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滿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71W

禮節習俗;婚嫁習俗;飲食習俗。禮節習俗:滿族重視禮節。

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

滿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婚嫁習俗:滿族舊時婚姻重視門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齡女。這與旗內男子當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關。貴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結婚物件,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長指婚的情況。

清代宮廷的“選秀”,是為皇帝及親王選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內部遴選。八旗內男女年齡到十七歲,即可訂婚,男子訂婚與結婚年齡可能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辦。

飲食習俗:滿族喜愛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穀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黃米乾飯、大黃米小豆乾飯、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麵卷子、灑糕、蘇子葉餑餑等。小米麵餑餑有牛舌餅、碗坨;苞米麵餑餑有“菠蘿”葉餅、苞米餑餑;高粱米麵甜餑餑。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滿族是一個有很多規矩講究的民族。滿族主食特點是喜歡麵食、粘食,味尚甜、酸,喜歡吃小米、黃米乾飯與黃米餑餑(豆包)。滿族是一個有很多規矩講究的民族。

滿族主食特點是喜歡麵食、粘食,味尚甜、酸。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滿族是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滿族食品也極富特色,歷來有“滿點漢菜”之說。最能代表滿、漢族飲食文化交融的莫過於“滿漢全席”。其菜餚選料、製作和吃法上都保持著滿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頭菌、熊掌、人蔘、鹿茸等大都是來自東北地區。它是滿點與漢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時期就已成型,流傳了二百餘年,乾隆間《揚州畫舫錄》所載,揚州地方的“滿漢席”,已有菜點100餘道了。

日常生活中,滿族民間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和種類繁多的點心。喜歡吃小米、黃米乾飯與黃米餑餑(豆包),每逢過節時吃“哎吉格餑”(餃子)。每當陰曆除夕,晚飯吃滿族獨有的風味食品白煮豬肉,炙豬肉及糕點中至今猶存的“薩其瑪”等。

今天中國北方的餃子、火鍋、酸菜、京味糕點等均與滿族飲食文化有著淵源關係。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中,滿族先民形成了富於自己民族特點的歲時文化,如遠在渤海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春節、端午節等節慶習俗。這些習俗與其受到漢文化影響有關,但也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如女真人在端午節有采艾蒿、吃艾糕、系長命鎖、射柳祭天等習俗。

清入關後,滿族的歲時文化與漢族文化結合,互相吸收,漸趨一致,其間仍然顯示出滿族歲時文化的某些特色。如滿族春節吃餃子、吃薩其瑪,滿族的端午節不是祭祀屈原而是為了健身祛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