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海蔘養殖技術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78W

1、場地:選擇大小合適的場地,需將進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隔開。2、消毒:將池塘底部的雜物清除掉,將池底消毒,然後加入適量的海水。3、選種:選擇健康、有活力的海蔘苗,將其放在海水中養殖3~10天后,帶其適應環境後,再將其放在水池中。4、管理:需定期對水池進行消毒,並投餵食物。

海蔘的介紹

海蔘屬於無脊椎動物、棘皮動物門、海蔘綱,全球有900多種,我國約140種。其中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區是世界上海蔘種類最多、資源量最大的區域。

海蔘的再生力很強,受到刺激或處於不良環境下,如水質汙濁,氧氣缺乏,身體常強力收縮,壓迫內臟從肛門排出,這種現象稱為排髒現象。

海蔘為狹鹽性動物,在半鹹水或低鹽海水中很少見。海蔘對水質的汙染也很敏感,在汙染的海水裡,海蔘難以生存。

海蔘養殖技術


海蔘能養殖嘛,海蔘怎麼養

海蔘可以在池塘中養殖。養殖時,要在中潮或者低潮處建立池塘,每畝投放盡量別超過4000只。池塘中可以放置一些海蔘礁,池塘水位不宜超過2米。平時可以給海蔘吃藻類植物或者水草。海蔘也可以底播養殖。養殖前要先改造海洋底部的環境,再將海蔘苗投入其中養殖。養殖時粗放管理,讓它們吃海洋中的藻類植物和浮游生物即可。 一、海蔘能養殖嘛

海蔘是一種常見的棘皮動物,在海洋之中就生活著很多海蔘。部分海蔘品種能夠食用,而且營養價值是比較高的,因此海蔘的經濟價值就比較高,很多人都選擇養殖海蔘。養殖的海蔘有不同的方式,其中有兩種是比較常見的,分別是池塘養殖和底播養殖。兩種養殖方式採用的養殖方法是不同的,而且養殖出來的海蔘質量也不同。一般來說,底播養殖的時候成本比較高,成活率低一些,不過相對來說質量是比較高的。

二、海蔘怎麼養

1、池塘養殖:可以在中潮或者低潮地帶建立池塘。池塘養殖需要注意控制密度,一般來說每畝的投放數量控制在4000只左右比較好,不然可能會影響海蔘的生長狀態。池塘中可以放置一些人工海蔘礁。池塘的水位需要注意,可以控制在2米左右深。還需要為海蔘提供食物,可以給它們吃人工培育的藻類或者水草。

2、底播養殖:這種養殖方式指的是通過對海洋底部的環境進行改造,從而投放海蔘苗養殖的方式。海蔘的食物也主要是藻類植物和浮游生物。由於底播養殖時環境不太容易控制,所以成活率會比較低,不過這種海蔘的營養價值更高一些。

越冬海蔘苗養殖技術

一、準備

1、池塘越冬準備。

10月底,池塘已連續養殖兩年,準備清塘的可將池水排幹,撿淨海蔘,清除淤泥和雜物,暴晒半月以上。

首次進水0.5米,每畝使用漂白粉10~20kg,憋水三天後大換水兩次,再使用多元有機酸類產品解毒,如“綠水解毒安”一瓶兩畝。不準備清塘,可使用菊酯類殺蟲劑,殺滅池中打洞的野雜魚、雜蝦、石蟹等敵害。憋水一天後排水,使用“綠水解毒安”一瓶兩畝解毒。敵害屍體能撈的儘量撈,撈完後,使用化學改底類如“底速安”一畝一包,處理底部敵害屍體,連用兩次,第二次隔天后使用“底巧”一畝一包。處理完一週後,可潑灑活菌製劑如“強效EM”一瓶兩畝,穩定水質。

2、越冬投苗選擇

海蔘要度過環境惡劣的冬季,需要選擇體質強壯的海蔘入池,抓苗前要仔細觀察,如有條件選擇當地池塘暫養苗最佳,因池塘苗體質強,適應性好。選擇大棚苗要注意選擇(1)、健康。體表無損傷,無黏液,刺挺且高,在水中伸展較好,活動力強。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受刺激後收縮較快,管足附著力強,所排糞便呈粗長條狀。(2)、避免購買老頭苗。俗稱渣子苗,指同一批中生長最慢的苗,發黑、發硬、不伸展,一般是賣到最後挑剩下的,11年一蝦場有客戶13畝池塘投苗2100餘斤,養殖一年後,清塘總計出產2200多斤,基本沒長,賠十多萬元。(3)瞭解苗種生產過程中用藥的數量和種類。避免買到使用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的不健康苗,長期新增激素或大量抗生素的參苗體色發黑發亮,體型肥胖,這種苗前期生長迅速,但經常出現化皮和破肚現象,後期生長緩慢。多選擇經常新增有益微生物的參苗,近年來,使用微生態代替抗生素已經初見成效,也越來越被人所接受,這類參苗生長速度較快,成活率高。(4)檢查參苗是否摻水。有的養殖單位在賣苗前大量投喂海泥,使海蔘暴食,達到增重目的,還有在賣苗前停止充氧,同時猛的降低鹽度,造成海蔘缺氧吃水,增重20%左右,這類苗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吐腸和死亡。

