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馮驥才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7.36K

中國當代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1961年,畢業於塘沽第一中學。

1962年,開始在報刊上發表畫作和美術評論文章。

馮驥才是誰

1974年,與李定興合著長篇小說《義和拳》。1979年,發表小說《鋪花的歧路》《啊!》《雕花菸斗》。1980年,憑藉《雕花菸斗》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1年,發表散文《挑山工》。

1982年,任天津作家協會副主席;同年,發表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1984年,發表小說《雪夜來客》《神鞭》。1986年,中篇小說《神鞭》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7年,任第七屆政協委員;同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鳥》。1988年,當選為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聯主席。1995年,當選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東亞副主席;同年,出版小說《石頭說話》。

1998年,憑藉小說《石頭說話》獲第六屆十月文學獎。2000年出版小說集《俗世奇人》。2003年,出版散文隨筆集《傾聽俄羅斯》、畫集《名家·名品》。

2006年,完成藝術理論專著《文人畫辯》。2007年,出版散文集《靈魂不能下跪》《愛犬的天堂》。2009年,出版文集《綿山神佛造像上品》、小說散文集《散花》、學術著作《消逝的花樣》。2011年2月,出版《馮驥才畫集》。

2012年9月,出版文集《馮驥才課文》。2016年出版小說集《俗世奇人》(足本)。2018年,出版長篇小說《單筒望遠鏡》。1942年2月9日出生於 天津,他從小就喜愛美術、文學、 音樂及各種球類活動。

1960年高中畢業後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 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於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個人閱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擔任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從事文學創作等活動,並且擔任《 文學自由談》雜誌和《 藝術家》雜誌主編。1995年親自出任電視劇《 宰相劉羅鍋》的藝術顧問。2000年出任 天津大學 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

2000年5月擔任 中國小說學會會長,天津市作協主席, 北京唐風美術館名譽顧問。2001年,馮驥才戴上了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這頂“ 烏紗帽”。2003年開始,大馮發起了中國民間 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願者們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搶救出來的圖文資料已經出版,還有更多的音像資料也正在整理,無論對國家對民族,這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004年馮驥才成立了"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馮驥才民間文化基金會"是由“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倡導者和領導者馮驥才發起並創立的 非公募基金會,也是 國務院頒佈實施新的《 基金會管理條例》之後成立的第一家以當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間機構。基金會旨在通過“民間自救”的方式,喚起公眾的 文化意識和文化責任,匯聚民間的仁人志士,調動社會各界各種力量,搶救和保護岌岌可危的 民間文化遺存和民間文化傳人,弘揚與發展 中華文化。

馮驥才是誰呀!

馮驥才,是中國當代的作家,畫家,社會活動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鋪花的歧路》,《雕花菸斗》,《啊!》,《石頭說話》,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等。

他從小就學習畫畫,投身於名師之下,自然名師出高徒,他的畫作也非常了得。他的畫作多以魔制北宋山水及風俗畫為主。現在的他,又多了一份責任,就是奔波在外,為拯救中國的古建築,在做著自己貢獻。

誰知道馮驥才的簡歷

1、馮驥才,男。

浙江寧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於天津。

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著名民間文藝家。2、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天津大學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學自由談》雜誌和《藝術家》雜誌主編,並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2009年1月16日被國務院聘為國務院參事,現任央視《感動中國》推選委員。3、代表作品:《俗世奇人》《鋪花的歧路》《靈魂不能下跪》《一百個人的十年》。

馮驥才是誰

馮驥才,浙江寧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於天津。著名當代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

著名民間文藝家。

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天津大學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學自由談》雜誌和《藝術家》雜誌主編,並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2009年1月16日被國務院聘為國務院參事。

馮驥才是哪一代的作家

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早年在天津從事繪畫工作,後專職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化研究。

其大力推動了很多民間文化保護宣傳工作。

其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小說和繪畫作品。其並有多篇文章入選中國小、大學課本,如散文《珍珠鳥》。

馮驥才簡介

馮驥才 著名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於天津。

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等大量作品,屢獲全國優秀小 說獎。

近年來致力於民間藝術的保護和發掘工作。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在天津,不知道馮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0多的大個子在街上一晃盪,便有人喊:大馮,忙嘛呢?來套煎餅餜子吧!大馮的確是忙,特別是近幾年,很少老老實實地在家呆著,要麼到處開會,為保護民間文化奔走呼號,要麼跑到鄉村田野,親自踏勘民間遺存。有一回,我碰到他的夫人顧同釗,便說,勸勸大馮,別那麼拼命,畢竟是60多歲的人了。

顧大姐無奈地笑了笑,說,你讓他閒著,他不是這癢就是那疼,出去瘋跑,倒啥病也沒了,唉,老黃牛,吃苦受累的命! 馮驥才是以小說名世的,至今,各種版本和各種文字的作品,已經出了150多種,摞起來比他還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內外的讀者熟悉他,多是通過這些作品,因此,他的主業,應該是個作家。而他偏偏又有著繪畫的才能與靈性,他的每一幅畫作,都同他的小說一樣,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其中的文化內涵,非一般的畫家所能超越。兩條腿走路,使大馮面前的路越走越寬。

