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胡笳十八拍是誰的作品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08W

蔡文姬。

《胡笳十八拍》相傳是東漢女詩人蔡文姬創作的一首樂府詩。這是一篇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敘事詩,載於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辭後語》卷三。此詩敘述蔡文姬在戰亂中被擄、胡地思鄉、忍痛別子歸漢的悲慘遭遇,反映了主人公深陷匈奴的苦難經歷和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全詩通過富於特色的藝術表現,運用強烈的主觀抒情和細膩的心理描寫手法,成功地創造出了抒情主人公悲劇性的藝術形象,並以騷體與七言結合而開創了新奇獨特的詩歌形式。

蔡文姬(生卒年不詳),名琰,字文姬(一說字昭姬 )。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人,東漢末年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原本歸降漢朝的南匈奴趁機叛亂,蔡文姬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188年嫁給河東衛仲道,次年衛仲道病亡,二人又沒有子嗣,於是蔡琰回到自己家裡。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後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來喜愛文學、書法,常與蔡琰的父親蔡邕有文學、書法上的交流。曹操見蔡邕沒有子嗣,用金璧從匈奴那裡將蔡琰贖回來,並將蔡琰嫁給董祀。

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蔡琰回家後,傷感悲憤之餘作《悲憤詩》二首。 此後再無蔡琰相關記載,卒年不詳。

胡笳十八拍是誰的作品

漢末南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南匈奴左賢王擄入匈奴。其後文姬被左賢王納為妃,並生二子。漢丞相曹操曾經與蔡邕交好,並知文姬頗有文才,當得知文姬遭遇後,乃派使者至匈奴面見單于,以重金贖回蔡文姬。蔡文姬託付侍女侍琴留下照顧其二子,自己單人毅然歸漢。

胡笳是漢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其音悲涼,後代形制為木管三孔。唐代詩人劉商在《胡笳曲序》中說:“胡虜犯中原,為胡人所掠,入番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與邕有舊,救大將軍贖以歸漢。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董生以琴寫胡笳聲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胡笳十八拍》最後一拍也說:“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為笳曲,後經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即十八段的意思。第一拍中所謂“笳一會兮琴一拍”,當是指胡笳吹到一個段落響起合奏聲時,正好是琴曲的一個樂章。此詩的形式,兼有騷體(句中用“兮”字)與柏梁體(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韻)的特徵,但並不純粹,或可稱之為準騷體與準柏梁體。全曲逐層傾訴蔡琰被虜、思鄉、別子、歸漢等一系列坎坷遭遇,曲調哀婉悽切,深刻感人,反映出戰亂年代裡一個女子的悲劇性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