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對牛彈琴的主人公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71W

公明儀。

對牛彈琴的主人公是公明儀。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對牛彈琴的主人公是誰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有個彈琴能手叫公明儀,他對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著頭吃草,就好像沒聽見任何聲音一樣。不是牛沒有聽見,是這美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儀於是變換曲調,彈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聲,還有一隻孤獨小牛的哞哞叫聲。牛聽了,馬上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因為不安而小步來回走動。

這個成語用以說明:辦任何事情,都必須看物件.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後人用“對牛彈琴”這個成語,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講高深道理是徒勞的。

東周文學家《莊子·齊物論》:“昭文善於彈琴,師曠精於音律,惠施好談名理,他們各以自己的才能顯示予世,而世人不能理解"。

宋代學者載姚鎔《齊東野語》載姚鎔: “物之不靈,告以話語而弗聽,俗所謂對牛馬而誦經是已。”

宋代禪師惟白《續燈錄·汝能禪師》:“對牛彈琴,不入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