這幾年,大馮又成了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到處遊說並付諸行動,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民間文化的保護上了。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以說與他的文化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在他的不少文學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對民族文化的獨到見解以及註腳,這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暫時放下寫作,去做這費力討好的事情了。 馮驥才的第一次“走偏”,大概是在1994年,當時,天津正在搞大規模的現代化城市建設,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而破敗不堪的老城,將在這股洪流中消失,這勢必會造成對一些文化遺存的毀滅性破壞。

馮驥才憂心如焚了。馮驥才茶飯不思了。可一個沒有決策權的文人,除了仰天長嘯,又能奈何呢?他所能做的,就是拉起了一個龐大的隊伍,包括規劃師、建築師、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當然更多的是攝影家,他們用了一年的時間,對這座城市進行了地毯式的拉網考察,拍了3萬多張照片以及影像資料,從中選了2000多張出了4本大畫冊。

他把這些畫冊送給政府官員,每送一套,都要在扉頁上寫下這樣一行字:這是你親愛的土地。大馮弄得動靜挺大,支援他的人卻很少,很多人說,你放著小說不寫,淨搞些沒用的。這讓大馮很傷感。而且,這個活動,從始至終,所有的費用都是大馮自掏腰包,幾十萬元的稿費全填了這個大窟窿不說,連畫作也所存無幾了,全都換了錢用在了考察上。

但今天看,大馮所做的工作是有益的也是及時的,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天津的許多文化遺存,如今只能到這幾本大畫冊中去找了。 2001年,馮驥才又戴上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這頂“烏紗帽”。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從2003年開始,大馮發起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說,我們不能笑呵呵地看著民間文化從我們眼皮底下消失。全國數以萬計的專家學者也離開書齋,縱身於田野,綴拾那些行將消泯於大地的“母親的文化”。

這兩年多,馮驥才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田野裡跑。跑的原因,一是他要了解真正的田野文化究竟是一種什麼現狀?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如今的民間文化,基本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保護的力量十分薄弱;二是他們的經費非常短缺,對保護的投入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民間文化多是在縣裡、鄉里、村裡的掌控之下,下去發現了問題,就可以跟縣長、鄉長、村長們談,告訴他們用什麼方法來保護這些文化。我曾跟隨馮驥才到過幾個地方,有一次去河北武強縣周窩鄉舊城村,路上突遇大暴雨,我們的車子滑進了溝裡,大家只好在泥濘中徒步前行。大馮的腳上套著兩個塑料袋,深一腳淺一腳的,摔了幾個大跟頭,淋得像只落湯雞,渾身上下都是泥湯,樣子非常滑稽,假如沒人說,誰會想到他是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呢!回津後顧大姐看了我們的照片,我們哈哈地笑著,顧大姐卻難過得掉了淚。

大馮說,這沒什麼,我們的志願者中,比我苦的多了去了,他們拿著微薄的工資,沒有一分錢的補助,還要往裡面貼錢,時常是餓著肚子工作。為了改善這些人的工作條件,大馮先是想賣房子,後來還是重操舊業,夜以繼日地畫畫,硬把手背上畫出一個大包來。這30餘幅畫在天津拍賣了一次,又在北京的現代文學館拍賣了一次,所得百萬元,設立了一個民間文化基金會,為的是讓那些志願者們能有口茶喝。

臺灣演員趙文瑄被大馮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也捐出了100萬人民幣,以表對大馮的支援。 好在大馮和他的志願者們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搶救出來的圖文資料已經出版,還有更多的音像資料也正在整理,無論對國家對民族,這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查關於馮驥才'的資料20字

馮驥才,男,1942年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寧波慈溪縣,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民間文藝家,畫家。馮於1942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

他一直待在天津,直到1982年左右。

1960年馮中學畢業後在一間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1974年轉至天津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馮於七十年代後期開始文學創作,1977年與李定興出版歷史小說《義和拳》。隨後,主要圍繞“文革”題材寫了《雕花菸斗》、《鋪花的歧路》、《啊!》、《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一百個人的十年》等,成為傷痕文學代表作家之一。

八十年代起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並且擔任《文學自由談》雜誌和《藝術家》雜誌主編。馮因目睹天津市急促發展,大量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及文化消失,九十年代後期,開始致力於保護天津原有文化。廿一世紀初,馮保護天津文化的工作擴充套件到了其它地區包括村莊,這項工作大部分的經費來自他自己的收入以及從出售個人畫作中甚至房屋得來的資金。

2003年,馮發起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普查工作,這導致了2005年12月由中國國務院釋出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2009年馮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料中心,存錄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獲得的數百萬字的文字資料,幾十萬張圖片資料,幾千小時的錄音資料和上千小時的影像資料。2018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授予他“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榮譽稱號。

Tags:馮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