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一貫是多少錢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3.24W

1000文。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但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

一貫是多少錢

中國的貨幣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貨幣文化。先秦時期的貨幣,各諸侯國實行不同的貨幣制:在不同地區使用形制各異的刀幣、布幣、環錢。秦統一中國後,中國貨幣主要以環錢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到明代,白銀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一貫錢一般是指1000枚銅錢,不過隨朝代的不同也有變化,漢朝叫做 一“緡” ,清朝叫做 “一吊” 。一貫錢 ,就是一貫銅錢 ,1000 枚 。

相當於 一兩銀子 。是比較大的數目,用麻繩竄起1000 枚銅錢,也很重的,大約是4·5公斤,到了清末民初,一塊大洋,相當於一吊銅錢,或一兩銀子。銀銅作為貨幣由來已久,但都是以重量為單位。

金銀以兩為單位,銅錢則以斤、兩、錢為單位。古代就有賞黃金(就是銅,而金則叫精金)多少斤的記載。秦鑄半兩錢,漢初鑄五銖錢(銖是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亦有其他說法,標準不一),一個太重,一個太輕,都對貿易不利,後來才定為一錢一枚的銅錢,一直流傳下來。

十枚銅錢等於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我國長期使用十六兩為一斤的貨幣單位),等於160枚為一斤。歷朝開始時鑄的銅錢大,尚能足錢,後來越鑄越輕,都不足一錢。而流通時又不論大小,都算是一錢,160個銅錢均不足一斤,所以才叫它是一串、一吊。至於一千則是與度量相匹配的,因為度量都是十進位,而錢有十六進位,為了計算方便,所以把十枚銅錢叫十錢,十六枚銅錢叫一百錢,一百六十枚叫一千錢。

為了方便攜帶和計數,一般都把銅錢穿起來。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繩穿成一串(穿時每邊放六十枚,底蓋各加一枚,實際上是一百六十二枚),所以也叫一串、一吊、一貫。為什麼不叫一斤?因為它們根本不到一斤重。因此,一吊、一串、一貫、一千銅錢都是一百六十二枚,而不是一千個。

北宋宋初銀錢兌換比為一兩銀兌一貫錢到徽宗時,一兩銀兌兩貫錢。至於南宋中期,則是一兩銀兌換三貫錢。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時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銅錢,而不是銀兩。所以銀兩和銅錢的換算,並不影響我們對物價的計算。

就當時而言,紹興十三年後,各駐屯大軍的都統制“每月支供給錢二百貫”,“統制、副統制一百五十貫”,高宗在位末期,“武勇效用每月食錢九貫,米九鬥”“可謂優而且厚矣。”(相山集卷20)考慮當時一人一日食米兩升,則一個月下來,食米為六十升,即六鬥,此外還要養活家人,則米九鬥並不算多。這裡提到的“優而且厚”,應該是指錢九貫。

既然一月錢九貫稱得上優厚,則五百貫錢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應該是一項不少收入,至少五年內衣食無憂了。

1貫錢等於多少人民幣錢?

一貫銅錢相當於現在的700元人民幣,當時一貫錢也就是1000個銅錢,等同於一兩銀子。在北宋宋仁宗時期,當時的米價是六七百文一石,而我們今天吃的普通散裝大米價格在三四塊錢一斤左右。

宋代的一石約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根據這樣的結果進行一個計算可以得出當時的一文錢差不多是現在的0.7元,一貫錢差不多是現在的700元。

宋朝一貫錢多少人民幣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北宋一貫錢相當於半兩銀子,約等同現在的人民幣450——900元。1、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即一貫錢(1吊錢)=1000個銅錢,在宋代及宋代以後,因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錢為百(《宋史》卷180食貨志),即一貫錢僅為770個銅錢。

清代後期的北京還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貫錢實際上只有300個銅錢了。

2、中國古幣大部分為方孔圓錢,為攜帶方便,一般都用繩索串起來。“貫”的原意就是穿錢用的繩索。魏晉南北朝時期,銅錢的流通單位開始以“文”計算,一個小銅錢稱一文,1000個銅錢串在一起則稱為一貫錢。這種計數方法一直延續到宋朝初年。

後來,由於銅、鐵錢並行,以及折二、芻十型等錢幣的出現,宋代一度把一貫錢定為770文。清代一貫錢又稱為一吊錢,開始規定“一吊千錢,半吊五百”。清代後期的北京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吊(貫)錢實際上只有300文錢了。

一貫錢是多少個銅錢?

;     01      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即一貫錢(1吊錢)=1000個銅錢,在宋代及宋代以後,因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錢為百(《宋史》 卷180食貨志),即一貫錢僅為770個銅錢。清代後期的北京還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貫錢實際上只有300個銅錢了。

      中國古幣大部分為方孔圓錢,為攜帶方便,一般都用繩索串起來。

“貫”的原意就是穿錢用的繩索。魏晉南北朝時期,銅錢的流通單位開始以“文”計算,一個小銅錢稱一文,1000 個銅錢串在一起則稱為一貫錢。這種計數方法一直延續到宋朝初年。後來,由於銅、鐵錢並行,以及折二、芻十型等錢幣的出現,宋代一度把一貫錢定為770 文。

清代一貫錢又稱為一吊錢,開始規定“一吊千錢,半吊五百”。清代後期的北京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吊(貫)錢實際上只有300 文錢了。      在質量上,開元通寶每文重一錢,每十文重一兩,每貫(即一千文)重六斤四兩。

每文重二銖四絲,摺合質量約4克。      在樣式上,初唐開元通寶光背無文,中唐起錢背開始有星、月及其他紋飾,晚唐會昌開元則在錢背面加上錢局所在地名。經過三百餘年鑄造,版別複雜。

      唐代以後仍有冶鑄,但樣式大多與唐有別。在規格上,開元通寶基本是小平錢,但唐代也鑄有少量“開元通寶”折十大錢,屬開爐紀念性質,後代也有偽造。      古代貨幣關係: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大約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吊)銅錢=10000文銅錢。      據描述:“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古代一貫銅錢相當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北宋一貫錢相當於半兩銀子,約等同現在的人民幣450——900元。1、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即一貫錢(1吊錢)=1000個銅錢,在宋代及宋代以後,因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錢為百(《宋史》卷180食貨志),即一貫錢僅為770個銅錢。

清代後期的北京還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貫錢實際上只有300個銅錢了。

2、中國古幣大部分為方孔圓錢,為攜帶方便,一般都用繩索串起來。“貫”的原意就是穿錢用的繩索。魏晉南北朝時期,銅錢的流通單位開始以“文”計算,一個小銅錢稱一文,1000個銅錢串在一起則稱為一貫錢。這種計數方法一直延續到宋朝初年。

後來,由於銅、鐵錢並行,以及折二、芻十型等錢幣的出現,宋代一度把一貫錢定為770文。清代一貫錢又稱為一吊錢,開始規定“一吊千錢,半吊五百”。清代後期的北京出現過“三十文為一百”的情況,一吊(貫)錢實際上只有300文錢了。

一貫錢是多少個銅錢

v一貫錢等於1000個銅錢。古幣大部分為方孔圓錢,為攜帶方便,一般都用繩索串起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銅錢的流通單位開始以“文”計算,一個小銅錢稱一文,1000個銅錢串在一起則稱為一貫。

這種計數方法一直延續到宋朝初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