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四面楚歌指的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33W

項羽,。四面楚歌這個成語典故出自於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現在人們用四面楚歌形容人在受到攻擊或逼迫時孤立無援的處境。

四面楚歌指的是誰

四面楚歌,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

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

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

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韓信為了能夠更快的瓦解楚軍的士氣,使出了“四面楚歌”的方法,讓士兵們在包圍圈外吟唱楚地的歌謠。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

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這就樣,楚軍戰士們聽到楚歌后,都倍感思念自己的家鄉,加上連年作戰,本來已經是身心俱疲,士氣低落,現在聽到四周的楚歌聲,於是開始了大量的逃亡。

四面楚歌的人物是誰

四面楚歌的人物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項國後代。

秦朝末年起義軍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

當年項羽被劉邦的人困在垓下,漢軍的將領韓信為了瓦解項羽那邊的軍心,故意讓士兵們唱楚人的歌。項羽等人在聽到楚歌之後,心中不禁又悲又驚,完全喪失了心中的鬥志。他們眼下面臨的是彈盡糧絕的絕境,再加上漢軍的十面埋伏,楚軍幾乎是沒有突圍的希望了。而這個時候,韓信又給項羽的軍隊造成了致命的一擊。

半夜時分,韓信教營帳裡的士兵們唱起了楚歌。這個時候,楚歌從四面八方響起,項羽聽了之後心中大驚。他聽到家鄉的歌聲從漢軍軍營裡傳出來,誤以為楚軍都投降了劉邦。

心中的希望跟斗志頓時消弭了大半。現在,人們經常用四面楚歌這個成語,來形容人在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時的無助和絕望。

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誰

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劉邦,項羽。四面楚歌中的歷史人物是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

當年項羽被劉邦的人圍困在垓下,漢軍的將領韓信為了瓦解項羽那邊的軍心,故意讓士兵們唱楚人的歌。

四面楚歌的歷史人物是項羽。公元前202年,項羽敗退到垓下,彈盡糧絕,被漢軍團團圍住。為了徹底瓦解楚軍的鬥志,劉邦叫漢軍唱起了楚地的歌曲,使楚軍以為漢軍已經盡佔楚地。項羽等人在聽到楚歌之後,心中不禁又悲又驚,完全喪失了心中的鬥志。

四面楚歌介紹:【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處於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結構】主謂式。【用法】作定語;含貶義 ;指孤立無援。

【示例】晉·陳壽《三國志·吳琮傳》:“高祖誅項,~。”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我同胞處於四面楚歌裡,猶不自知。”【近義詞】孤立無援、進退維谷、腹背受敵、山窮水盡、楚歌四面。

【反義詞】左右逢源、一呼百應、安然無恙、旗開得勝、起死回生。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誰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項羽。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約定以鴻溝東西作為邊界,互不侵犯。

當時項羽因為經過了一場的戰爭,兵力非常少,糧食也已經快要吃完了。

在謀士建議下,劉邦派兵將項羽部隊圍在了垓下。 由於缺乏糧食,項羽的士兵早已軍心渙散。劉邦又命包圍項羽的士兵在晚上唱起楚地的民歌,項羽等人以為周圍已經被劉邦收服,於是他帶著僅剩的士兵殺出了重圍,逃到了烏江邊。面對後有追兵,前有波濤江水的局面,項羽感到非常的羞辱,最後拔劍自刎而死。

項羽家族成員:1、項梁:項燕子,項羽季父,項羽由其撫養長大,後來被秦將章邯打敗而亡 [8]  。2、項伯:項羽季父,秦時曾殺人,為張良所庇,故與張良有舊。從項梁起兵擊秦,為楚左令尹。

項羽伯,降漢,為射陽侯,賜姓劉。孝惠二年去世,嗣子雎有罪,不得代。3、項襄:漢二年於定陶轉投劉邦,為漢將。

英布反,以大謁者擊布,以功封桃侯。子哀侯劉舍於景帝時繼周亞夫丞相。

四面楚歌,指的是哪一個歷史人物呢?

是項羽。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

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范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四面楚歌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學校裡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Tags: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