以明年春天出參算,投苗選擇20-30頭/斤最佳,為使海蔘較早適應冬眠前池塘環境,一般從10月底開始投放,水溫降至8度時,停止投放,密度依池塘春季剩苗密度、養殖條件確定,一般不超過100斤/畝。

二.管理

1、合理換水

進入十月份以後,海蔘起蟄,至少每隔3-5天換一次水,每次20-30釐米。同時降低水位以利於水溫快速下降,進入十一月後,進入快速生長期,此時換水量20%左右,同時提高水位,延緩降溫。冬季海蔘代謝低,換水量小,12月份左右換水量10%左右,12月份以後水位嚴格控制在1.5—2米以上,在氣溫突降前更要注意提高水位,避免凍傷。進入1月份以後,可只進水,不排水。開春後,剛開始換水時,每次換水量不能太大,避免海蔘應激。冬季外海水溫一般較低,儘量選擇晴天下午換水。

2、適時增氧改底

11月份池塘經常出現上下水溫一樣,俗稱同溫期,底部溶解氧低,出現海蔘回籠現象。冬季換水量少,再加上水中藻類光合作用減弱,也容易出現底部溶解氧低,建議11月以後,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底生氧”一畝一包,緩慢放氧,改善池底缺氧情況。

11月份喂料較多,需加大改底頻率,水溫10度以上,使用生物底改如“底巧”一畝一包,水溫10度以下,使用氧化型底改如低速安一畝一包,7-10天一次,中間可使用芽孢桿菌產品調節水質,使水質清爽,半透明,如“利生素”。12月份以後,使用底速安15天一次或爽底安15天一次。

3、封冰後的管理

進入冬季池塘容易結冰,結冰後及時打部分冰眼,下雪後清除冰面積雪,改善池底光照條件,利於水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膠南地區因緯度原因,池塘一般不會全部封冰,但也應注意破冰。

4、加強水質檢測和日常管理

(1)水質檢測。水溫降低後,海蔘處於半休眠或休眠狀態,一般會蟄伏在池底附著基上,難以對其生長狀況進行觀察,多根據水質檢測來監控,主要檢測①水溫:海蔘在水溫5度以下停止攝食,進入休眠。②溶氧:4毫克/升以上,封冰後容易出現溶氧2-3毫克/升的情況,要及時破冰使用快速增氧劑如過碳酸鈉類,再使用“底生氧”改善。③鹽度:27-33‰。 ④pH:7.5-8.5,冬季因水中溶氧低,二氧化碳高,容易出現偏酸性,可使用少量生石灰或“增氧解毒安”一包兩畝調節。⑤氨氮:不超過0.02毫克/升。⑥亞硝酸鹽:不超過0.1毫克/升,檢測水樣放入試劑後,顏色越淺越好,平時可使用嗜冷型芽孢桿菌調節水質,減少有機質汙染。⑦透明度:50-100釐米,以站在岸邊,隱約看見附著基為準。

(2)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兩次巡塘,觀察出爬、攝食、生長、糞便情況,以及水色變化,封冰後注意觀察是否漏水,如發現冰眼處有小雜魚或小雜蝦活動,則很可能池底缺氧。每十天做一次水質檢測,發現有爬在池塘邊的海蔘及時撿回池塘,以免幹露時間過長死亡,尤其陰雨天氣,更要注意,冬季注意將水淺處的海蔘撿到水深處,以前發生過在水淺地方,海蔘凍傷,化皮的現象。發現化皮的海蔘及時撈出,避免感染。

三、病害防治

海蔘冬季發病主要原因是水環境惡化與底質惡化造成。冬季海蔘基本處於半休克狀態,體質虛弱,對病害抵抗力下降,一旦出現缺氧、pH變化、亞硝酸鹽或硫化氫過高等情況,極易發病化皮。所以,冬季病害防治首先要按照上述方法加強水質管理,從改善海蔘外環境入手,防止病害發生。冬季每月儘可能使用一次消毒劑如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殺滅池底有害菌,或使用消毒型底改“爽底安”一次一畝一包,亦可達到底部消毒的目的。

海蔘的養殖有很多的講究,海蔘養殖技術有什麼?

