改元崇德)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2、鬆錦大戰鬆錦之戰是由皇太極發動,明清雙方投入十幾萬大軍參戰,從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軍圍困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軍攻陷,明軍主帥洪承疇被俘止,戰爭共經歷了兩年。

以明軍慘敗告終,明朝傾盡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損失殆盡,只剩三萬殘軍跟隨吳三桂退守寧遠,之後明朝在關外的城池悉數陷落,僅剩孤城寧遠。此役是明清雙方最後的關鍵戰役,以後明朝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對清軍的有效反擊。二、順治(在位時間:1643年-1661年)1、定鼎中原順治元年(1644年)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遣使向多爾袞乞師討伐李自成。

四月二十一日,答應援吳的清軍便在一片石擊潰了李自成派去切斷吳三桂後路的唐通部農民軍。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與吳三桂軍激戰于山海關前,一時難分伯仲,雙方鏖戰至中午,吳軍逐漸實力耗盡,為農民軍包圍。接著清軍猝然襲擊,農民軍失利,李自成敗退京師。

清軍正式入關。五月二日,清軍進佔京師。多爾袞奏請六歲的福臨遷都京師。

六月,福臨令洪承疇仍然擔任兵部尚書同內院官一起處理政務。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七年級,在多爾袞率領的諸王以及滿、漢大臣的勸進下,福臨即皇帝位於北京故宮武英殿。宣佈“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此舉標誌著清王朝由地方政權開始轉化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

三、康熙(在位時間:1661年-1722年)1、撤三番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七月決定下令“撤藩”。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提出反清復明,殺雲南巡撫朱國治。  並於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周,大封諸將。

未幾即憂憤成疾,於八月病死。吳三桂死後,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平定。

2、收臺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臺,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隨後明鄭納土歸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一府(臺灣府)三縣,即臺灣縣(今臺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隸福建省,並在臺灣設巡道一員,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將一員,兵二千。

從而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促進了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四、雍正(在位時間:1722年-1735年)1、推行新政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徵暴斂。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針對康熙末年各地虧空錢糧嚴重,決定嚴格清查,對貪官汙吏即行抄家追贓,對民間拖欠,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徵。

清理的政策,地方凡有虧空,限三年之內如數補足,如限滿不完,從重治罪 。2、平定青海雍正帝繼續執行清朝的擴張政策。康熙帝三徵噶爾丹,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於雍正元年(1723年)支援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糾集二十萬人進攻西寧反清,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大勝,青海完全歸入清朝版圖。五、乾隆(在位時間:1736年-1796年)1、清緬戰爭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

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清朝緬甸雙方都損失慘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多爭議的一件。乾隆帝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

2、蘇四十三、田五起義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來,撒拉族內部伊斯蘭教新、老教派之間鬥爭日趨激烈,清政府實行“赦剿一,以分其力”的政策,偏袒老教,鎮壓新教,使矛盾激化。四十六年新教群眾在蘇四十三、韓二個領導下,攻佔了老教不少村莊,“教派之爭”愈演愈烈,清派兵前往彈壓,揚言“為老教作主”,“盡洗新教”,迫使蘇四十三等舉行反清起義。三月,起義軍攻佔河州(今臨夏),回、東鄉等族人民也紛紛參加。起義軍進抵蘭州西關,攻城不下,退守華林山,7月被清軍攻破,蘇四十三等全部犧牲。

六、嘉慶(在位時間:1796年-1820年)1、天理教起義天理教之亂是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領導豫東、京畿天理教的武裝暴動。天理教武裝暴動雖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暴動,但因以“殺害官兵,以應劫數”及“若要吃白麵,除非林清坐了殿”等口號來作動員,群眾基礎不廣泛,不牢固,缺乏鬥爭準備,帶有相當大的盲目性。加以交戰雙方力量過於懸殊,失敗在所難免。

2、蔡牽起義蔡牽起義是指清嘉慶三年至十年(1798-1805年),福建同安人蔡牽起義,以浙閩沿海為根據地,屢敗清軍,他一度在三盤島駐紮,多次在洞頭洋與官兵激戰。三盤島上的銅錢嶴,據說是因起義軍存錢糧之處而得名。咸豐六年(1856年),福建林振、林川領導的起義軍,於6月中旬連續三次攻打洞頭島東沙團練,鏖戰多日,後。

清朝的開國皇帝是誰? 還有清朝皇帝的年表?

清朝開國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生在建州左衛奴隸主之家。祖先有多人受明廷冊封,其本人歷任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都督僉事、都督等職,深得明廷信任。

青年時,採松子、挖人蔘到撫順馬市售賣。

後投明遼東守將李成樑,“每戰必先登,屢立戰功,成樑厚待之。”他對遼東漢區有較深瞭解,受漢文化一定影響。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被明廷任命為建州左衛(今遼寧新賓境)都指揮使。同年,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對建州女真各部展開了兼併戰爭。

他採取“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方針,歷時10年,統一了建州各部。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受封為都督僉事、龍虎將軍。其後,經過20餘年征伐,統一了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以北的諸部女真。

在統一戰爭中,將女真各部遷至渾河流域。為適應當時政治、經濟需要,建立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設議政王大臣,與八旗旗主共議朝政,形成政治、軍事的中樞決策機構。

命人以蒙古文字與女真語音結合,創制滿文。隨著軍事力量的日益強大,另立國號的時機成熟。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於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南)建立“大金”國(後金),自立為汗,建元天命,設官建署。

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反明。在薩爾滸之戰中,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原則,大敗明軍,勢力進入遼河流域。在相繼攻克瀋陽、遼陽和遼河以東七十餘城後,於天命六年(1621年)遷都遼陽。天命十年(1625年)遷都瀋陽,佔領了遼東大部地區。

次年,揮軍進攻寧遠(今遼寧興城)。時寧遠明守軍僅一萬餘人。守將袁崇煥激勵將士,誓守孤城。努爾哈赤勸降不果,命奮力攻城。

激戰中,努爾哈赤被明軍炮火擊傷。在撤圍敗退瀋陽途中,患痛疽病死。 卒後初諡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後累次加諡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葬瀋陽福陵。

1870年是什麼朝代?

清朝。清朝統治年間1636年到1912年,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清朝時期,期間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也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軍機處1737年,乾隆服滿親政,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自請罷職,恢復軍機處名稱,自此遂成定製,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幾乎可忽略不計,政治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直至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佈成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廢止。

Tags: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