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兩彈一勳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4.86K

鄧稼先。兩彈一星元勳是指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學家。

“兩彈”是指核彈和導彈,“一星”是指人造衛星。

兩彈一勳是誰

其中,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幾十年科技實力發展的標誌性事件,兩彈一星也時常被用來泛指中國近代在科技、軍事等領域獨立自主、團結協作、創業發展的成果。兩彈一星年代中國在導彈、人造衛星、遙感與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為以後中國航天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果斷地作出了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處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兩彈一星”的巨集偉事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鄧小平同志說:“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兩彈一星元勳是指當年研製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國寶級科學家。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他們分別是: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於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事業方面有突出貢獻。

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江蘇吳縣人。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 導者。

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

兩彈一勳是誰

兩彈一星元勳是指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

其中,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

“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幾十年科技實力發展的標誌性事件,兩彈一星也時常被用來泛指中國近代在科技、軍事等領域獨立自主、團結協作、創業發展的成果。兩彈一星年代中國在導彈、人造衛星、遙感與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為以後中國航天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兩彈元勳是誰

中國兩彈元勳一共有23人,分別是:1.錢三強(1913-1992)2.錢驥 (1917-1983)3.姚桐斌 (1922-1968)4.趙九章 (1907-1968)5.鄧稼先 (1924-1986)6.王淦昌 (1907-1998)7.彭桓武 (1915-2007 )8.程開甲 (1918- )9.黃緯祿 (1916- )10.屠守鍔 (1917- )11錢學森 (1911-2009 )12.周光召 (1929- )13.楊嘉墀 (1919-2006 )14.陳能寬 (1923- )15.陳芳允 (1916-2000 )16.吳自良 (1917- 2008)17.任新民 (1915- )18.孫家棟 (1929- )19.朱光亞(1924-2011 )20.王希季 (1921- )21.王大珩 (1915-2011 )22.于敏 (1926- )23.郭永懷 (1909-1968)鄧稼先人物業績: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錢學森人物業績:1956年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月任該院院長。

孫家棟人物業績:在研製試驗過程中,深入實際,艱苦奮鬥,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了多項技術關鍵,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他為中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獲七機部勞動模範稱號,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擴充套件資料1962年,中央批准實施核試驗“兩年規劃”,併成立了由周恩來為主任的十五人專門委員會,一批著名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為打造大國盾牌奉獻了智慧、青春、汗水,甚至是寶貴的生命。

他們之中既有後來成為“兩彈一星”元勳的科學家,也有至今仍然默默無聞的普通國防科技工作者。那個年代國家最高科研獎是1萬元,當時的原子彈給了1萬元,氫彈也給了1萬元,鄧稼先作為研製團隊的主創人員本可以多拿些,但是他講道:“我們參加研製的團隊有1000人,大家平分”,所以鄧稼先原子彈分到10元錢,氫彈分到了10元錢。“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1999年為表彰在六七十年代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頒發的。

在23位科學家中,有一位橫跨核彈、導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他就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家郭永懷。當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自主研製的原子彈在神州大地上轟然引爆。這一爆,炸響了中國在世界格局上的強者地位。

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成功研製原子彈的國家。而背後的一眾功臣也終於迎來親手創造的成果展示。此時,美國等國家才知道原來我國研製的不是鈽彈,而是難度更大的鈾彈。

在兩彈一星成功研製之後,這一批曾經隱姓埋名的幕後功臣也紛紛被揭開面紗。《鄧稼先》、《錢學森》等自傳型影片揭示了他們在研製過程中的歷史性貢獻。而王承書的故事也被寫入了國小課本。他們的經歷未必能在當代人心中產生共鳴,但也許能激起崇敬與敬佩。

兩彈元勳誰

一般指鄧稼先,實際上有很多人。

兩彈一星元勳是誰?

兩彈一星元勳是指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學家,包括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和郭永懷。“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科學精神的生動體現:偉大的事業產生偉大的精神。

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的奮鬥中,廣大研製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鮮明底色。“兩彈一星”的研製者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胸懷強烈的報國之志,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把個人的志向與民族的振興緊緊聯絡在一起。“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為了祖國的事業,他們無怨無悔。于敏說,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事業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鄧稼先臨終前仍惦記著我國尖端武器發展;還有那些戈壁灘上的無名豐碑……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動人詩篇。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都有誰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三強、鄧稼先、何新民、趙九章、陳芳允、郭永懷、楊嘉樨、周光召、王淦昌、彭桓武、程開甲、姚桐斌、朱光亞、錢驥、陳能寬、吳自良、黃緯祿、屠守鍔、王希季、王大珩、于敏、錢學森、孫家棟。擴充套件資料: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功臣們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術跨越。

從原子彈到氫彈,我們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美國、前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要短得多。在導彈和衛星的研製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越了傳統的技術階段。“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創造活力的產物。"兩彈一星"精神表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

Tags:兩彈 一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