如果說海蔘的生長週期,可以分為兩種型別,首先說野生海蔘,野生海蔘是所有型別海蔘中品質最好的一種,因為海蔘是一種完全處於野生狀態的海蔘,它的生長營養價值那麼高,但是相對於它的生長週期會更長,一般建池都是靠海建。

因為它可以很好的藉助地理優勢,用岩石、水泥和石頭形成和城市的效果,藉助池水的波動每天做一次新的更換,一般需要保證水的更換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子的深度在一米五左右。人工海蔘礁是用來給海蔘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場所,但在這個人工海蔘礁中需要養殖大量的藻類和水生植物。材料來源可以做瓷磚、磚頭、扇貝籠等,牆板儘量接近原始狀態,這樣才能最好地保證海蔘的野生繁殖。進入冰封之前對水體進行消毒可有效地預防海蔘化皮。

一般來說,在十到三十平方米的地方擺放三百到五百隻海蔘苗,成活率可以達到35%,但海蔘的擺放密度與水溫和水質的關係,只有協調好了,海蔘才能有最好的成活率。海蔘生長對溫度的要求使養殖水溫始終保持在適宜的生長範圍內,從而加快生長速度,縮短養殖週期。筏式養殖是指在海上的魚形籠子裡進行海蔘的人工養殖。筏式養殖的最佳海域要選擇三面環山、迴風緩慢、水深5-9米的良好港灣。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怎樣養殖海蔘

圍堰建池塘

根據刺蔘健康養殖課題要求,需投石圍堰建塘,以 石組礁形式營造標準池塘80畝。 共投石1.8萬m3,建成1處東西向、半納潮型、進排水方便的刺蔘健康養殖試驗 塘。為方便清池,塘內組礁為壟式,順“韭”字形框架 投石,組礁寬2.5m,高1.2m,組礁壟長累計3580m。池塘西堰鄰海,設有高低2個進排水閘門,低閘門清池排水用,其閘門基面與最低潮面持平。高閘門基部以半 潮潮面為難,可利用潮差向池內自然納潮。高低2個閘門均可人工控制。除此外,鄰海堰邊特設進排水泵機組各 1套,以備急用。池塘建成後,在低潮時用低閘門將池塘水放出,餘者水泵抽乾,清除蝦虎魚、日本蟳、海星等刺 參的敵害生物。平整池底,畝撒70kg石灰粉消毒。1周 後,畝施發酵雞糞1000kg,進水50cm,肥水60天,待水質穩定,池內底棲矽藻大量繁殖後,開始投放刺蔘苗o

苗種來源與投放

刺蔘苗種來源於自然採捕和人工培育,自然採捕苗種規格大小不均,一般為體長3~10cm。苗種投放前都 經過3~ 5天的暫養,分級篩選,剔出傷殘參苗,迅速投入養殖池。人工培育苗種都經過中間培育,待刺蔘體長達5cm以上再投放池內。

飼養與管理

刺蔘苗種投放後進入飼養管理階段,其主要工作是 做好飼料的投喂和日常水質的調控。

餌料投喂每隔2天定時向養殖池均勻投喂飼料,其中澱粉50%,海泥20%,魚粉8%和海藻粉22%,飼料 搭配投喂量為海區刺蔘總量的10%左右。為保持水質穩 定、餌料豐富,在池內順壟式人工礁打樁設筏架,養殖 海帶和裙帶菜,同時向池內移植大葉藻、鼠尾藻等藻類植物,為刺蔘健康養殖營造良好的棲息場所。

防病措施為防止病害的發生,每半月使用1次消毒藥物,在低潮時全池潑灑,可起到好的防病效果。

水質調控為防止漂浮垃圾和漂浮油汙隨潮流進入池塘汙染池水,在進水渠道設立3道浮筏式攔汙防油網, 攔截漂浮垃圾和油汙。技術人員每天堅持觀察池內水質,高溫期每隔7天定時進行1次水質化驗。每逢低潮大雨 天氣,及時啟動水泵調水人池,嚴防池塘鹽度降低,海水淡化。

控溫、增氧 每年7月中旬~9月上旬,為龍口高溫季節。養殖人員每天上午11:00~下午3:00,利用8馬力漁船定時在池塘內高速航行衝浪,以利增氧、降溫,防止刺蔘因缺氧而窒息死亡.